名家十日谈 延古堂李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03日00:55 城市快报 | |||||||||
-亘心 旧时代天津“李善人”声满全城,较之“茶叶李”等其他李姓影响为大。“李善人”即出自延古堂李氏之门。 清宣统元年(1909)九世李宝晋根据先人旧有族谱抄本和光绪末年未完成的族谱底本
据谱载,李氏原为江苏崑山县礼贤村人,本地以“花门李”称之。始迁祖李大纶于康熙年间北上访友,至天津未遇,适有长芦盐商李某延聘他为家庭教师,课子授经。李大纶不尽满腹经纶,而且善书画、围棋,尤深邃于医学,于儿科最得深诣。不久与盐运使某相交甚厚,为其眷属医病得痊,盐运使就以让他充任运署差使为报。有了这份美差,收入多了,遂在城里户部街南置房安居,并从此走上发家之路。 李氏定居津门之后,家道日渐发达,人丁日渐繁滋,有服官的,如七世李耀奎,咸丰恩科举人,官至福建泉州知府;李春城为同治恩科孝廉方正(同举人),官至刑部河南司兼管直隶督催事务。有服贾经商的,如八世李士鉴以举办实业(创启新洋灰公司、耀华玻璃公司、华新纱厂等)成效昭著,曾获北洋政府颁发的四等嘉禾章。有既服官又服贾的,如八世李士铭,光绪举人,官户部云南司郎中,后承其父李春城经营盐业,又投资滦州矿务公司等。李士钰为国子监生,曾官刑部主事,后经营长芦盐,并长期任芦纲纲总。 李氏乐善好施由来已久,六世李文照就有慈善事迹载在邑志。有个故事说道光元年(1821),李文照避乱定兴,舟行夜泊,闻呼救声甚急,如是三次,他披衣起视,四周荒寂无人,仅渔舟三五,施网捕鱼,联想到可能是群鱼求救,遂出资收买所捕之鱼,放入河内,大小鱼类齐向船头点头感恩致谢,然后悠然而逝。 “李善人”之称,始于李春城,他离官居家时创办了寄生所、御寒社、义塾等慈善机构,名闻津门;其子李士铭秉承父志,又创办保生社、救生会、施医局、戒烟所等,捐资修建文昌祠、千福寺等;士铭长子李宝诚组织过中国慈善会、天津慈善事业联合会,担任过天津备济社、积善社、明德慈济会董事。 为官为商的延古堂李氏家族也不乏文人学士。始祖李京琦著有《延古堂诗存》;七世李浚城工绘画,善围棋;李士铭著有《国朝(清)名儒学案》、《历代名臣列传》,又精于医学。特别是李家设有藏书楼,编有《延古堂李氏藏书目》,收书4000余种,中多明抄本、明刻本,尤以宋刻本项安世《周易玩辞》著称。上世纪30年代部分售于北京图书馆,部分赠给南开大学图书馆,有功文化事业亦多矣。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