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都市报:温和的中国人何以遭逢恐怖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06日08:01 南方都市报 | |||||||||
作者:鲁宁 “五一”长假,国人普遍处于“放松”状态,可从巴基斯坦西部港口城市瓜达尔港传来的爆炸声却令人震惊。3日那天,那里发生的被巴官员称作“恐怖袭击”的汽车炸弹爆炸事件,至少已导致3名中国工人遇难,另有9名中国工人受伤,其中4人伤势严重。
上个月,中国劳工在伊拉克遭遇恐怖分子绑架事件适才平息,又闻新的针对中国在海外的公民的恐怖袭击发生,不但国际舆论有多种评论声音出现,也对中国政府尤其是驻外使馆(机构)处置此类突发暴力恐怖事件的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则为国内普通民众认识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的极端危害性提供了新的现身说法。 民间有一种看法:中国人一直挺温和的,恐怖分子何以不分好歹,居然对我们下手? 对此,我并不认同。因为,自从国际恐怖主义活动在世界上日益猖獗,作为国际大家庭重要成员的中国在全球反恐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是毫不含糊的。不仅如此,中国这些年特别是近几年一直致力于与周边国家积极合作,在地区反恐问题上多有建树。何况,中国面临的“东突”恐怖活动及打击“疆独”的斗争,本身就亟须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与合作。而说到“支持”和“合作”,从来就属互助与互动性质……由此,置于国家态度和政府立场层面,中国在反恐问题上并非是“一直挺温和”的。 然而也不必讳言“一直挺温和”之看法却也在民间有一定的认同度。形成如此看法大致可归究到下述两个因素:一方面,国际恐怖活动是个不断发生与发展的过程,中国对其危害性的认知当有一个客观过程;另一方面,中国社会长期受到中庸之道的浸淫与熏陶——“只扫自家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的处事方式具有相当的接受和采纳程度,外加舆论有意无意地把反恐与地区争端、大国利益、地缘政治和地缘战略作过度的“渲染”与“联想”,导致在自觉和不自觉间,人们易于将中国政府在国际反恐问题上的理智态度和务实策略误读成“一直挺温和”的。 客观地看待中国在国际反恐问题上原则立场的“演进”,在过去的一个时期中国政府应对国际反恐问题的理智态度与务实策略,的确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保护了中国在海外的公民与侨民的利益。但也必须正视的是,随着国际社会打击恐怖活动的力度和强度的增加,恐怖组织的恐怖活动的范围、对象、手段也呈新的发展态势。 在不到1个月的时间内,接连发生针对中国在海外的公民的绑架与炸弹袭击事件,业已毫不留情地提醒中国,不管中国在国际反恐问题上采取何种态度与策略,对海外的中国公民或侨民而言,在所在国或定居国的恐怖组织眼里都是外国人,都有可能成为国际恐怖活动的侵袭对象和牺牲品。 面对国际恐怖活动,中国无法独善其身!事实上,也没有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求自保。真正要寻求所谓的“自保”,则无可能采取消极的态度求得自保,而只能在积极参与国际反恐的原则立场下和寻求国际反恐合作的语境下,方可最大限度地减少遭受恐怖袭击的损失。 考虑到中国处置与参与国际社会安全事务能力的不断长进,作为公民,我不怀疑政府将在未来的国际反恐斗争中表达坚定务实的不妥协立场。但置于社会层面和中国公民海外民间交流、谋生、谋利日益增多的客观现实,希望政府尤其是驻外机构有针对性地、更主动地开展对海外中国公民的反恐自救教育。在许多时候,针对频频出现的国际恐怖活动,海外中国公民“防恐”的防患意识与自救能力是最管用的“自保”手段。 相关专题:关注海外中国公民安全和权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