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世界报》发行人:采访中我一度很被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3日20:34 国际先驱导报 | |||||||||
国际先驱导报驻柏林记者郑汉根 刘海燕报道 日前,《世界报》发行人迪特·施托尔特教授向《国际先驱导报》介绍了他采访温总理的感受。 “我们没有被要求事先提交问题” 《国际先驱导报》:在温家宝总理访问德国前夕,一定有许多德国媒体想得到访问
施托尔特:这个问题也许应该问温总理本人(笑)。我们在北京的常驻记者约尼·埃林提出了采访温总理的申请,结果获得了批准。我想,是因为《世界报》作为一个全国性的高质量的报纸在中国受到了重视。 《国际先驱导报》:也许温总理本人此前就知道了《世界报》? 施托尔特:这个不好说。我倒是发现有一点,那就是,温总理在此前已经了解到,对他进行访问的是谁。我学过哲学,这一点他也知道。他开始谈到哲学。在他开始谈到莱布尼茨并提及莱布尼茨与孔子(哲学)的关系的时候,我差点处于尴尬的境地。我不了解莱布尼茨与孔子哲学的关系。谨慎起见,我没有对他的话提出异议。我心想,他说的应该是对的。于是我赶紧说:“是啊,我也这么认为。” 《国际先驱导报》:您可以再描述一下采访时的情形吗? 施托尔特:这是一次没有拘束的访谈。首先反映在:我们没有被要求事先书面报告要提的问题。访谈是从哲学开始的。我想,这是中国人与客人谈话的一种方式:从与客人有关的话题开始谈。温总理也很快就进入正题。他问我们:“你们有什么问题想问?你们对哪些问题感兴趣?”在访谈的过程中,在我们想就某个问题深入提问的时候,他也允许我们打断他的话。 “他是一个好的谈话伙伴” 《国际先驱导报》:这是您第一次与温总理会面并谈话吗? 施托尔特:这是我第一次跟他见面。但是这不是我第一次去中国。我在1978年、1988年、1989年以及1998年先后四次到过中国。 《国际先驱导报》:这是一个涉及的主题很广泛的访问。 施托尔特:是的。因为对于中国的发展,不仅仅关系到我个人的兴趣,也关系到我们的读者的兴趣。《世界报》关于中国的报道很多。我们在北京的记者在过去两个月内发回了15篇报道。这是很多的。对我们的报纸来说,中国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国际先驱导报》:您对温总理的印象如何? 施托尔特:首先,他十分准时。我准时到达,这不是什么特别的事。而温总理却也是准时到达。温总理是一个好的谈话伙伴。这可以从三个方面反映出来:温总理说话坦率;知识渊博;在谈话过程中给人印象是十分和蔼。 《国际先驱导报》:总的说来,您如何评价温家宝? 施托尔特:这是我第一次跟他会面。我当然事先对他有所了解。但这些了解只是通过报章杂志或者在北京跟一些人交谈获得的。我与我们报社在北京的记者以及德国电视二台以前的同事们交谈过。我想,他是一个开明和亲民的政治家。他心中所想的,会直接说出来;而说出来的,也想努力去实现。要领导中国这样大的一个国家并实现他所说过的话,是很艰难的事。但是,在整个访谈的过程中,我得到这样一个十分肯定的印象:他知道他说的是什么,也想实现他所说过的话。 “这次温访是个巨大的成功” 《国际先驱导报》:您是否认为,温总理选择巴伐利亚州的一个农庄开始他的访问,有特别的意义? 施托尔特:我想,他想对一个畜牧业方面经营成功的农庄进行了解。一方面,这是出于他专业性的好奇心,另一方面,这也许也是给中国民众的一个信息:不要忘记农民。另外,他在访问期间还与德国前总理科尔进行了会晤,并共进早餐。这是典型的中国式风格:不忘记老朋友。 《国际先驱导报》:您如何评价温总理对德国的访问? 施托尔特:我认为,对于德中关系来说,温家宝的这次访问是一个巨大的成功。首先,两国希望把目前500亿美元的双边贸易额到2010年翻一番。德国已经是中国在欧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德国的这个地位还将保持下去。第二,两国达成协议,在科学和高技术领域继续推进交流。另外,两国在解除欧盟对中国的武器禁令方面取得一致。德中之间的这种一致也在欧盟留下了印象。不难想像,德中关系在欧中关系中起着领头作用。 【链接】迪特·施托尔特小传 1934年9月18日出生于德国科隆 1955-1961在图宾根大学及美因茨大学学习哲学、历史和日尔曼文学 1961-1962 创建萨尔州电台科学部 1961-1973 德国电视二台从事台长助理、部门负责人等工作 1973-1976 德国“西南电台”副台长 1976-1982 德国电视二台节目总监 1980开始 汉堡音乐戏剧学院教授 1982-2002 德国电视二台台长 2002年4月开始 全国性报纸《世界报》以及《柏林晨邮报》的发行人 相关专题:温家宝出访欧洲五国及欧盟总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