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题 > 正文

北京:童谣课成了德育课 国学馆开班教美德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14日15:19 北京青年报

  编者按

  为了更好地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本报记者前往本市的中关村一小、宣武区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等地进行了采访并获悉,北京市在为未成年人营造“德育环境”的同时,还特别注重为孩子们创造一个“爱”的成长空间,通过充满童趣的童谣课程、温馨体贴的义卖活动以及继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娱乐我做主快乐无止境
命运我把握 好运不错过 中国时尚品牌网展
特殊课堂,让孩子们的思想品德在潜移默化中提高。

  -中关村一小义卖培养学生责任感

  中关村一小寄宿部的操场上,小学生们在这里练起了摊,原来他们正在进行“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串起爱心一片”义卖主题教育活动。

  -我只是想帮助和我一样大的人

  4月30日上午9点钟记者赶到的时候,每个摊位前已经人头攒动,吆喝声、讨价还价声响成一片。许多小学生两手都拿着刚买来的东西。一名五年级的女生,特地买了一朵玫瑰,微笑着送给了自己的妈妈。年轻的妈妈接过女儿送来的玫瑰,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在三年级的摊位前,滕羽鸥正在忙不迭地出售自己的东西。中关村一小寄宿部德育主任杨德春告诉记者,滕羽鸥是此次拿出义卖东西最多的学生之一,一人带来10多种。记者数了数,光书就有30多本,另外还有铅笔盒、布娃娃、光盘、玩具、棋类等。滕羽鸥告诉记者:“我只是想帮助我的同龄人,所以我愿意把我喜欢的东西捐献出来。”

  -为换得更多现金学生甩出“跳楼价”

  整个现场总共有15个摊位,每个摊位前都摆放着一个红红的捐款箱,小组长则仔细地记录着每一件义卖物品的收入。

  “让爱撒遍每一个角落。”学生们打出了这样的横幅招揽生意。因为是义卖,这里的东西卖得格外便宜。市场上卖几百元一套的光盘,在这里10元钱就卖出去了;价值200多元会眨眼睛的洋娃娃,在这里15元就能买到。

  活动原计划一个半小时结束,但到学校的广播广播了好几次,学生购买的热情依然停止不下来。为了获得更多现金,许多摊位甚至打出了“跳楼价”。标价10元的东西,最后2元甩卖;标价2元的东西,2毛钱就卖出去了。

  “这些东西不是搁在家里显得多余,而是想换成现金帮助同龄的贫困孩子。”四(4)班的一个同学说。听着这样的话语,看着充满爱心的场面,德育主任杨德春说:“感觉到这些孩子特别纯真和善良。”

  -学生义卖捐款17734.32元

  活动即将结束的时候,来到现场参与义卖活动的300多名家长,许多人也纷纷拿出钱,塞进孩子们的捐款箱中,其中一位家长捐了500元。这位家长说,要想让孩子具有爱心,必须自己先具有爱心。

  义卖结束时,15个红红的捐款箱被学生代表捧到主席台前。当天学生义卖捐款17734.32元,家长捐款3132.46元。这些捐款将全部捐给希望工程北京捐助中心,用以资助那些家庭贫困、品学兼优的中小学生。

  -通过具体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学校每年都会举办这样的主题教育活动,就是想让学生通过各种具体的行为细节,培养他们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中关村一小校长刘畅说,今年开展的“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系列活动,包括“像雷锋叔叔那样把美好把玫瑰的馨香永远送给他人”、“别开生面庆三八”、“绿色的呼唤”和“串起爱心一片”四个内容,“目的是通过具体的活动,让学生有一种责任感,同时对同龄人有爱心。”

  三年前,中关村一小寄宿部的学生,通过捡拾废品卖了一万多元,捐给希望工程北京捐助中心。今年,学生通过义卖,再次将一万多元捐给希望工程,并且孩子与家长一起参与。(记者/邓兴军)

  -宣武师范附属一小新童谣让学生更有礼貌

  “学校的童谣课让我学会了不少文明礼仪”、“通过学童谣唱童谣我更加喜欢语文课了”、“童谣让我知道了不少北京的地理知识”、“童谣使我爱上了写作”。昨天,北京市宣武区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二年级的小学生们争先恐后地说起了自己对学校开设“童谣课的感受”。

  -通过学唱童谣我比以前开朗了许多

  小雪同学说上了童谣课后,自己不但有礼貌了,还比以前开朗了许多。小宝同学也争着说,“从童谣中我懂得了许多道理,现在上每一节课听讲都特别认真”。

  把健康向上、易学易唱的北京本土童谣进行汇编引入到校本课程中,在童谣、儿歌的情趣中潜移默化地为孩子们营造文明友爱的成长空间,这是宣武区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学校设计的童谣教材内容非常丰富,涉及了礼仪、时令、民俗、动物、游戏、地理等,深得同学们的喜爱。

  -孩子们的礼貌用语已渗透到日常生活中

  昨天上午,该校二年级三班刚一上课,几十位同学就在自己的座位上一边拍手一边唱起了由全班同学自己新创作的童谣《打花巴掌》新编:“一月一,我们是团结的班集体;二月二,同学之间是伙伴;三月三,关心集体记心间;四月四,做事不能自顾自;五月五,勤奋诚实不怕苦;六月六,学校生活有讲究;七月七,举手发言要积极;八月八,学校盛开文明花;九月九,老师同学是朋友;十月十,主动学习长本事。”

  班主任王老师说,这首童谣是全班同学集体智慧的结晶,作为班主任自己也没有想到七八岁的孩子们也能创作这么完整,唱起来又比较押韵的童谣。在童谣的整个创作中,全班同学都非常团结,大家分小组一起商量,不断提意见、不断修改。通过童谣课的学习,王老师发现,班里同学学习的主动性强了,懂礼貌了,在有些礼仪方面还影响了身边的大人。家长也反映通过学童谣唱童谣孩子们礼貌用语、文明习惯、环保意识已经渗透到了日常的生活中,地上发现脏东西马上要捡起来,看见别人踩踏草坪立即跑过去制止。

  -童谣作为校本课程,每周每班安排一课时

  现在《北京童谣》作为宣武区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的校本课程,每周每班安排一课时。课堂上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童谣、吟诵童谣、感受童谣、创编童谣。课堂上教师不但安排了诵读篇目,也有创作指导。现在所有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都已经学会以校园生活、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为素材自己创编童谣了。

  近日,宣武区师范学校附属第一小学开设的童谣课得到了市领导的肯定,认为把健康向上的童谣、儿歌引入到学校的这种德育教育形式非常好,可以作为北京市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项特色活动来抓,并给予推广。市领导还建议有关部门应尽快把这些健康文明趣味性强的童谣、儿歌编辑出版,丰富、活跃孩子们的校园生活并使他们从中得到启迪和教育。(记者/谭卫平)

  -东城“国学馆”从小就抓优秀传统教育

  四岁半的刘士锋跟父母去餐厅吃饭,见邻桌一群年轻小伙子正在喝酒喧哗,影响他人用餐,孩子就走过去对叔叔们说:“《弟子规》告诉我们,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他的话让周围人很吃惊:这孩子,从哪儿学的啊?

  -学生们用心学习拓碑、敲击编磬演奏音乐等课程

  小士锋是在全市首家国学启蒙馆学习的。坐落在安定门地区的国子监街是元、明、清三代的教化圣地。2002年4月6日,一脸稚气的孩子们穿着唐装,虔诚地向国学大师们行拜师礼,一双双小手真诚地与国学大师们的手相握,在父母们的带领下上了人生第一堂国学启蒙课。

  -首期试点班选取46名学龄前儿童参加

  安定门国学馆是街道专为社区学龄前儿童健康成长而开设的一个学习、继承民族优秀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特殊课堂。坚持“国学教育从小抓起,濡染中提高人文素质”,首期试点班选取社区内外的46名学龄前(4至6岁)儿童参加,既包括知识分子家庭、社区普通工人家庭的孩子,也有低保特困户和外地来京人员的子女。每周六上午上经典美文诵读、古诗新唱、动手实践这三节课。国学大师和教育学家为孩子们选择了《弟子规》、《新编三字经》、《笠翁对韵》、《二十四节气歌》等内容健康、符合时代需要的优秀启蒙读物。资深音乐专家将唐诗谱曲变成了轻快易学的儿童歌曲。一线幼儿教师汲取西方科学的现代幼儿教育方法,推行“孩子是中心”、“快乐教育”的理念。

  在孔庙天人合一的古建氛围中,孩子们还学习了拓碑、敲击编磬、运用毛笔填色、剪纸、幼儿武术操;认识了古建瓦檐的“仙人骑凤”、几千年历史的埙、中国汉字的演变;排演了文言儿童剧、组成了合唱团……国学馆的老师们通过运用适合儿童特点、寓教于乐的多样化学习方式,对孩子进行优秀传统文化的启蒙教育,以此培育传统美德和民族精神。

  -通过在国学馆学习孩子能主动帮父母干家务

  家长们普遍反映,孩子经过在国学馆的学习,在家能主动帮助父母干家务;懂得在生活中尊老爱幼,以礼待人;养成了规律、勤奋、快乐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偶尔还能用名言短句评判事理,表达心声……其“君子之风”令长者赞许,父母欢欣。

  经过两年多的扎实实践,国学馆开展的“国学、国粹、国策”人口素质教育得到了国家、市、区领导的高度肯定,北京孔庙被命名为东城区人口文化教育基地。

  安定门国学馆第二期国学班已于2004年4月17日正式开课,160名孩子和家长将按照家长、孩子两套不同内容的教材开始他们的学习。(记者/王丽文 通讯员/冯玉兰)

  -通州区教委开展多种活动尊师敬老

  放学回家吃完午饭,12岁的刘思萌拿出血压计,往爷爷的右手手腕上一套,开始给爷爷测量血压,那娴熟的动作、专注的神情,俨然一个合格的小护士。这是昨天中午记者在通州区群芳三园小区一户人家看到的真实一幕。自2002年春节通州区教委在全区小学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以来,孝敬长辈、遵守礼仪已经成为辖区内小学生们的自觉行动。

  -凡是力所能及的事情都很积极去做

  刘思萌是通州区梨园镇中心小学六年级的一名学生,她的母亲王海燕说,刚开始女儿回家给自己倒一杯茶,说:“妈妈,您辛苦了!”自己陡然觉得孩子长大了,懂事了!再后来,孩子帮助家里洗碗、拖地、洗衣服,凡是力所能及的事情都很积极地去做,当家长的觉得特别欣慰。与她有同感的还有付晓予家长,她上六年级的女儿荆丽蒙在姥姥生病期间,一个人帮助父母承担起了照看老人的许多事情。小丽蒙说,原来都没去想自己能够为父母做点什么,现在觉得做这些已经不是为了完成学校布置的任务,而是本来就应该去做的。

  -“爸爸,您辛苦了!”

  2002年春节,通州区教委小教科在全区小学生当中开展了“目中有人,心中有事”活动,即学说三句话:您辛苦了、您好、节日快乐,做三件事:鞠躬、让食、抄三副春联,并要求写下感受,结果、反响出乎意料地热烈。张家湾镇中心小学的徐婷婷在感受中写道:“我们一家人都靠爸爸的辛勤劳动生活,看着爸爸那么累,心里不知有多难受。春节前的一天,爸爸正忙着干活,我再也忍不住了,跑到爸爸面前,深深地鞠了一躬,眼泪不知不觉地涌出,‘爸爸,您辛苦了!’”活动也得到了教师和家长的肯定与支持,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活动的序幕由此拉开。

  -连续开展系列传统美德教育活动

  紧接着,通州区教委连续开展了以“我和父母一起做”为主题的系列传统美德教育活动,包括2002年教师节的“尊师敬老活动”、2003年春节的“我和父母过春节活动”、2003年暑假的“传统美德伴我行活动”以及今年4月在学生和家长中开展的“传承中华美德培养民族精神”征文演讲活动等,由单纯的“学生单独做”向“和家长一起做”过渡,小手拉起了大手,并从学校、家庭向社区发展,形成了良好的氛围。城关镇乔庄小学的贾文志家长说,过春节的时候,女儿不仅让自己帮着擦玻璃,还叮嘱自己,“爷爷那么大年纪了,您别老气他,做事要顺着他”。他发现,尊敬师长、善待老人这些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正在孩子们身上发扬光大,而自己的某些思想,也通过孩子们的言行得到了净化。

  通州区教委小教科科长刘会民说,今后,通州区还将继续寻求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内容和当今时代对青少年行为和素质要求的结合点,把传统美德的具体要求转化为学生实实在在的行为习惯,提高学校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相关专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韩法院驳回总统弹劾案
温家宝总理出访欧洲
美英军队虐待伊战俘
我国成功控制今春非典
台湾“大选”验票
影星牛振华遇车祸身亡
第57届戛纳国际电影节
中国羽毛球队战汤尤杯
中超首轮周末激情揭幕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