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模式:希望的前景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7日10:20 南方周末 | |||||||||
□采写:南京大学学生记者团 □统稿:殷贝贝 治污收费有多难
总面积达到27万平方公里,人口总量达 1.6亿人的淮河流域目前究竟有多少污水处理厂? “按照九五规划,淮河流域的污水处理厂应该达到52座,现在已经建好的只有16座。”淮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谭炳卿总工程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 这16座污水处理厂的运转状况如何?谭炳卿总工程师非常坦率地说:“正常运转的可以说是一座也没有。” 他说,根据淮河水利委员会水文局得到的资料来看,四个省汇总上来的材料“说法不一”。 根据淮河水利委员会下属的淮河水资源保护局提供的资料,干流长度达到1000公里,拥有一级支流140条的淮河流域,目前运转“相对较好”的污水处理厂有8座左右,其他已经建好的污水处理厂的运转状况则很不理想。 在阜阳,洪斌向记者表示,向企业收取污水治理费是维持处理厂运行的主要方式。污水治理费只能按照企业自来水的用水量收取,但因为所有企业都有自备井,当企业用自备井的水时,用水量就无法测算了。“这样就约有90%的治理费收不上来。”洪斌说。 在去年的全国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刘江说,虽然国家出台了污水处理收费等一系列鼓励政策,但目前全国约16%的地级市和绝大部分县级市还没有开征污水处理费,而重点流域内大部分城市虽已开征污水垃圾处理费,但收费标准偏低。“这些问题直接导致治污项目进度迟缓,甚至建成后不能正常运营”。 为实现污水处理厂“保本微利”的经营目标,污水处理费每立方米至少应为0.6~0.8元,加上管网至少应为0.8~1.2元。在江苏,城市污水处理费先是每吨征收0.2元,然后涨到0.4元、0.6元,都没有引起市场的反应。通过调研,江苏省环保部门明白了一笔账:污水处理厂每吨污水处理费约为0.5—0.6元,设备折旧等成本每吨约0.3元。 正因为经营利润的微薄,民间资本迟迟没有进入到这个领域,使得污水处理厂的运营在很大程度上依仗地方财政。如果污水处理价格低于市场成本,就意味着谁建得越多,运行得越足,谁就赔得越多。这种条件下,污水处理厂成为地方财政的一个包袱。所以在采访中,我们看到的基本都是部分机器开工,另一部分则不是“坏了,需要检修”就是干脆“太贵了,开不起”。污水处理厂成了应付检查的面子工程,一部分责任在于工厂自身运作不当,但不得不承认,处理厂也有自身的苦衷。 “太湖模式”的魔力 据江苏省环保厅厅长史振华介绍,太湖流域江苏部分污染防治项目开工率已达92%,今年上半年所有项目将全部开工;近60%的治污项目已建成投入使用。目前除部分出入湖的河流外,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已基本达到“十五”目标。“太湖模式”开始取得成效。 江苏太湖流域污水处理厂建设也曾长期停滞不前,也曾是用于应付上面检查的面子工程,2000年5月也曾出现省长来时工地热闹非凡,省长走后所有工人和机械又不见踪影的现象。 2002年,经充分调研,江苏省政府决定根据保本微利的原则,全面提高污水处理收费标准,建立市场化的污水处理价格形成机制。目前,太湖流域各市污水处理费已提到每立方米1.1元左右,到2005年,全省县级以上城市和各类开发区的收费标准将调整到每立方米1.2元。下岗职工和亏损企业,则可享受不涨价的特殊政策。 新的价格机制以其神奇的魔力,激活了过去省长也无法推动的污水处理市场。自2002年起,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进入环保领域,兴建污水处理厂。预计到2005年,太湖流域污水处理能力将远远超过国家“十五”环保计划的要求。 5月5日 ,记者走访了国内第一家事业单位改制的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徐州国祯水务运营有限公司,江苏省首家采用TOT方式(移交—运营—移交)经营权转让的、淮河流域的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当记者问到职工能否适应这种公改私的转变时,公司的苏主管很自信地表示,作为一家民营企业,职工的工作压力远远大于国有企业,压力大对一家企业并不是坏事。“我们现在是在打工,再也不是铁饭碗了,改制后厂里裁员100人。”厂里工作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任务和责任分得十分的详细,既定的目标由专人负责。“比以前少了很多的人,通过轮休,职工们能够保持很好的工作状态,每个人权责分明。”记者采访正处于五一期间,可全厂依旧照常开工,力保徐州市百分之五十的生活污水得到合格的处理。 江苏省环保厅厅长史振华在解释“太湖模式”时说:“这些做法归结到一点,就是要通过树立市场经济的理念,理顺环保价格体系,并最终建立污染治理的企业化、社会化、市场化运行机制。” 相关专题:“酶可邦”关注环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