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教育投资成促进我国农村减贫首要因素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5月27日16:20 新华网 | |||||||||
新华网上海5月27日电(记者徐征峰 季明 易凌)世界银行提供的一份研究报告表明,在中国农村的各项基础投资中,教育投资对减贫的作用位列第一,影响远远大于其他各项投资。 数字显示,投资于教育对中国减贫的影响系数达到6.3,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通讯和农业科技推广分别为4.02和3.36,道路、电力和水利等位居其后。
这项由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樊胜根博士完成的报告同时指出,教育投资对提高农业生产率的影响位列第二,仅次于农业科技推广。中国教育部财务司副司长陈伟光在进行中的世界银行和中国财政部主办的全球扶贫大会上说:“教育是对人力资本的长效发展性投资,它具有社会和私人的双重效益。研究表明,对初等教育投资具有更大的私人收益。” 目前中国政府已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确定为提高农村人口素质,进而实现全面消除贫困,推动社会进步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上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义务教育的普及率为40%左右,到2002年,91%的人口地区已经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青壮年文盲由90年代初的10%下降到4.8%以下。 义务教育的普及为农村人口提供了平等享受教育的机会,提高了农村劳动力自主脱贫和参与社会发展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农村,农户受教育程度与农户收入水平呈高度正相关关系,最高收入农户中近57%具有初中及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具有较高文化水平又接受了职业培训的人员,其就业率在全体农户中所占的比重遥遥领先。 中国普及农村基础教育还有力促进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目前中国农村有1.5亿富余劳动力,每年还要新增600万农村劳动力。根据中国城市化发展的目标,每年需要转移1000万农村人口。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表明,目前在城镇就业的农村转移劳动力达8800多万人。在大量转移到城市的农村人口中,具有初中阶段文化程度的青壮年农民占较大比例。 陈伟光说,这个事实说明,在农村普及义务教育,可以将沉重的人力资源负担转变成人力资源优势。中国政府在农村大力推进普及义务教育的政策促进了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增加了他们的收入,对缓解和消除农村贫困具有战略意义。 相关专题:中央一号文件重视解决“三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