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士欧阳自远:探月初期以不载人为宗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06日16:25 新华网 | |||||||||
新华网北京6月6日电(记者 俞铮)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自远6日在此间说,根据科技进步水平、综合国力和国家整体发展战略,中国从2004年至2017年的探月计划应以不载人月球探测为宗旨,分为绕月探测、月面软着陆、采样返回三个发展阶段。 正在这里参加中国科学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的欧阳自远说,第一阶段包括研制和发射中国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对月球进行全球性、整体性与综合性探测。该阶段
这位国家天文台研究员说,第二阶段包括发射月球软着陆器,试验月球软着陆和月球车技术,就地勘测月球区域地形地貌、月岩与月壤成分、月壤剖面、月壳岩石结构,记录月震与撞击事件,开展月基天文观测,并为月球基地的选择提供基础数据。第三阶段包括发射月球软着陆器,对着陆区的地形、地质构造、岩石类型、月壤剖面、月球内部结构等进行就位探测,发射小型采样返回舱,采集关键性月球样品返回地球。 他说,通过环月卫星探测、月面软着陆探测与月球车勘察、月面软着陆探测与采样返回的实施,为月球基地的选择提供基础数据,为载人登月和月球基地建设积累经验和技术。在基本完成不载人月球探测任务后,再根据当时国际上月球探测发展情况和中国的国情国力,择机实施载人登月探测。 2000年中国政府发表的《航天白皮书》明确将深空探测列入21世纪初发展目标,提出“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 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说,中国在发展人造卫星和载人航天之后,适时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是航天活动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航天事业持续发展、有所作为、有所创新的重大举措。 在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工作的叶培建说,研制月球探测卫星的主要技术难点在于轨道设计,测控和数据传输,制导、导航与控制,热控与能源技术。 美国和苏联自1959年起掀起了第一次探月高潮,共发射了83个月球探测器,成功45个。1969年7月美国阿波罗11号飞船实现了人类首次登月。随后,苏联进行了多次不载人登月取样,共获得382千克的月球样品和海量科学数据。1976年后,各国探月计划步入“宁静期”。近年来,航天技术发达国家拉开了重返月球的序幕,美国更是在今年宣布了雄心勃勃的新航天计划。 欧阳自远说:“纵观世界各国21世纪月球探测计划,与初期的月球探测相比较,重返月球,建立月球基地的目标更明确,规模更宏大,参与国家更多。月球不属于任何国家,但谁先利用,谁先获益。” 相关专题:探月工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