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专题 > 正文

清廷欠债六亿两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5日00:06 城市快报

  津商掏钱不含糊

  记者 黄 卫/城市快报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行商坐贾,莫不以这句话为至理名言。1909年,追求利润的天津商人,竟然将这句话抛之脑后,带头发起一场席卷全国的“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NEC百万象素手机1元拍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2004车展大饱眼福
还债”风潮。急公好义的天津商人,显露出“天下为己任”的爱国心。

  津商倡导 筹还外债六亿两

  1909年11月20日(宣统元年10月8日),时闻报馆、中国报馆、中外实报、燕报馆、忠言报馆、北洋官报、醒俗画报等七家天津的报馆,同时收到天津总商会信函,上面赫然写着《筹还国债会缘起》。看完信件全文,几家报馆的主编无不拍手叫好。

  22日的清晨,《大公报》一则《要件》在头版登出《天津商人发起筹还国债》。国债,是不是经常说的那种国家面向百姓发行的债券呢?细读总商会的《筹还国债会缘起》全文后发现,天津商人倡导的筹还国债,却是号召全体国人,共同捐资偿还中国积欠外国列强的外债,而这一笔外债包括甲午战争与庚子之乱的两项赔款,总数额达到纹银6亿多两!

  捐款的带头人、天津总商会在《筹还国债会缘起》开头便说:“呜呼!我同胞亦知中国之濒危乎?”此时说的这句话代表了当时中国的现状:甲午战争的失利与1900年八国联军的战争赔款,加起来达到白银6亿多两。而经过两次战争,中国国力降至最低点,工商不振,军力匮乏,国外产品行销中国,出口量逐年减少,进口量与日俱增。全年国内的税收仅为1亿两白银左右。根据还款时间计算,到宣统30年前后,才能将全部欠款还清。而当时的“债主”们,为了保证收到这几笔欠款,竟然在监督清政府财政上动起了脑筋。如果一国财政被其他国家“监管”,这个国家不就是濒临危险的边缘了吗!

  外债过重 国人不堪税收多

  既然积欠了外债,政府必然承担起偿还的责任。不过,在国力弱小、国库空虚的情况下,清政府必然要在税收上想办法。总商会在《筹还国债会缘起》中解释说:“凡我同胞实无一人不负国债之责任也。”为什么这样讲呢?总商会给天津的市民讲了这样的道理:政府每年的收入不过1亿两白银,已经是入不敷出。而如今的各种新政,都是需要财力投入的地方。国家一方面要还外债,一方面还要发展实业,到哪里找那么多的钱呢?没办法,只好加捐加税了!百姓的日子还能好过吗?

  说到捐税,确实是商人百姓头疼的话题,清末以来的各种捐税不下百余种,可以说无处不收捐税。总商会解释说,老百姓为什么觉得日子越过越艰难,原因在于捐税过重;捐税过重的原因在于外债过多。原本6亿多两的外债,经过分期偿还,计算利息后,竟然达到了10多亿两白银。如果这些外债不早日偿还完毕,压在老百姓身上的担子永远也放不下。所以全国的商人百姓绝对不能将这些外债看做与自己无关。

  按质论价 商会拿出还款案

  如果真要等到宣统三十年才还清各国的战争赔款,可以想像国人的日子会怎样了。“必须提前还清所欠外债。”在酝酿成立筹还国债会之初,天津总商会向直隶总督陈夔龙透露了这一想法。对于民间团体的这一惊天举措,陈夔龙立刻点头赞同,并从自己的腰包中拿出3万两白银,作为第一笔捐款。

  收到总督的回信和捐款,总商会立刻着手制订简章草案,规范筹还国债会的具体实施方案。几天后,草案呈送到陈夔龙案头,看罢之后,陈夔龙不住地点头,感叹道:“天津商人实是可敬!”

  如果说外债数量巨大,那到底该归还多少、归还什么何时所欠国债呢?经过商议,天津总商会决定仅就甲午战争、庚子之乱的两次赔款作为筹还范围,用3年时间,筹集全部的所欠款项,连本带利一次还清。根据各个省的大小,依次决定各个省筹款比例。在各个省的筹款比例决定后,每个省再按照各自州县的数量依次分解,贫困地区可以少量承担,富裕地区尽量多承担。

  考虑到每个地区人口多寡,总商会认为各个州县的筹款数额应按照州县的人口再平均分摊。但是各地地区穷富比例不一,所以对于穷人,可以用自愿的方法,能捐多少捐多少,不足部分由该地区的富裕户如数交齐。

  在确定每人捐款的数额后,在三个月之内必须如数交纳,对于富裕人家替穷人家交纳的补足款项,可以在三年内分期交齐。由于这笔筹款是为“清”政府筹集,所以满洲的王公大臣更应该身先士卒,如果有较大的数额差距,皇亲国戚们决不能袖手旁观。

  总商会建议,由于这次筹款是为国家解忧,筹还国债会的各位筹款劝导员又不动用筹集上来的款项,所以日常的火车、轮船以及电报、邮费等费用,国家应当规定给予豁免,以此鼓励社会热心人士为筹款服务。

  士绅名流 热心捐款筹国债

  经过准备,《大公报》等多家天津的报纸对筹还国债会的成立进行报道,《大公报》并在11月25日发刊祝贺筹还国债会的成立。一时间,消息像长了翅膀一样,传遍四乡八镇,天津军政界头面人物纷纷与商会畅谈,探讨筹还之事。

  筹还国债会成立当天,总商会负责人分头上台演讲,台下听者云集,台上声泪俱下。一场旷日持久的筹款活动从天津走向全国。在成立大会的第二天,天津警界人物杨以德特意致函总商会总理王竹林,并认捐100块银元作为对筹还国债会的支持,杨以德表示:“在国债会聆听演说后,自己对于商会各位人士佩服有加。自己作为一个‘津沽下士’,没有太多的能力,捐款100元表示自己作为国人一分子的忠心。如果以后还需要自己捐款,一定听从劝导,再捐善款。”

  天津著名京剧须生孙菊仙正在上海演出,听说天津商会筹还国债会成立,找到与王竹林联系的纪联荣,请纪联荣转达王竹林,自己愿意作为筹债劝导员,为国家出力。纪联荣在写给王竹林的信中说:“老乡亲(即孙菊仙)拟沿江一带广劝之。而且孙菊仙先生在沿江一带有自己订好的戏馆,可以在那里演出国债戏,所收门票收入全部用于筹还国债。”接到纪联荣的来信,天津商会立刻将筹款方案寄给远在上海的“老乡亲”,并将孙菊仙列为筹还国债的发起人之一。

  回应中伤 商人支援国债会

  天津商会首创筹还国债会,让国内各省人士感到振奋,但国外的大使们却不以为然。转年的3月份,一篇报道中刊登了这样的一则消息:“某钦使告其本国,以为轻举妄动,游说空谈云云。”为何外国会有如此的看法呢?天津商人李廷玉在致总商会的信中说:“以前曾经有人号召国民捐,类似于现在的筹还国债,但国民捐半途中止,没有多少人响应。所以,国外使者才有如此之说。另外,国外曾经做过调查,10年前,各国按人口计算的人均货币数额为,英法德人均100两,我国每人才5两多一点。现在国力不振,恐怕连5两也到不了。如果人均拿出2两银子还债,恐怕在中国办不到。”

  对于筹还国债会不信任的还有一些地方大员,一位总督对国债会举动颇不以为然,在报纸上宣称,中国本身还没有那么多钱,如果突然冒出这么多银两,国家的前途就该担忧了。

  李廷玉除了表示对国债会的支持,还另外设计了一些方案,以解决可能出现的货币危机。他提出,如果将国债还清,国内金银必定缺少,所以必须准备发行纸币,可以由户部发行纸币,作为国内周转,可以命名为“国内补助票”。这些纸币不能用来兑换现银,面额越小越好,根据三年筹集国债的时间,这种纸币也流通三年,三年后收回。第一批可以印刷3亿纸币,根据各省的捐款数额,按照一半的比例发给纸币,供商家使用流通。

  国内补助票 搭配省金银

  虽然“国内补助票”最终没有使用,但作为提出者,李廷玉对于如何使用这种代用券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李廷玉提出,补助票和现洋、铜钱以及其他的钞票可以搭配使用。比如买2元钱的商品,可以用1元现银,1元补助票,不准随意增减。向国家交纳的税款,同样可以用这种办法,不能拒收。外国人在中国使用这种纸币,也只能购物,不兑换现金。

  金银作为货币归还了国外的外债,那中国的货币该怎么办。李廷玉建议政府应该效仿西洋国家设立金本位,多铸造小金币。也可以印制钞票代替金币,可以与金银等值交换。

  鉴于国人特别爱储存金银首饰,李廷玉建议商会号召妇女捐出自己的金银首饰,为国家解忧。李廷玉认为,当年法国在很短的时间将赔偿德国的外债筹齐,原因在于法国人把自家的金银首饰全部捐出,所以很快又恢复了元气,又成为强国之一。

  如果这边还款,那边政府还在借款,这外债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呢?国人的钱财是有限的。李廷玉建议商会向政府声明,这次国债的筹还仅限于甲午与庚子的两项赔款,日后国家不能再借洋款。如果必须要借,须取得各省咨议局的认可。

  一呼有百应 全国筹国债

  1910年,“爱国国债”在中国发行,这也是清朝发行的最后一次国债。这次的国债年息6厘,期限9年,前4年付息,后5年通过押签还本。除王公贵族,文武官员认购一小部分外,其余大多由皇室以现金购买,发行不足1200万两,清朝即被推翻。虽然清政府的国债没人认购,但筹集国债会的活动却得到全国上下的支持。

  在天津商会的号召发出后,广东、广西、河北、河南、山东、东三省、福建、浙江、上海、四川、重庆等地商会纷纷通电支持,富人有富人的捐款,穷人有穷人的捐款。但各地商会有个不成文的规矩,所有捐赠款项必须先存在银行,最后会同政府将钱款一同解送外国政府,政府无权过问。因此,在1910年发行“爱国国债”时,并不能用国人的捐款购买“爱国国债”,这也说明了国人对于政府的不信任。清朝政府威信沦落到如此,只能怪自己了。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国工人在阿富汗遭袭
胡锦涛出访欧亚四国
河北邯郸6-3矿难瞒报
辽宁盘锦大桥垮塌事故
雅典奥运圣火全球传递
美国前总统里根病逝
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赴美
《后天》 孙燕姿巡演
2004欧锦赛 NBA总决赛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