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家七部门联合治理车辆超限超载专题 > 正文

都是超载惹的祸?盘锦大桥坍塌事故再调查 (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4日14:41 东方网
  6月18日,辽宁省交通厅首次对外宣布盘锦市田庄台大桥垮塌事故的初步调查结果,专家组认为这次事故是由于一辆超载货车的重压从而造成了大桥北起第十五孔的悬臂端突然断裂,从而导致了桥板脱落。发生事故的田庄台大桥,建于72年,77年投入使用,全长878米,横跨辽河,是辽宁省屈指可数的大型桥梁之一。这些年来,大桥的承载情况如何呢?在桥头,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就是这个限载15吨的标志。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田庄台大桥的超载问题由来已久。这是大桥的示意图,95年,大桥的引桥,也就是大桥位于陆地上的部分,因为超载严重,出现明显裂纹,被省交通厅定为危桥。为了避免事故发生,盘锦市交通部门设立专人在桥头对超载车辆进行管理,那么管理的情况又如何呢?

  群众:给钱就行。

  群众:超载要钱,60吨照样过。

  超载没关系,只要交钱就可以过,这种“管理”的效果可想而知。到了1999年,车辆超载情况更加严重。

  大桥的引桥修复后,当地的交通部门认为田庄台大桥已经达到了安全标准,不再是危桥了,用来限制车辆超载的管桥人也被撤掉了。而直到大桥因超载垮塌之前,防止超载的唯一手段就是立在桥头的限重警示标志。

  盘锦市交通局副局长张贺堂:超载没有人管理,只是对司机的提示,只能靠自觉。

  交通部门主动放弃对车辆超载的管理权,全部依靠司机自觉,如此管理的结果,就是6月10日,田庄台大桥终因不堪重负突然垮塌。这样一座早就因为超载而出现过险情的桥梁,最终还是因为超载而垮塌。

  主持人:接下来连线两位嘉宾,第一位是我们前方记者崔艳,崔艳你好,另一位是大连理工大学桥梁工程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张哲教授,张教授一直对辽宁省内的桥梁状况寄予长期的关注,并且就一些危桥、病桥向相关部门提出了他的建议,你好张教授。

  张教授,现在调查组初步的结论是大桥坍塌是由于超载,对这个结论,你怎么看?

  张:可以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由于桥梁超载,它的寿命就相应的降低,特别是这种超载造成材料的疲劳,就是容易发生一种脆断,应该说超载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主持人:对于超载相应的管理部门有相应的规定,相应的规定是什么样的呢?

  张:这个桥梁要限载的话,在桥头都有一个限载的标记,允许通过多少吨的车辆,现在这种限制有的就不遵守,出现这样一些问题,按道理来说每个桥梁都应该有它的载重,超载的车辆通过的话需要严格通过审批,通过交通部门的审批,而且次数不允许很多,过的时候要缓慢的行进才行。

  主持人:崔艳,你在那里了解的情况怎么样?

  崔:我们经过很多的周折,终于找到了对这个大桥进行直接维护的大桥管理站的一个记录,我们翻看了这本记录,从2004年一直到出事之前我们都翻看了这方面记录,其中在1月5号的记录上写的非常清晰。安全员写到说大桥的桥面出现了破损严重,缝隙已经转成了坑槽,希望有些部门能够使车辆绕行,以免车辆对交通产生威胁,这个记录包括随后2月份、3月份甚至4月份,我们都看过类似的表述。这个桥的超载情况是可想而知的。

  主持人:崔艳,对这个情况,有关部门怎么处理的?

  崔:没有人在这个桥头上进行车辆的限载管理,我们在对市交通局局长进行采访的时候,他是这样解释的,他说因为他们觉得在2000年这个桥已经维护好了,不再是危桥了。

  张:现在这种超载属于不正常的一种运营方式,管理没有抓紧,抓严,是这样的。

  主持人:张教授,您认为像超载这样严重的话,应不应该组织人进行特殊检查?

  张:或者是定期进行检查,或者是定期的做一些特殊检查,由他们管理部门进行安排。

  一座使用了28年的被当地交通部门认为是一个正常的大桥,为什么会一瞬之间坍塌?在盘锦市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市交通部门的领导作了这样的回答。

  交通局副局长:我认为它是意外的,这个很意外,他们给我打电话,我都不相信,这个大桥怎么能塌呢。

  然而当地群众认为,塌桥事故并没有那么简单。

  群众:危桥确实是危桥,塌桥是早晚的事早晚的事。

  群众说早在四五年前,大桥南北桥头就曾经挂出了“危桥”的标志,塌桥本在意料之中。面对这两种截然不同说法,到底是“危桥必塌”还是“纯属意外”,就此记者展开了调查。在盘锦市交通局公路管理处,养路科的同志介绍了这方面的情况。

  这是大桥的示意图,引桥就是指大桥在路上的部分,主桥是指大桥的水面部分。这位科长告诉我们,在1995年,他们发现引桥出现病害,上报省交通厅,该桥定为危桥。到了1999年,情况更为严重。

  科长:大型车辆比较多,这个桥处于一个重要位置,(过车)任务比较大,(引桥)裂纹加大,

  象省交通厅报告,2000年7月进行维修加固。

  处长:它经过施工以后,达到了原设计标准,既然达到原设计标准,它就不属于险桥了。

  交通部门认为引桥修复了,就消除了大桥的安全隐患。但有一个问题,引起我们的注意。引桥和主桥同为一体,它们承载的车流状况是完全相同的。这些年来在超负荷的状态下,引桥部分出现了严重问题,那么主桥是否也会出现同样的病害呢?交通部门是否对主桥部分也进行了同样的检查和维护?

  记者:2000对引桥进行维修,有没有看过主桥呢?

  交通部门负责人:这个主桥部门我们也一直在观察,虽然观察引桥部分,但主桥部门我们平时观察记录,但直到塌的那一天,这个桥的桥面上也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然而在6月10号的塌桥事故中,大桥是在北起第15空坍塌的,恰好就在主桥部位。那么让我们看看有关桥梁养护部门究竟是怎样对大桥进行整体检查和维护的。这是大洼县公路段田庄台大桥管理站,2004年以来的对大桥所作的危情记录。

  2004年田台庄大桥危情记录

  1月5日记录:大桥桥面破损,部分地方有伸缩缝。

  3月25日记录:除了桥面和南北汉拱,整体结构我们无法观测。

  4月15日记录:桥面的伸缩缝形成坑槽

  针对大桥的险情纪录,我们采访了交通部门的负责人。

  记者:险情记录几乎都是对桥面观察和对路面简单维护的内容,而对于桥体结构等没有涉及

  采访盘锦市交通局公路科科长:我们大桥管理站只负责桥面的外观检测,具体内部深层次的检查,应该由专家用专用的设备进行检查,对于县级部门也只能以目测为主。

  按照科长的说法,大洼县交通部门对大桥管理能力有限,那么市级交通部门对大桥的是维护尤能达到什么样的水平呢?

  采访盘锦市交通局公路科科长:我们是基本上每年都检查一次,定期检查一次,那这个每年的检查是怎么检查呢,也是以目测为主,看看引桥部分病害有无发展,再一个桥面是否有一些新的病害发生,主桥部分我们观察有没有异常现象。

  记者:那么这个检查为什么会只停留在表面目测这样一个阶段呢,这个受技术力量以及设备等因素的影响。

  市交通部门强调他们是“庙小和尚穷,”,没资金、没技术,请不来专家、配不起设备。所以只能采取“目测”的方式。并推说只有省交通厅才有能力对大桥整体进行专业检测。情况果真如此吗?今年的5月23日,辽宁省交通厅曾经组织专家对田庄台大桥进行了每四年一次的例行检查。那么这次检查的情况怎么样呢?我们电话采访了交通厅公路局的副局长。

  记者:怎样进行的检查?

  采访省交通厅公路局副局长:对桥梁的签定只能通过外观,(在这次检查中)外观检查发现有一定的病害特征。

  这种仅靠专家目测,自然无法检验出大桥内部出现的危害。如果说,县里、市里推说自己没能力进行专业检测,但为什么省交通厅也会采取这种原始的目测办法呢?

  采访省厅公路局副局长:因为目前在我们辽宁省,在目前的情况下,对大桥(进行检查)象探伤仪这类的东西,现在还没有这种先进的设备。

  记者:据我们了解咱们国家有专门的研究所(可以进行大桥检测)。

  局长:交通部有没有全国有没有,目前我还真不了解,我毕竟知识面比较窄。

  让我们再看一下,从1995年田庄台大桥发现危情,到2004年6月10日大桥出事,在这10年间,县、市、省交通部门对田庄台大桥检查情况。

  大洼县大桥管理站:几天一查,看桥面、填坑洼。

  盘锦市交通局:每一年一查,没设备、没技术,只能目测。

  辽宁省交通厅:每四年一查,结果还是目测。

  三级检查部门,检查的时间不同,托说的理由不同,但采取的“目测”的方式相同、结果也相同,就是10间,从来没有对大桥的主体结构进行过一次的全面的检查。这样的检查方式,让我们质疑,大桥倒塌可否是意外事故?

  主持人:崔艳在你的采访当中,说5月23号辽宁省交通部门曾经对这个桥进行过检测,而且检测的结果证明这座桥一切都能够正常的运转,当时是什么部门来进行检测的,他们当时监测是基于什么原因呢?

  崔:当时在5月23号的时候省交通厅组织了一些有关方面的桥梁专家对大桥进行了例常性的检查,他们的检查结果是发现大桥的表面出现了一些裂纹,也出现了坑槽,在牛腿的部分也出现了裂纹,当时我们特意对参与检查的交通厅的主管这方面的副局长,特意提出了这些问题,他们发现了这些情况对大桥的结构有没有影响,他的回答是肯定的,他说出现这样一些毛病和病害并没有影响大桥的正常运行。

  张:在牛腿处发现了裂纹,牛腿处发现裂纹应该立即引起重视,因为牛腿处的裂纹是非常危险的,所以应该马上采取措施就对了。

  主持人:像这种情况要马上采取措施的话要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呢?

  张:马上封路,不允许任何车辆过桥了,然后再进行详细的检查。

  主持人:张教授,您觉得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包括我们记者所反映的情况,对这个桥是不是危桥能有一个初步判断吗?

  张:这个桥应该是属于危桥,因为在检测不久就出现塌桥事故,应该是属于危桥,危桥必须在严密监视下才能勉强通车,应该及早进行处理。

  主持人:如果说能够按照正常的常规渠道来进行检查的话,在不到20天之后桥梁就坍塌了,如果正常检查的话,像这样的问题是不是应该能查出来?

  张:按道理来说应该能查出来。这个检查要看它有什么样深度的检查,如果光是主要是外观检查就发现不了这个问题。

  崔:我补一下,在我们采访当中,我们对县、市、省三级的交通部门采访当中对于大桥的维护和管理都进行了提问,我们有一个非常吃惊的发现,我们发现他们在维护、管理上,在答案上具有惊人的一致,他们说从他们对大桥的观察只是从外表进行了目测。

  主持人:张教授,刚才我们记者也提到了县、市、省三级检查的时候,大多数的情况下是通过目测,对于像这样一个桥梁进行检测的话,应该有哪样的技术应用,应该用哪样的设备应用呢?

  张:像这样一种桥梁进行检测的时候,如果做特殊检查的话,就应该用设备,对混凝土损伤的部分应该用超声波探测仪进行仔细的检查,特别是关键部位应该仔细检查,如果光是目测的话很难发现它的要害。

  主持人:张教授通过我们前方记者对整个情况的介绍,您觉得像这个事件,桥梁垮塌这个事件,如果某些环节做好了能够避免吗?

  张:应该说有可能避免,对有些地方看不到的地方,或者是裂纹很小的地方,就应该用仪器来进行检查,是这样的。

  主持人:张教授,您是桥梁方面的专家,您觉得像这次事件暴露出来了我们在管理的很多方面,哪些方面的缺陷呢?

  张:这个我觉得对于这种超载应该很好的限制,现在桥梁和道路,由于超载、破坏的很严重,如果超载不能限制的话,这个桥梁的安全就难以保证,这是一点。再有,像桥梁的关键部位要进行严格检查,这些问题应该进一步进行研究,通过专家研究,看哪些桥梁位置比较关键,应该加强对他们的监测。

  主持人:这次桥梁倒塌被认为是超载造成的,但是这种超载绝不是一次两次,一天两天,所以桥梁从受损到跨塌,要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管理到位,检测认真,养护合理也许会起到亡羊补牢的作用。但事实并非如此,所以,如果像当地交通部门认为的那样是一起意外事件的话,那也是因为工作不认真、不到位,没有想到或根本没去想造成的,所以,希望这起事件能引起我们更多的反思。
作者:选稿:陈晔

  (来源:央视国际)
中国互联网络调查问卷 抢注旺铺得超值礼物
中国报刊广告推介年会 夏季房展6.24国贸开幕

  相关专题:国家七部门联合治理车辆超限超载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小浪底库区游船沉没
财政部审计署报告
曾庆红李长春出访
韦尔奇对话中国企业家
大学生卷入非法传销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