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吴川教育局侵吞经费案:苏李祺的敛财之路(2)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29日10:53 南方都市报 | |||||||||
2001年,这三名副局长有的调离,有的退休,先后又有三名副局长继任。但三名副局长与苏的关系也并不融洽。一个例子是,一名分管人事的副局长权力几乎被架空,被当地教育系统内的职工送了一个“不知人事的人事局长”的称号。 “名义上局领导班子是由局长、三名副局长、纪检组长和一名主任科员这六个人组成的,实际上很多大事苏李祺根本不召开班子会议,一个人就决定了。”一名副局长对记者说。 苏李祺“独断”最多的就是财务上的事。 费改税之前实行的教育附加费制度是教育局的一笔“固定收入”。“
在教育局内部,报销也都必须由苏李祺的“一支笔”签字后才能生效。 这名副局长介绍,按照报销程序,先由报销人贴发票,然后证明人签字,之后交给苏李祺签字,最后由财务审查报销。“有时候苏李祺出差,我们要等他回来后才能报,不管多长时间,都要等。” 苏李祺对他自己“圈子外”的人报销控制得极严,教研室曾经有一次要以餐票报销8000多元没有发票的劳务费,苏说经费紧张,没有签字。不少人因为长时间签不到字,报销单压了很久,最后不了了之。 但苏李祺对“圈子里”的人报销却很宽松,教育局干部反映,教育局每月餐费开支都在10万以上,多的达到13万,除去双休日,平均每天6000多元,“只要是他的人,拿去签字不用几分钟就报好了。” 教育局干部的平均工资每人每天只有70元,“我们都不知道谁能享受每天6000元标准的餐费消费。” 心腹掌权 此次被“双规”的其他5名教育局职工“全都是苏李祺的心腹”。2001年“新年一过,苏李祺就开始了‘大清洗’”,16个科室有6个科室换了新的负责人,包括人事、计财、办公室等要害部门,“苏李祺的势力一下子全起来了” 苏李祺控制着财务权力,同时掌控着各部门的人事权。 1997年,苏李祺调入教育局的同时,蔡理强也从吴川市审计局一同调入教育局。蔡与苏年纪相差20多岁,但两个人关系却很亲密,知情者介绍,苏爱好下象棋,而蔡也乐于此道,两人经常切磋,最终成为好友。 蔡理强当时在审计局只是一个普通干部,但一到教育局,苏李祺就提名由蔡担任审计股科长。审计股是苏李祺调进教育局后由他亲自申请而成立的一个新部门。尽管当时很多人反对成立这样一个部门,而且教育局也从来没有过这样一个科室,但审计股最终还是挂牌办公。 苏李祺推荐蔡理强的建议遭到强烈反对,一名当事人回忆,一名老副局长在开会时当着与会所有人说,“我们局里还有这么多老同志还没有担任任何职务,凭什么他一个新来的一来就当股长?” 角力的结果是蔡理强最终担任审计股副股长,而这个新科室只有蔡理强一个人上班。 后来,苏李祺又统一了计划外资金,再次提名由蔡理强当计划外资金的领导成员,并兼任会计。当时的教育局领导班子觉得蔡理强既当会计,又做审计,属于自己监督自己,又一致反对,最后才另外找了一个人任会计。 2001年三名副局长相继退休、调离后,蔡理强迅速被任命为计财股股长。“新年一过,大家去上班,苏李祺就开始了‘大清洗’。”一名当事者回忆,当时16个科室,有6个科室换了新的负责人,包括人事、计财、办公室等要害部门,“苏李祺的势力一下子全起来了。” 大家很快发现,虽然只是个股长,但蔡理强才是教育局真正的二把手。“蔡理强做什么事从来不和副局长商量,只找苏李祺,苏不在,他一个人就可以拍板。大家叫他‘二局长’。”蔡理强2002年7月又被调到人事股任股长,计财股由王华照接替,而王也是苏李祺“圈子里”的人。 记者了解到,这次被“双规”的六名教育局职工,除苏李祺、蔡理强、王华照外,还有两名计财股职工和该局办公室主任。 “这些全都是苏李祺的心腹。”一名教育局干部说。 敛财之道 “要做教办主任,一般要30万元左右,副主任一般15万左右。原先不在教办的,要进教办也要几万” ——“吴川教育局一批干部”的投诉材料 2001年,苏李祺打通权力后,开始了他的生财之路。“2001年之前还有所收敛,之后就肆无忌惮。”不愿透露姓名的教育局干部说。 苏李祺的第一个“大手笔”是主导了吴川市教育系统“史无前例”的大“轮岗”。 “全市17个镇教办,有9个新任命了主任,其他人员也全部重新安排。那时,社会上轰动很大,街谈巷议,说某某人花了多少钱谋到什么职务,某某人花多少钱保住原有职务。这都成了一个公众话题。” 相关专题:财政部审计署报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