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庆红回良玉深入盈江灾区 勉励广大干群团结抗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7月27日20:59 新华网 | |||||||||
新华网昆明7月27日电 (记者伍皓)连日阴霾过后,终于迎来阳光灿烂。7月26日上午,云南大盈江江堤上,到处是涌动的人群,到处是漫卷的红旗,到处是嘹亮的歌声和震天的号子。被无情洪水损毁家园的人们,在雨后这个难得的艳阳天里,正忙着整修江堤,修复农田,重建家园。 骄阳似火,挥汗如雨。趟着稀软的泥沼,踩着窄滑的田埂,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这里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盏西镇姐坎村的江堤。村委会主任徐永兴向曾庆红、回良玉汇报:6天前,一场突如其来的洪涝泥石流灾害,淹没了村里的农田,冲毁了江上的一座桥梁。现在,村民们发扬自力更生精神,要把江桥重新架设起来。听完汇报,曾庆红面对江堤上上千名群众大声说:“党中央、国务院对大家遭受的洪涝灾害十分关心、非常牵挂,委托我们来看望和慰问大家,相信大家在党中央、国务院,云南省委、省政府和州县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团结一致,上下齐心,一定能够战胜灾害!大家有这个决心没有?”“有!”洪流般的声浪响彻江堤。 7月5日、20日,德宏州两次遭受特大洪涝泥石流灾害,截止到7月24日,灾害共造成25万余人受灾,因灾死亡35人,失踪66人,受伤16人,近2万间民房倒塌,2万多公顷农作物受灾,交通、通讯、水利、电力等设施严重受损。 灾情牵动了党中央、国务院。7月25日至27日,曾庆红、回良玉在云南省委书记白恩培、省长徐荣凯和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交通部、水利部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的陪同下,深入德宏州盈江县重灾区,了解灾情,代表党中央、国务院看望和慰问灾区群众。 在支那乡灾民临时安置点,曾庆红、回良玉一一检查医疗设施、灾民食堂、为灾民孩子举办的文化补习班,走进临时搭建的救灾帐篷,同灾民群众亲切交谈。一位年过六旬的景颇族妇女回忆起几天前那场地动山摇的恶梦,不觉老泪纵横:“我们逃出来的时候,只有身上这身衣服,家具、钱粮、牲畜,什么都没有来得及带;想返回去取的时候,泥石流已经阻断了路途,再也回不去了。家也没有了。”曾庆红动情地紧紧握着老人的手说:“你们受苦了,请你们放心,党和政府一定会帮助你们渡过难关。”他谆谆告诫灾区各级干部:大灾之后,灾区一定要做到几个“有”:有饭吃,有衣穿,有干净水喝,有房子住,有病还能医。这几个“有”,一定要落实到人,一点也不能含糊。我们天天讲执政为民,求真务实,在抗洪救灾过程中能不能做到这几个“有”,就是执政为民、求真务实的具体体现,也是对我们执政能力、执政水平的检验和考验;这几个“有”,不能讲百分之多少,必须是百分之百。他勉励灾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研究和把握自然规律,勇于同各种自然灾害作斗争。各级党员干部一定要牢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发扬求真务实的作风,带领群众团结一致,上下齐心,克服困难,努力把灾害损失减到最低程度,认真搞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近一周来,大盈江对岸芒冷寨子的数千名景颇族群众,天天都过江来帮助遭受重灾的盏西镇弄帽寨子群众翻垦水毁农田,修建倒损房屋;中国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连日来一直坚持在重灾第一线,赈济灾民;昆明市官渡区个体商店业主杨才听到盈江县支那乡遭受严重洪涝泥石流灾害的消息,连夜将商店中的全部货物运到灾区,捐赠给受灾群众。曾庆红、回良玉对人民群众中焕发出来的互助合作精神给予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曾庆红说,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本质体现,在抗洪斗争中一定要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曾庆红、回良玉还来到在抗洪第一线牺牲的盈江县交通局局长赵家富的家中,看望、慰问赵家富的家属。曾庆红对赵家富的父母说:“赵家富是你们的好儿子,也是人民的好儿子。你们不会忘记他,党和人民也不会忘记他。大家都要向他学习。”他叮嘱赵家富的妻子要保重身体,嘱咐赵家富一对尚未成年的儿女要好好学习,以父亲为榜样,将来成为党和国家的有用之才。他说:“对英雄最好的纪念,就是完成他未竟的事业,用他的精神鼓舞抗洪抢险的斗志。”曾庆红、回良玉还向所有在抗洪斗争中英勇献身和光荣负伤的干部群众和他们的亲属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关怀。 曾庆红、回良玉亲切看望和慰问了奋战在抗洪抢险第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民兵预备役部队,对他们在抗洪抢险斗争中做出的突出贡献表示衷心感谢。 视察期间,曾庆红、回良玉听取了云南省委、省政府的工作汇报,对云南最近几年的发展和目前的抗灾救灾工作给予充分肯定。曾庆红说,虽然现在抗洪抢险取得了初步胜利,但是目前主汛期还没有过去,千万不能麻痹大意。他希望灾区广大干部群众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密切关注汛情变化,充分发扬“98抗洪精神”,再接再厉,继续做好迎大汛、抗大灾的准备,夺取防汛抗灾的全面胜利。 相关专题:2004年各地防汛情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