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我国部分省市供电告急专题 > 正文

全国面临电力短缺 “长三角”能否做节电先锋?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2日09:49 新华网


   浙江诸暨市内一家外企连电灯开关线上都贴了张“限电”的纸条。据统计,下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四省一市的华东电网今年电力负荷缺口在1800万千瓦以上,占全国缺口3000万千瓦的60%。全国经济最活跃的“长三角”地区如此缺电,除了给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浙江义乌市国际商贸城为了节电调高了空调温度。




一个女孩走过浙江乐清市柳市镇的商业街,这里的用电缺口高达70%以上,商家们利用自备发电机给降温,但街上仍然行人寥寥。


  "前几年政府还鼓励我多用电,如今只要机器一开,一大队要求我节电的人马上就找上门来了"。7月中旬,记者行走在长三角最为缺电的省份浙江,听到最多的便是类似于浙江尖峰集团公司蒋晓萌总经理上述的无奈。作为拥有浙江境内名列前茅的水泥生产能力的上市公司老总,蒋晓萌一再苦笑着表示,"好日子"已如过眼云烟。

  有人打了一个比方:2004年的华东电网,就像是一位带着一帮嗷嗷待哺的孩子的母
带您零距离走近蔡依琳 工作與生活如何大不同
免费的赚钱岂能错过 新浪会员登录UC聊天
亲,尽管这个"母亲"有的是金银珠宝,但她却仍然食不裹腹、饥肠辘辘!随着气温的一度度升高,人们的叹息也越来越沉重。

  早在6月上旬,上任伊始的上海市副市长胡延照就直奔山西、河北两省,目标简单而明确:"跑煤"。深谙缺电之苦的浙江省,早在半年前就由省长吕祖善带领全省11个市的市长北上山西、内蒙古等地,与当地三家大型煤炭企业把煤炭供应合同直接签到了2010年。为了保证火力发电,南京市副市长奚永明强调,南京供电要坚持"保发、稳发"两个原则,全市所有燃煤发电企业到6月底必须完成"电煤储备量达到10天用量以上"的硬任务,同时在年底之前完成增加42万千瓦以上电力负荷的计划。一位在江苏从事煤炭进口的商人陈先生告诉记者,在他所在的城市,市政府和电力公司的领导已经派出了第三批队伍去各大煤矿催煤。而他自己长期从北方某国进口来的煤炭现在往往是货还在对方口岸待发,本地的订单早已经下完。他颇有些得意地说,"许多电厂还在求着我,无论多贵都要搞到煤,这种情况我以往没曾见过!"

  在浙江,陈先生的话得到了印证。温州市电业局副局长任德豹在说起温州电业局千方百计从福建一家水电开发公司购得了水电2万余千瓦之事时,也是感慨万千,"我们的态度是尽一切可能、最大限度地组织外购电力,已经到了不计成本的地步"。

  与此同时,长三角各地也在纷纷加大投入,加快自身的电力电网设备建设:上海电力部门今年投资200亿元用于电网建设,安排了204项迎峰度夏项目工程,以改善电网结构、提高供电能力;浙江省决定投资500亿元加快电厂和电网建设。同时,简化地方审批事项,促进地方电厂建设的速度。截至6月底,已审批地方电厂项目77项,总装机容量达128.3万千瓦;江苏省在去年投入131亿元的基础上今年再投入161亿元,投资规模连续两年在国家电网公司系统排第一。

  如今,在长三角一个被广为流传的说法是:上海缺电,江苏严重缺电,浙江电力危机。多年以后,许多人一定还会记得,2004之夏,除了一部在国内被媒体炒得风声水起的电影,中国最富庶的经济绿洲,也曾被贫瘠的电力荒漠层层围困,陷入"十面埋伏"。

  结构调整:远忧近虑之辩

  随着盛夏的来临,今后一段对长三角更为严峻的考验正在开始。据测算,浙江省电网供电能力在1200万千瓦左右,而预计今夏全省最高用电需求为1900万千瓦。如果出现像去年一样的高温干旱天气,全省最高用电需求将达2100万千瓦,浙江夏季高峰最大电力缺口430-630万千瓦时。目前浙江的用电负荷率已达97.4%,白天晚上基本持平,已无峰值和谷值了。

  上海电力部门预测,今夏最高用电负荷将达1670万千瓦,同比增长15.2%。在不考虑备用应急电力情况下,上海电力缺口仍高达312万千瓦。如考虑备用应急电力,缺口将达400万千瓦以上。

  江苏前5个月的151天有141天拉限电,可以说全年性、完全性缺电局面已经形成。夏季用电高峰时期,全省实际供电能力为2400万千瓦,而最高需求将达到3150万千瓦,电力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前所未有。

  在浙江德力西集团总部,集团党委书记郑达东引用了列宁说过的一个等式:"社会主义=苏维埃+电气化"。这位生产低压电器的民营企业家表示,"没有电就没有现代化",这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浙江尖峰集团去年仅在金华一地的耗电量就达到了1.5亿千瓦。蒋晓萌坦言,由于电荒,近年上半年公司的水泥设备的运转率仅在40%左右,至少要影响集团2000万元的经济效益。"像水泥这种高能耗产业目前在浙江已经失去空间",蒋表示,"我们除了把这类项目进行调整,别无它路。"

  在一些重视宏观分析的人士看来,蒋晓萌们的遭遇不仅仅只反映了一个行业的亏损情况,"在目前的情况下,电力供应这只无形的手在重创长三角经济快车的同时,也在逼迫长三角加快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浙江省诸暨市的一位政府官员说,他打了个形象的比方,"就像用手抖一条毯子,总有一些东西会被调整掉"。长三角各地的政府官员和专家们也纷纷表示:如何提高经济运行的质量,尽量减少对高能源消耗企业的投入,增加低能耗增长,已成为摆在长三角各地面前的一个现实的问题。

  浙江省经济贸易委员会副主任沈陇声说,浙江已决定要严格把好投资项目审批关,坚决控制技术含量低、资源消耗大、污染排放多和明显超出市场需求的投资项目。目前,浙江省已经把一批技术含量高、低消耗、污染少、市场需求大的一些项目上报国家发改委,希望在今后重点扶持和发展这些项目,促进浙江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

  但与此同时,也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示出担忧。经济学界的一种观点认为,一个地区的人均GDP达到2000美元以上时,社会经济结构是倾向于建设以高能耗、劳动密集为代表的重工业、加工工业的。以浙江台州市路桥区为例,当地民营经济占比重为95%,企业总家数1868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63家,个体工商户17734家,人均GDP3.13万元。台州市电业局副局长陈吉平认为,优化当地的产业结构是一个势在必行的大方向,但就目前而言,假如因电力矛盾而提前被列入调整范围企业流向外地,那么本地就要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这显然是一个不能被忽视的问题",他说,"浙江的能耗生态需要改变,作为一个资源小省,长期走高能耗的发展之路并不明智,但进行结构调整必须要慎重。"

  专家同时指出在长三角地区发展新能源的重要性。专家们表示,必须调整电力结构,提高核电比重。因为国家煤炭资源很难有大的增加,长三角地区水电开发程度也比较高,"可以发电的地方基本都开发了"。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也认为,再上核电,"这个决心非下不可"。

  "长三角"能否成为节能先锋?

  中国古时候有个故事,讲的是一个人一天不小心被蛇咬了一口,结果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看到水井旁用来吊水桶的草绳都害怕。这个故事后来演变为一个成语,叫做"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通常用来形容一些不好的经历会给人带来很久的心里恐慌。今年,整个长三角无疑被一个叫作"电荒"的东西"咬"了一口。

  不可忽视的是,假如把今夏长三角的"电荒"当作一种偶然的"恶果",它的出现却有着必然之因。以浙江为例,在"电荒"来临之前的改革开放20多年里,浙江GDP年均增长13.1%,比全国平均增幅高3.7个百分点。去年在非典疫情和高温干旱的严重影响下,仍取得了14%的增幅。然而,专家们指出,浙江经济奇迹的取得,在一定程度上正是依靠了对资源的消耗、高消耗,乃至过度消耗。统计显示,浙江万元GDP耗电约1340度,单位能耗虽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比发达国家要高30%以上。

  同时,让我们再来看一只浙江生产的合格的节能灯又能产生怎样的作用,这个省年产节能灯达1.5亿只,居全国首位,占全国产量的30%,出口量也居全国第一。专家指出,以8瓦的优质节能灯为例,价格为20元,测定寿命为5000小时,每千瓦时电费以0.6元计,使用5000小时所用的电费和购灯的费用共计44元;而具有相同照明效果的40瓦白炽灯,价格为2元,使用寿命为1000小时,同样电价使用5000小时需要120元的电费和购灯费。而如果城镇居民每户都将一个40瓦的白炽灯换成同样亮度的8瓦节能灯,单灯日照明按6小时计算,每年每户可节电70千瓦时,全国1.4亿多户城镇居民,就能形成98亿千瓦时电的节电能力。此外,可以纳入节能范畴的还有空调等多种电器设备。上海市节能协会理事长的施明融说,"上海的电力缺口是400万千瓦,而空调的负荷800万千瓦。把空调的负荷降下来,缺电就可以有很大缓解。"在南京新街口的苏宁、五星等大型电器卖场,节能家电成了今夏宠儿。据大卖场负责人称,空调即将试行"节能准入制",凡是达不到国家标准的,将被无情地拒之门外。

  事实上,一切正在起变化。在中国目前最具活力、应激性最强的这方地域之上,任何变化都会被迅速传达到社会的各个角落。一位在浙江绍兴投资的台商廖先生感慨地说,如今,身边的许多变化都在显示着"节能行动"正在代替"消费冲动",这一变化有可能将改变整个长三角耗能生态。

  "过去像'随手关灯,电器关闭后拔下插头,关掉洗菜的长流水'这些唠叨应该出自老人之口,如今这些话已经成为政府的指导了",廖先生说,他在公司的电灯线上贴了个"限电"的小条子,结果许多员工居然纷纷效仿,在宿舍和家中的电灯、空调、水龙头处贴小纸条,提醒自己要节能。他说,国家发改委公布的《公众节能行为指南》不是甚至都无微不至地建议政府官员和白领们"应该适当改一改炎炎夏日西服革履的商务习惯了"吗?在此之前,"西装革履"出入于恒温的写字楼,还被认为是大陆"与世界接轨"的标志之一呢。

  其实,专家指出,目前我国一个地区的居民用电往往只占当地电网总耗电量的百分之十几,但各地政府指导如此之详细,无非是是想发出信号:重新拾起勤俭节约的美德,哪怕有一天我们的电力过剩。据国家电力动力经济研究所总经济师胡兆光分析,中国电力短缺会在未来的2~3年得到缓解,到2007年还会有富余。"我坚信电荒是暂时的"浙江德力西集团党委书记郑达东说,节能降耗才是永恒的话题,"我们应该在'电荒'的岁月里更加牢固地树立科学发展观,反对大手大脚的浪费。"

  在停电后的烛光和郁热中,人们的行为在不由自主地改变。"这样被停电几次比什么宣传都还有效,企业和居民都会因此意识到电力的短缺,并且激励他们将来的节电意识。" 金华市电力局局长金方平说。

  炎炎酷暑中,在上海,因为电耗巨大,让上海人倍感自豪的、宛如夜影奇葩的亮灯工程已经关闭;在江苏南京,所有的政府机关办公室被要求将空调温度适当调高;在浙江台州地区的小山村,59岁的农民老大妈李贤群大声告诉儿子,"买个15瓦的节能灯回来换掉60瓦的大灯泡呀!"

  但是,专家们认为不得不指出的是,要让刚从短缺时代解放出来的中国人重回到"忆苦思甜"的景况中,是件艰难的事情。新一代对过去的匮乏没有记忆,有些人又已养成了铺张浪费的习惯,在购买电器、汽车甚至住房的时候,他们会压抑自己的消费冲动吗?实际上,当前的长三角乃至整个中国,除电力之外,还面临着煤炭、石油、水等多种资源的短缺,而这种难以再生的资源相对匮乏将比电力紧缺对社会影响更为久远。因此,需要改变的,不是一时一人的行动,而是一国一地之民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

  沈陇声说,"建设节约型社会迫在眉睫,在积极寻求"开源"的同时,"节流"更应该成为每个人的责任"。多年以后,也许很多人会回想起2004之夏,在整个长三角陷入"电荒"的"埋伏圈"之后,人们不仅从黑暗中感受到了企业和居民所遭受的重创,还看到了整个社会从"电伤"创口收缩的跳动中完成了又一次成长中的新陈代谢。毕竟,即便保持最乐观的态度,长三角范围内的这群"孩子们"也还要再坚持两三年。(完)(来源:新华网焦点网谈 采写:何玲玲 黄深钢 裘立华 摄影:黄深钢进)

  相关专题:我国部分省市供电告急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影片《十面埋伏》热映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