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怎如此冷漠:捐出的10元钱要收回玩游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9日15:38 金羊网-羊城晚报 | |||||||||
眼下中小学生的父母,多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经历过文革和之后的拨乱反正时代,相对于五十年代富于理想主义的前辈而言,他们很个性也很现实。或许正是由于如此,他们对于子女的教育也是“现实”的,这令孩子们囫囵吞枣地接收了许多来自成人世界的信息,其中消极和负面的认识将会影响孩子一生。本期《关注未成年人成长·爱心》专题,针对现实生活中部分中小学生对待“爱心”的态度,提出值得重视的问题,冀望引起家长和社会关注。
玩游戏比助人读书重要 广州市某小学四年级的班主任李老师,最近遇到了一件让她心情沉重的事:学校动员学生向贫困地区失学儿童捐款,班上一个学生早上捐了10元钱,中午却来向李老师要还,理由是他借了同桌的游戏机,“租金”一天10元钱,他要收回捐出的钱去付“租金”。 献出去的爱心竟然可以收回,理由是为了玩一天游戏。李老师感受到了这个年龄的孩子不该有的冷漠,也感受到了教育在这个孩子身上的失败。 <孩子,你只爱自己吗? 退休教师陈冬青在一次看电影时,正好与一群小学生同场,当这部关于南京大屠杀的影片中出现中国百姓惨遭火烧、虐待的镜头时,几百个孩子竟然大笑,还互相打趣。陈冬青感到愤怒和悲哀:为什么他们连人性中最基本的同情弱者也做不到? 公共汽车上,五六个中学生坐在一起,在座位上互相嬉笑打闹着,旁边站着一个孕妇。一位男生起身想让座,立即遭到同伴们一片嘘声:“看上美少妇……哈哈哈!”男生脸上挂不住,又坐回到原位。 陈冬青老师提出疑问:为什么如今孩子的爱心明显不如前辈了?是不是大部分孩子都很自私,为什么在他们心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看看自己的和身边的孩子,这样只会爱自己、不会爱别人的有多少? 看看大人都教了些什么 文章开头的那位李老师问学生:“为什么要收回捐出的10元钱?”孩子说:“我爸说,捐出去的钱都被贪官拿走了。”李老师一时无言以对。而陈冬青在电影散场后也问那些孩子:“你们难道不觉得那些人很可怜吗?”一个女孩大声回答他:“我妈是电影导演,她告诉我电影里的都是假的!”“假的,都是假的!”在幼小的孩子眼里,这个世界竟然充满了谎言和欺骗,他们不信任别人,也不愿帮助别人。家长如此简单潦草地表述成人世界的现象,造成孩子的片面理解,这究竟是谁之过? 有人说,前两个事件中的孩子缺乏爱心,是因为对象不存在于身边,那么,公共汽车上的孕妇呢?那个被嘲笑的男生这样解释:“我让座的快乐根本弥补不了被嘲笑的痛苦。” 一位老师说,一些孩子一切考虑皆从自身出发,想的是“我”得到了什么、“我”失去了什么。孩子心中自己“很大”,别人“很小”。这样的思维方式,是不是从自小被全家人众星拱月般呵护时开始的? 本报记者 王倩 相关专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