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淮河治污十年 污染依然严重专题 > 正文

淮河爆发有史以来最大污染团 10年治污成泡影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1日10:53 人民网

  治理淮河水体污染,涉及我国七分之一人口,历时十年,声势浩大,震惊中外。然而,功过尚未总结之际,7月16日到20日,淮河支流沙颍河、洪河、涡河上游局部地区降下暴雨,沿途各地藏污闸门被迫打开,不想5亿多吨高指标污水,形成150多公里长的污水带,“扫荡”淮河中下游,创下淮河污染“历史之最”,也让淮河治污“十年之丑”顿时暴露无遗!

  力度投资空前,十多年大规模治理后又创污染“新高”。“淮河变清”何日才有盼
每月免费发450条短信 通用网址,E通天下
俄罗斯方块邀你玩 七夕钻石男女靓丽比拼
头?

  触目惊心 直击淮河污染现状

  2004年7月20日至27日,淮河突然爆发有史以来最大的污染团,如同巨大的黑蘑菇,从上游奔腾而下,横扫千里淮河,充斥河面的黑色污染水团全长133公里,总量超过5亿吨,一路浩浩荡荡杀奔洪泽湖,顺者昌,逆者亡,满河黑暗,伏尸(鱼虾蟹)千里。

  2004年7月29日,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潘岳就此次特大污染在北京发表讲话:淮河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已超过50%,远远超过国际上内陆河合理开发利用程度30%的平均水平,河道基本丧失生态基流,已不能简单称之为河流。枯水季节,死水一潭;洪水季节,毒浪滔天,近万座水库闸坝的修建导致河流断流,地下水位下降,水土流失加剧,生态不断恶化,河流的自然水文性质被彻底改变,淮河基本丧失自净能力。

  蚌埠:特大污染团通过蚌埠大闸的灾难性情景——先锋是鱼鳖,蟹虾是殿卫,无数水族抢着潮头夺命狂奔,无数鱼类跳到岸上逃生,无数龟鳖爬上堤岸乞命。污水的锋头浅黑带亮,阴沉中透出杀机;中腰是稠脓一样的黄绿色,表层水藻欣欣向荣;最后是酱鸭色的“大部队”,满河道浩浩荡荡走了近两天,污团所及处,肃杀一片。

  盱眙:清澈的湖水一夜之间变为褐黄色,冒着泡沫,散发出一股刺鼻的化学气味。成群的鱼浮出水面,成堆的螃蟹从水中争恐着逃往岸边,但许多未及爬出水面便已死去,一只鸭子吞食了一条漂白的鱼,惨叫着在水面扑腾,很快耷拉下脑袋一命呜呼。

  七里湖:污水在七里湖滞留8天,村民不敢饮用湖水,从15公里外的镇上运水烧饭,尽管如此,农民们的手腿还是因为捞鱼时触及污水,红肿溃烂,很多人至今仍未愈合。

  三河闸:一些人不经意用水洗手,手上还是顿时起泡,三河闸边的居民至今双手和双脚都有溃烂,而洪泽湖上更有不少渔民因饮用被污染的湖水,头晕、肚痛、心慌。

  淮南市:淮河的主干道向前不到200米是一条污水沟,一走近便闻到一股难闻的氨水气,污水非常浑浊。污水沟入河口的河床已经变成了黑色,淮河干道的水面并不比污水沟清澈,渔民在划船的时候,水面上随之翻起黑色的污泥。

  据淮河流域水资源保护局提供的数据,今年前几个月,淮河污染加速恶化,环保部门对重点排污企业的监测结果显示,安徽淮河流域设置的19个国控监测断面有13个处于超标状态,淮河流域污染物排放总量呈上升势头。淮河再次发出污染警告!

  淮河自1978年以来发生的多次重大污染事故:

  ◆ 1989年,1.1亿立方米的污水经蚌埠闸下泄,形成60公里污水带,淮阴市经济损失1250万元;

  ◆ 1994年,发生震动全国的“7·23”特大污染事故,持续时间55天,污染农田5000余亩,经济损失1.7亿元;

  ◆ 2001年,淮河上游1.44亿立方米污水形成20余公里污水带,水利部门从骆马湖调水8亿立方米补进洪泽湖;

  ◆ 2002年,1.3亿立方米污水下泄,仅盱眙受污染的水面就达5.3万亩;

    ……

  淮河治污 客观评价综合治理

  反思五十年治水、十年治污,淮河再一次给我们启示:淮河是一条最难治理的河流,我们对淮河的认识还远远不够,治理淮河有漫长的路要走。

  国家环保总局:淮河污染干流改善支流反弹

  5月28日至6月11日国家环保总局派出三个督察组,对沿淮四省21个地市、91个区县的重点工业污染源、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和重点河流断面进行了为期半个月的暗查。

  6月20日,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通报淮河流域污染调查有关情况。潘岳说,调查结果显示,淮河流域污染出现了一定反弹,一些支流污染还很重,但经过十年的治理淮河干流水质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下一步淮河治污要真正取得成效,必须督促地方政府与企业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改变传统的增长方式;必须采取综合治理措施,促进企业清洁生产,减少污染排放;必须强化执法手段与能力,严厉打击不法排污行为。>>>

  安徽: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淮河治水和治污□

  一般层面上认为,淮河水患没有根治的原因是防洪保安工程措施不够,蓄洪排涝标准不高;淮河水污染问题是因为企业超标排污,城市生活污水没有得到处理等。实际上这只是表面因素,淮河难于治理的深层次原因是生态系统结构遭到破坏,生态功能退化恶化。

  如果还不珍惜,最后一滴水将与血液等价!

  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发展全局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要求吸取历史教训,不能再单纯地把自然界看作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索取对象,要重视自然界因为它首先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应切实保护好资源和环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河南:面对淮河治理如实说

  淮河流域在河南省社会和经济发展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河南的半壁河山,而且河南省又在上游。因此,河南省各级政府和环保部门对淮河流域的治理深感责任非常重大,不敢有丝毫的懈怠,这10年在认认真真,扎扎实实地抓淮河流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

  山东:让淮河水作证

  山东省辖淮河流域面积47100平方公里,是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主要通水汇水区域。山东省委、省政府以实现淮河流域内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高度重视淮河水污染治理,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深化产业结构调整,实施小流域综合治理,实行严格的地方性排污标准,扎扎实实地推进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流域内排污总量逐年下降。

  监测结果表明,山东所辖淮河流域水质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沂沭河干流基本实现水体变清,一些河流重新出现了鱼类,沿淮干部群众治理水污染、建设美好家园的信心大增,山东10年治淮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专家解读 循序渐进切忌急功近利

  承载全国六分之一人口的中国第三大河流淮河,是我国投入最多、开展污染治理最早的大江大河。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淮河污染严重反弹,主要水质污染指标已达到或超过历史最高水平,流域约60%为劣五类水质,污染由地上波及地下,直接影响1.3亿居民生活。一些专家、群众提出质疑:淮河污染治理耗时10年,国家、地方和众多企业投入600多亿元巨资,是否付诸东流?

  媒体:10年治污水质回到“原点” 600亿付诸东流

  淮河水污染治理再度引起公众关注,是因为近来媒体集中报道淮河治污10年投入600亿元,却不见效果。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因为水污染,短短的十几年,让这句民谣成为历史。周口淮河监测站站长王余杮呼吁:“10年了,淮河还在哭泣!我们不能坐视污染给淮河两岸的人民带来哭泣,让淮河人的子孙继续哭泣!”>>>

  专家:质疑“600亿” 50年或100年能治好淮河已很不错

  当年主持编制和制定淮河水污染防治计划的科学家夏青,从两个方面质疑“600亿”这个数字。其一是淮河的治污规划,国务院当初批准落实166亿元,但资金到位率不高,大约不到30%;其二是黄河以南的淮河部分还担负着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任务,东线治污规划项目计划投资是254亿元,这部分资金到位率也很低。因此他确信治淮的投资不可能是600亿。

  夏青说,80年代是中国的水污染迅速加剧的年代,整个90年代政府下大力气控制污染物总量,不让它随着经济发展同步增加。进入21世纪,改善水质成为重大问题。但改善淮河水质的工作很不见效。夏青认为,不见效的原因是:不是光靠减少污染源排放就能实现水质改善。

  夏青的意见是分两步走,治污达到限制污染排放量就是胜利,而改变水质则是第二步要实现的目标。夏青提醒人们,用5年或10年的时间治理淮河这样一条河流时间太短了,作为一条河或者一个湖,如果是50年或者100年能给治好就很不错了。>>>

  媒体:淮河越治越严重 究竟是谁之过?

  针对治淮专家的竭力辩解,媒体提出疑问:淮河污染依旧,不但丝毫不见起色而且污染更重,这些治理淮河的“机构”和“队伍”岂不形同摆设?为何要建立这些“机构”与“队伍”?

  新华社记者质问:“上有严肃法规,下有政府、环保部门护卫,到底是谁还在污染淮河?”而更关键的是“谁在放纵污染淮河”?根源何在?可以用新华社报道中的一句话概括:“地方保护和依赖GDP的发展观念。”>>>

  国际环保总局:地方保护是淮河污染反弹主因

  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表示,要清醒地看到,淮河流域经济欠发达、人口密集、污染严重,水污染治理难度之大是前所未有的,它所取得的成效还是相当脆弱的。

  首先是地方保护,这是造成淮河流域污染反弹的主要原因。流域内各级政府“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的现象还很普遍。

  二是资金投入不足,治污工程建设滞后。到目前为止,淮河“十五”计划投资完成率仅占33%,个别省份甚至不足20%。污水处理厂建设缓慢,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低。

  三是结构性污染依然突出,企业超标反弹严重。造纸、酿造、化工、制革和印染等仍是淮河流域主要行业,特别是造纸业,仍是排污大户。

  四是非工业污染日益突出。化肥、农药施用量不断增加,其中约70%的用量流失或残存在土壤和农产品中,最终进入水体。>>>

  “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美丽的旋律流行50年后,有考证指出,这条美丽的大河就是淮河。

  “赶快行动起来,拯救母亲河”。我们治污的步伐正在加快,不过,淮河要重现碧水清风、“五六月间无暑气,二三更后有渔歌”的景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期盼着,这一天能早日到来……

  相关专题:淮河治污十年 污染依然严重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球迷关注亚洲杯决赛
雅典奥运FLASH演示
赵薇邹雪纠纷
广州新白云机场图片集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话题-上海与城市榜样
可爱淘《狼的诱惑》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