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眼中的邓小平:我这辈子最佩服的人就是他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7日10:09 东方网-文汇报 | |||||||||
1981年,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的邓小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金庸。(资料照片) 图为本报记者万润龙与金庸先生(右)对话。杨希摄 金庸:我最佩服邓小平 1981年7月18日,邓小平同志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福建厅接见了金庸先生。这是邓小平同志重新走上领导岗位后会见的第一位香港同胞。 1985年,金庸先生被聘为香港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并担任“政治体制”小组港
金庸先生在多种场合说过同一句话:我这一辈子最佩服的人是邓小平。 说这句话的原因并不仅仅因为邓小平曾经会见过他。早在邓小平“落难”之时,金庸就表露了对邓小平的钦佩之情。当时,中国内地正轰轰烈烈地搞“文化大革命”,邓小平是被“打倒、批臭”的“中国党内第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当时,偌大的中国,几乎没有人会想到邓小平会“复出”。 预言“邓小平必将复出” 但金庸先生却与席卷中国的“批邓风”唱了个反调。 金庸是香港《明报》的创始人,行内人士对金庸先生的评价是“一手写社评,一手写武侠”。他的14部武侠小说如今已经拥有3亿以上的读者,堪称全球第一畅销书;如今已经整理完毕行将出版的《金庸社评集》收录的金庸亲笔社评达500余万字。在当今世界的报社社长或总编辑中,有如此成就的不会有第二人。用著名作家魏明伦的话说,是“山至绝顶金为峰”。 记者在向金庸先生多次请教的过程中,发现先生最珍重的不仅仅是拥有世界最大读者群的小说,更是他几乎每天一篇有独特见解的社评文章。 在金庸诸多的社评中,最令他自豪的是政治色彩极浓的预言,“邓小平必将复出”则是其中的经典之一。 “文革”开始后,邓小平被打倒,被贬谪至江西,在南昌市郊一家拖拉机修配厂劳动。金庸在《明报》的多篇社评中对邓小平的才华和风骨予以高度评价,明确表示支持邓小平;1976年春,周恩来总理逝世,中国内地又刮“反击右倾翻案风”。金庸预言,邓小平一定会“东山再起”。 1981年2月,此时距邓小平会见金庸前半年。金庸在《明报》撰写了《关于香港未来的一个建议》,金庸表示,有关香港的未来,中英双方的想法是相当一致,维持香港的现状,对各方都有利。金庸在文中提出了三点建议:一、香港是中国的领土;二、香港的现状保持不变;三、中国如决定收回香港,应在15年之前通知英国。 1982年,中国政府宣布,1997年收回香港主权,金庸的预测得到验证。 对于江青,金庸作过两次预测,一次是1966年12月,金庸发表社评,预测江青将会在政坛上呼风唤雨,地位炙手可热;另一次是在江青气焰日趋嚣张之时,金庸发表了题为《不知往哪儿躲》的社评,推测在毛泽东去世后,江青很快就会被逮捕。他在社评中说:“江青目前权势熏天,作威作福,不可一世,但毛泽东一旦逝世,江青就不知往哪儿躲了,没有可以逃避的地方。” 1967年底,林彪已经确立了“亲密战友”、“接班人”的地位,金庸却发表了《林彪渐露跋扈相》的社评,后来又发表了《自来皇帝不喜太子》的社评,预言林彪不会有好下场,将死无葬身之地。 金庸的预言和社评自然受到读者的关注,一张创办时间并不长的《明报》迅速上升为香港的主流报纸。 关注金庸和《明报》的不止是香港的读者,内地也大有人在。邓小平谪居江西,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和天下大事。金庸的言论自然引起他的注意。1970年代,金庸的小说在内地尚未公开发行。恢复了工作的邓小平同志从江西返回北京后不久,就托人从境外买了一套金庸小说。可以说,邓小平是金庸小说在中国内地的最早读者之一。 金庸:最想见邓小平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国开始推行改革开放的政策,一些海外知名人士纷纷接到邀请,访问内地。 1981年,金庸先生接到了来自北京的邀请,请他访问内地。1972年9月,金庸先生宣布“挂印封刀”,不再创作新的武侠小说。此后,他又花了10年时间,整理《金庸武侠小说全集》。接到访问内地的邀请时,金庸修订《全集》的工作已近尾声。接到邀请后,金庸向邀请方提出:能否在访问内地期间拜访邓小平先生? 金庸先生曾经对记者说,去北京,我最想见的就是邓小平。我一直很钦佩他的风骨,钦佩他刚强不屈的性格。 这一信息很快就上达邓小平同志处。日理万机的邓小平对金庸先生的要求立即作出了回应。他在一份有关金庸来访的报告上批示:愿意见见查先生(金庸本名查良镛,金庸系笔名)。 邓小平将会见自己的消息很快传递到了金庸先生处。金庸十分高兴。他一一发函给在内地的亲友,请他们到杭州会面。金庸是浙江海宁人,他在杭州读过书,当过记者,他的一位亲妹妹也住在杭州。 7月16日,金庸携夫人和儿子、女儿踏上了这次有特别意义的旅程。 邓小平递给金庸一根“熊猫“香烟 7月18日上午,在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港澳办主任廖承志的陪同下来到了北京人民大会堂。邓小平已经等在福建厅门口。两人的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邓小平:“欢迎查先生回来走走!你的小说我读过,我们已经是老朋友了。” 金庸:“我一直对邓先生您很仰慕,今天能见到您,很感荣幸!” 邓小平笑着说:“对查先生,我也是知名已久!” 那天,邓小平穿着短袖衬衣,而金庸则按照香港的礼节穿着西装。邓小平对金庸说:今天北京天气很热,请查先生除了外衣,咱们不用拘礼。 现场气氛一下子就融洽了许多。 金庸将家人一一介绍给邓小平,邓小平热情询问金庸儿女的姓名。邓小平和金庸全家合影留念之后,两人坐下谈话。 他们的第一个话题是不久前召开的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在这次会议上,邓小平当选为党中央副主席。 金庸:以邓先生的功绩,原本可以当主席,你却不重视个人的名位,这在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上都很少见,令人敬佩。 邓小平:名气嘛,已经有了,还要什么更多的名?我身体还不错,但毕竟年纪大了,当领导的也不能太忙,往往越忙越会坏事。 邓小平与金庸谈到了《明报》的社评:你的社评我大部分同意,小部分不同意。我们的世界观不同,但大家都爱国,都希望中国强大,这一基本原则完全一致。我们有共同语言。 谈话间,邓小平突然发问:“查先生,世界上有多少种社会主义?” 金庸:“我想,自从法国傅立叶、圣西门,英国的欧文首先提出社会主义的理论以来,世界上已有许许多多种不同的社会主义。邓副主席,请你指教。” 邓小平笑着说:你说不上不要紧,我也说不上,我看总有一百多种吧。 那天,两人的话题很广泛。他们谈到了中美关系,对文化大革命的评价,谈到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也谈到了人才的培养。会谈中,邓小平给金庸递了一根“熊猫”牌香烟。分手时,又将抽剩的烟都给了金庸。“这是邓先生的一份礼物,我收下了。”谈及这一细节,金庸记忆犹新。 会谈结束,金庸告辞。邓小平亲自送到福建厅门外。邓小平握着金庸的手说:“查先生,以后要常回来,最好每年来一次,到处去看看。” 当天晚上,中央电视台在新闻节目中播放了邓小平会见金庸的消息。港澳及世界各地的多家媒体也报道了这件事。当年9月,《明报月刊》发表了金庸和邓小平谈话的记录,以及《中国之旅:查良镛先生访问记》。这期杂志在一周内连续加印了三次。 邓楠告诉金庸:爸爸很喜欢看你的小说 金庸先生回到香港后,立即给邓小平同志专寄了一套明河出版社出版的《金庸小说全集》。有一次,邓楠见到金庸,告诉他说:爸爸很喜欢看你的小说,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看几页。 也就是在邓小平会见金庸后不久,金庸小说在大陆“开禁”,并很快成为畅销书,至今依然。 1984年9月26日,中英两国草签了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正在北京的金庸对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这是“天才的设想”,超越了英国人的预料,并在《人民日报》发表文章,认为“一言可为天下法,一语而为百世师”。 1985年6月,中方委任查良镛当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1985年7月1日,金庸到北京出席基本法起草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4日,他在全体会议上以《一国两制和自由人权》为题,表明了自己的政治宣言。发言完毕,掌声热烈。雷洁琼拉着查良镛的手,称赞说:“你的发言好极了!”其后,在《基本法》起草的过程中,邓小平共三次接见起草委员会全体委员。 金庸则依旧不断地在《明报》上发表社评,支持邓小平提出的改革开放政策。他曾在《明报》上写过一篇社评,题目是《大家斗命长,仍盼邓能赢》。主要的意思是说,只要邓先生坚持改革开放,就能把中国带上一条光明的大路。金庸在文章中热切盼望邓小平健康长寿,“一身系天下安危”,这个“天下”就是中国。文/本报记者万润龙 相关专题: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