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基层为官之道:短期升迁心理催生政绩工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0日14:35 扬子晚报 | |||||||||
中国的老百姓习惯把手中握有权力的干部叫做官。众所周知,为官之道应该是执政为民,而不是当官为己。然而记者在调研中却发现,基层少数干部背离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奉行的是另外一套“为官之道”。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五种: 官员作秀的方法不一而足,有的“秀”在行为上,比如某县在果业开发中要求国道沿线优先栽种,以便让人一目了然;有的“秀”在口号上,某市前几年提出大兴工业园区建
某省一位县委书记说,假如一位干部31岁到小乡镇当乡长。从当乡长之日起,他就会想:“今天在这个乡当了乡长,按照调动规律,3年以后我就应该在这里当书记。”如果他34岁真的当了这个乡的乡党委书记,他实际上无暇考虑乡里长远的发展规划,因为“再过3年就要到大乡镇去当书记了”。这种短期心理往往催生出立竿见影的“政绩工程”。 这种变味的“跑”往往与“送”联系在一起,无怪乎社会上流传着“只跑不送,原地不动;又跑又送,提拔调动”的顺口溜。在形形色色的“跑官”之中,尚未引起人们关注的是公款“跑官”。每到逢年过节,基层公款“跑”官之风最盛,一些地方把“给领导送温暖”当作了头等大事。当然,“跑”官之旅的费用不会是一个小数目。 某省一位市委书记向记者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一天早上,他接到外地一个自称是客商的人的电话。客商在电话中说,本来想到市里来投资兴业的,没想到市政府办公室主任与其一同吃饭时竟然泼冷水,说市里的招商引资环境不好,劝其不要来投资。放下电话后,市委书记直觉认为事情很蹊跷。后来一调查,发现事发当天市政府办公室主任根本不在客商所说的现场,这纯属一起诬告。这位市委书记说:“我敢断定,这起诬告就是本地个别干部所为。” 机关作风存在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记者在采访中发现,由于没有引入“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竞争淘汰机制,机关里存在不少混日子的干部:一类是贪图享乐型。有的机关干部没有专车不下乡,不给好处不办事。干部之间相互攀比车子、票子、房子、帽子。一类是消极怠工型。今年4月,某市机关作风暨效能建设办公室在暗访时就发现,机关干部在上班时间睡觉、玩电脑游戏等现象竟然有不少。新华 周伟 相关专题:《党内监督条例》出台 反腐进入新阶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