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届全国十大扶贫状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31日18:35 中国扶贫基金会网站 | |||||||||
阎电山 52岁的山西省妇联副主席阎电山,将吕梁地区乃至全省贫困地区的妇女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妇女自身优势,大干苦干实干,创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连环脱贫连环富的扶贫新路。
阎电山自幼生长在吕梁——全国18个集连片贫困地区之一,她曾当过老师,搞过宣传,编过报纸。1979年末到妇联工作,多次倾囊相助,将零用钱送给那些急用的老乡,并试图开启一条适合吕梁地区自我发展的新路。1988年,曾是吕梁地区妇联二把手的她升任妇联主任,她带领30位县乡专职妇女干部采取了示范户牵头、能人帮人的形式,后又因地制宜,推陈出新,创造总结出妇干结对型脱贫形式。一年后,30个妇代会主任就先富起来了。在这期间帮助村里的特困户一步一步脱离贫困。1989-1991年的实验阶段,扶持了200个特困户脱贫。1992-1993年为推广阶段,扶持了2000个贫困户脱贫。1994-196年为发展阶段,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给了她们20万元配套培训费,世界银行给她们贷款500万元。1996年,全国妇联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还组织了十几个省的同志莅临指导,儿童基金会又拿出循环资金100万元,以支持她们发展项目。目前,吕梁地区已有30275户、12万人接受稳定脱贫,其他连环脱贫参与户的家庭人均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作为妇女干部,一个连环脱贫的带头人,她义无反顾地继续在她选定的扶贫道路上艰难跋涉。 刘维灿 共产党员、女企业家,领导企业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搏击, 使国有资产增值的同时,用资金、技术和管理才干竭尽全力地扶持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 1973年,刘维灿受命担任厦门卷烟厂党总支书记,引进先进技术设备和工艺配方,填补了我国烟草行业的空白。1984年,协助宁化老区建立烟草基地,90多万亩贫瘠土地变成了“聚宝盆”,山区人民脱了贫,致了富。在1994-1997,逐渐对扶贫工作要求项目、资金、技术三项落实到户,发展了南坑村的畜牧业、果树业;又使一些亏损企业重获新生;并捐资振兴教育。她所创立的凌志奖学基金,1995年在长汀地区用于奖励35个考上高等院校的学生,为贫困地区子弟提供了上学的机会。1995年全村工农业 生产总值1.07亿元,村财政收入2000万元,人均收入7000元,上缴国家利税350多万元。 现年已68岁的刘维灿,仍然从事30多种社会服务,苦而不悔、累而不倦、乐在其中,始终奉行:人活着就要无私奉献。刘维灿做为华美卷烟有限公司董事长她还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女企业家,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福建省劳模,福建省拥军优秀个人,中国扶贫基金会厦门培训中心副校长,厦门市夕阳红基金会会长,厦门金桥基金会会长。 汪海 誓当将军的汪海在抗美援越后没等实现理想,就转业调进青岛市第九橡胶厂,当了厂政治部主任、党委副书记、书记。经过十年,创立威振四海、名扬五洲的双星集团。 在汪海的成功领导下,双星逐步打入国际市场后,于1992年深秋,他先后到东北、华南、华中考察,最后落脚在山东省的抗日老区,把废弃三年的兵工厂改建厂房、宿舍楼,以军烈属的后代、孤儿为前提招工,经过四年。使贫困县成为小康县。1993年,入选《世界五千名伟人》(第四卷)。1996年又被推选为1995年的世界风云人物。“客观地想、科学地闯、认真地做、务实地干、愉快地过、潇洒地活”,这是他的信条。创业的几年间,双星企业销售额从1984年的3900万元增长到1996年的20亿元,增长51倍;利税从1984年的亏损增长到1996年的1.6亿元,国有资产由1984年的900万元增长到1996年的16.8亿元,增长180倍,在没有向国家伸手要一分钱的情况下,累计上缴利税3.4亿元,现在双星已成拥有130个经营实体、2万多员工的跨国公司……… 章文才 华中农业大学一级教授,中国柑桔学会理事长。他同全国柑桔工作者将我国的柑桔果实产量从1978年的38万吨提高到1994年的681万吨,跃居世界第三位。他因对柑桔事业的卓越贡献而先后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他不辞辛苦,足迹踏遍湖北 69个老区县市和38个山区贫困县市的山山水水,他大力推广柑桔栽培技术,甚至敢闯“禁区”,使从未栽种过柑桔的县市种起了柑桔。他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地区优势。使宜昌市窑湾乡成为湖北发展温州蜜柑的基地。之后,我国一切产柑桔的地方,都留下了他的汗水和足迹。1993年,章文才亲自组建中国柑桔学会,并被推选为中国柑桔学会理事长。1996年,荣获全国首届工程科学技术奖,成为全国12位获奖者中获此殊荣的唯一一名农业科技专家。半个世纪以来,章文才主持的科研项目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其中“甜橙优良品种锦橙的选育与推广”1985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柑桔茎尖微芽嫁接及无病毒良种繁育技术”1986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无病毒脐橙良种朋娜、纽荷尔新品系的引种推广”1993年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庆1号早熟蜜柑新品种的选育推广”1994年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93年,章文才亲自组建中国柑桔学会,并被推选为中国柑桔学会首任理事长。还被人们亲切地称为“老桔翁”、“财神爷”、”柑桔之父“。 张淑珍 高级农艺师,陕西省商洛地区商南县茶叶站站长,用30年时间致力于南茶北移的研究,成功将茶叶原产地由南向北推移,改写了延续2300多年来中国茶叶生长于北纬30度以南地区的茶叶生态环境学,使地处北纬33度44分的商南县成为中国最北部的新兴茶区,使千千万万的贫困农民走上了兴茶致富的成功之路。 1961年张淑珍毕业于西北农学院,她毅然选择了荒山秃岭、穷山恶水的商南县,经过十年的栽种实验后,终于在1971年获得成功,之后在承受巨大压力下于1977年担任组长,贮槽茶园丰产技术实验,1986年研制出高档名茶——“商南泉茗”1988年被评为陕西优质产品,1992年全国西部地区名茶促进会上获“陆羽杯”奖。1994年又将泉茗制作技术和大宗炒青茶制作技术嫁接,开发出高档炒青茶商南珍眉。近十多年来,张淑珍容或多项荣誉和奖励,但她始终坚持科技扶贫的路,她还要走下去。一直走到茶叶拓展延伸时,走到茶农富裕奔小康时,走到茶乡经济腾飞时…… 李晓华 李晓华,生于1951年,从1978年开始创业,到1990年经过北戴河卖冷饮、日本代理101、香港投资房地产三个环节成为经济实力雄厚的企业家,事业成功后,响应国家号召,支持我国的扶贫事业发展,先后向国家的教育、体育、贫困地区捐款3000余万元,为此,他获得了联合国科教文组织授予的“世界和平使者”荣誉称号,1995年荣获“95中国十佳优秀民营企业家”的荣誉称号。李晓华不仅在经济上援助扶贫事业,而且认识到扶贫要教人以渔,造血扶贫才是治本之路,扶贫要扶志,扶贫要因地制宜,给贫困地区人民创造一个再就业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财富,例如他在北京海淀区投资设立了一座福利工厂,聘用残疾人技术人员采用高科技研制成功环境保护新产品,解决了200多名贫困残疾人的就业问题,为社会和政府分解了困难;投入大量资金,在北京的平谷、顺义、密云、昌平等地区投资设厂等等。几年来,他为扶植贫困地区建厂总投资近4000万元,解决了上述地区近2000人的就业难题,年产值5000多万元人民币,增加了地方的财政收入,这些企业人均年收入近5000元,改善了当地相当一部分人民的生存状况。到目前为止,李晓华已先后向国家的教育、体育、贫困地区捐款3000余万元。为此,他获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世界和平使者”荣誉称号。1995年,李晓华在“中国百名优秀民营企业家”的评选活动中,荣获了“95中国十佳优秀民营企业家”的荣誉称号。1996年金秋十月,在中国扶贫基金会和《半月谈》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全国十大扶贫状元评选活动中,李晓华光荣地当选为全国十大扶贫状元之一。 张江平 张江平。1951年出生在蠡县西南方向的兑坎庄 张江平,全国十大扶贫状元、全国工商联常委、河北省政协委员,河北省亨豪集团总裁。从1981年开始到1993年正式成立河北亨豪企业集团有限公司,公司已经发展成为拥有纺织、医疗、医药、化工、橡胶、矿产、土地开发等项目,固定资产达几千万元的企业集团,总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个人富裕起来后他没有忘记仍然贫困的人们:1987年,他拿出5000元和价值数千元的不锈钢大罐,扶持学校办工厂;1988年冬天,他拿出37000元人民币资助教育事业;1992年春天,投资270万元为蠡县县医院兴建CT检查中心;1994年,出资上万元买了300套童装捐赠给贫困地区儿童……此外,张江平还带领工厂骨干和当地居民在贵州山寨创办工厂扶贫,在河北省张家湾深入工地奋战在荒滩沙场,终于将围场变为一个防护、水域、农田各生态系统相统一,农业、林业、牧业、种植、养殖、加工各业协调发展,环境优美的新兴村庄。几年来,张江平的扶贫事业随处可见,党和政府给予了高度评价,先后被评为“全国十大扶贫状元”、“1996年全国科技星火计划先进个人”、“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先进代表”。 莫文珍 莫文珍,广西右江盆地田阳县百锋乡尚兴村农民,尚兴村处于极度贫困状态,为改变现状,带领乡亲们摆脱贫困,莫文珍1987年5月带领16户100多口人从祖居的山坳里搬迁出来,开山垦地创办事业,新尚兴村现在有275户1391人,已开垦出2500余亩的果场,近百亩水田和两个渔塘。家家户户都养有牲口和家禽,全村有2台抽水泵、6台拖拉机、8辆摩托车,1996年人均收入1023元,最多的达到4500元。1992年尚兴村唯一一所小学扩建,取名兴果小学,1994年再建一小学,取名兴旺小学,孩子们的教育问题终于全部解决。莫文珍,因他的朴实肯干,带领尚兴村走出了贫困的山坳。 王建培 王建培,安徽省军区政治部群联处处长,从1992年开始以他为代表的安徽省军区党委开始对金寨县铁冲乡进行重点扶贫。在军区党委的领导下,王建培及其他工作组组织乡村两级干部和部分村民组长到本县一些先进单位参观学习,而后又克服重重困难发动群众行动起来,共同努力奋斗,三年的时间使铁冲变了大样,共出动劳动力6.3万人次,新辟板栗林2000亩,桑茶园1980亩,板栗砍灌6000亩,嫁接 2500亩,原来的穷山恶水,现在变成了花果山。在这个过程中,王建培及部队干部使铁冲群众体验并了解了市场经济和商品经济,思想得到解放。扶贫先扶智,在王建培的牵头下,省军区开展了向革命老区失学儿童献爱心活动,省军区共捐资1.6万元,使全乡154名失学儿童重新背上书包,此外,省军区还另行捐资1.4万元,为乡里维修校舍,改善了办学条件。为使铁冲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军区领导部署了以农业和水泥厂为龙头,带动建材的发展的规划,以壮大集体经济。三年来,王建培和三级工作组的同志跑遍了全乡106个村民组,走访了 80%的村民,将党和军队的关怀送到百姓心中。截止到1995年,全乡社会生产总值比1992年增长了近10倍,达5400万元,水稻生产全面推广了旱育稀植新技术,粮食基本上实现了自给自足。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4500万元,是1992年的22.5倍。全国政协副主席洪学智上将对省军区的扶贫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赞扬省军区是人民军队爱人民的典范,是扶贫工作的典范,是全省人民学习的典范;军内外多家报刊、电视台多次宣传了安徽省军区的扶贫实际;全乡干部群众也多次为王建培请功。 孙葆 这位福海人民自己选举的县委书记,数十年如一日,呕心沥血带领福海人民脱贫致富的征途中创出佳绩。1995年,福海县社会总产值达60223.23万元,比1990年增长2.5倍,平均每年增长28.55%;国民生产总值1995年达263005.71万元,比1990年增加18705.21万元,五年总增长79.54%,平均年递增12.42%。 1990年,经自治区验收,福海农牧民越过温饱线;1992年1月,福海县党代会全票通过,他被选为中共福海县委第14任书记;1992年,全县农田水利建设总投资达471.13万元,乡镇企业总产值达2260万元,纯利润达161.16万元;1993年,县里树立起依据自身实力,因地制宜,找到了适合自己快速发展的五个红旗村;1994年,福海县综合实力在全疆30个贫困县中位居第二;1995年第一产业增加值达11670.72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达5946.65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8688.34万元。全县通讯、广播、电视、医院、学校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增强。 相关专题:2004年“中国消除贫困奖”评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