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专题 > 正文

现场调查:七艺节,你看了吗?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3日14:53 钱江晚报

  前天、昨天、今天、明天……在杭州、宁波、绍兴、温州、嘉兴……许许多多的普通百姓放下了手中的柴米油盐,来赶七艺节这趟艺术的列车。他们在多个免费展览前流连忘返,在一个个演出场地的售票处转悠,不管是看戏的不看戏的,几乎没人不知道七艺节。正在进行中的七艺节,给普通百姓带来了什么影响?在他们眼中,除了柴米油盐,生活中到底还存不存在艺术?我们的现场调查由此开始——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紫光影视通轻松看大片
你的放心来自我的用心 让眼镜成为历史

    时间:9月12日上午9点

    地点:杭州体育馆

  调查现场:杭州体育馆前的马路上,走着几个穿黑色上衣、黄色绣黑色龙图案裤子,皮肤晒得黑黝黝的农民大哥。他们独特的服装吸引了正从宝石山锻炼回来的杭州大妈和大伯。大妈、大伯好奇地问他们从哪里来,他们骄傲中带点腼腆地把脖子上挂着的演出证拿给大妈、大伯看。原来他们是来自宁波奉化周家村的农民,在晚上的大型文艺晚会《风从东海来》中,表演“中华第一龙”的舞龙节目。大妈、大伯看得、听得如此有趣,赶紧跑到杭州体育馆的售票窗口,打听晚上演出票的价钱去了。

    时间:9月12日上午10点30分

    地点:中国丝绸博物馆

  调查现场:杭州玉皇山脚下的中国丝绸博物馆里,热闹非凡,这里聚集了许多市民和游客。正在进行的《时尚百年———20世纪中国服装艺术回顾展》,除了一百年来各个阶段的时尚衣服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外,每天两场的真人时装秀,模特穿上有一百年历史的时装走台步,更是让大家觉得既愉悦了眼睛,又增长了知识。在观看展览和表演的杭州市民中,有几位特别开心,因为那里有几件衣服就是他们捐赠的,这些衣服是他们的祖母、曾祖母穿过的,依稀间他们仿佛看见了前辈们的身影。

    时间:9月12日晚上8点07分

    地点:浙江音乐厅

  调查现场:这里上演的是来自湖南的木偶戏《石三伢子》。这个儿童剧的观众里除了大批带着孩子来的家长外,还有一位大学生小杨。她是来自浙江工业大学的大二学生。她说,因为同寝室有一个来自湖南的同学,人很可爱,因此他对湖南产生了兴趣。“这个戏很好玩啊,他们说话和唱腔真有意思。这感觉像吃惯了海鲜,再尝尝辣椒,生活就应该这样嘛!”谈到艺术在生活中的地位,她说:“没仔细想,就是想在读大学时多接触一些舞台剧,以后工作忙了,可能就没的看了。”

  时间:9月12日晚上8点46分

  地点:杭州胜利剧院

  调查现场:剧院里经常飘荡的绵软悠长的越剧唱腔被一阵阵火爆热闹的湘音所代替,这是湖南花鼓戏《老表轶事》。

  放眼望去,剧院中老年人不少。两鬓斑白的赵大妈看上去60多岁了,她是和老伴一起来的。显然她是一位越剧票友:“这个戏和越剧可不一样啊,节奏快,唱腔响亮热闹,感觉有意思,不错。”在他们手里捏着剧团发放的调查表,上面对剧目的男女主角都选择了“喜欢”。“我们退休的人爱看戏,平时都在电视上看看,偶尔进剧院,可是能看到的除了越剧,就是京剧、黄梅戏了,很多地方戏一直想见识一下的,总是没机会。要不是七艺节,可能还看不到这么好的花鼓戏呢。”

  时间:9月12日晚上9点02分

  地点:杭州胜利剧院

  调查现场:一队经常随着诙谐的对白发出笑声的年轻夫妇吸引了记者。他们是带着个小孩来看戏的。年轻的爸爸,带着眼镜一脸斯文相的许伟民告诉记者,他年轻时是个文学爱好者,曾经想吃文艺这碗饭,但毕业后还是选择当白领。现在他依然保持着对艺术的向往,却很少进剧场。“为什么不看戏剧呢?”他苦笑,摇摇头:“我是很想每周都看戏,但那是不可能的。现在社会竞争太激烈,工作、生活、家庭这些方面的压力就让人筋疲力尽,一有空闲时间就想好好睡上一觉,看戏?真有点奢侈。”

    时间:9月12日晚上7点30分

    地点:杭州胜利剧院

  调查现场:浙江工商大学教师黄志宏是戏曲组观众评委之一,晚上的湖南花鼓戏《老表轶事》是他的第二场观摩剧。他告诉记者,演出结束后,他还要帮着工作人员一起回收“现场观众评比表”,等全部工作结束后,回到家就该11点多了。

  黄志宏说,他平时挺低调的,报名竞选观众评委的事从来没在单位里提起过,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报纸上一公布观众评委名单,好多同事和学生都知道了,纷纷来向他道喜,不少人还挺羡慕他,这让他突然感觉到“原来生活中有很多人在默默地关注着这场艺术盛会”。

  关注艺术的还有那些走进剧场的人。第一天收“现场观众评比表”,黄志宏还有点担心,怕大家不配合,发下去的评比表收不回来,没想到最后一数,100份问卷,回收了94份,有的观众不光简单地在表上打勾,还很认真地写了一些观后感。

  听黄志宏这么说,一旁的另一位观众评委、已退休的陈怡也接过话:这两天我都快成朋友眼中的“七艺节”新闻发言人了,每天有哪些演出在哪个剧场上演,哪个剧目比较精彩,老有亲戚朋友来打听有关“七艺节”的事情。“别看他们平时不怎么看戏,但汇聚那么多高水准剧目的七艺节,还是让不少人很动心,好多朋友都表示准备掏钱选几出对胃口的戏看看。如果没当上观众评委,我也打算买票去看几场演出,毕竟,这样的机会太难得了。”本报记者张瑜

  时间:9月12日下午1点

  地点:浙江西湖美术馆

  调查现场:《百年回眸——浙江近现代书画名家精品大展》正在这里展出。记者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发现两位观看者特别有意思。一位是中国美院的学生,他专攻中国书法,在沙孟海的书法前用手指比划着。另一位是70岁的应燕玉大妈,她在西泠印社创始人之一丁辅之的《劲柏图》前久久不愿离去。应红英大妈是杭州老年大学的学生,学的就是书画。她每次去看展览,手里总要拿着一个本子,用来写写画画。应大妈的小本子里,有黄宾虹大篆等名家作品,当然都是她学着写的。这次,她要把丁辅之《劲柏图》上的一首诗记下来。

  时间:9月12日下午2点30分

  地点:浙江世贸中心

  调查现场:《第十三届群星奖美术优秀作品展》还在这里展出。昨天是星期天,很多市民全家前来观看。省电力设备总厂的陈先生评论,那幅《离离原上草》很不错,陈先生说,自己刚退休,看看画展挺不错的。浙大人文学院的蔡先生也利用难得的星期天,前来看画。蔡先生是教文学的,但对书画颇有研究。看了几幅中国画后,他说,这些中国画虽然还是用水、墨来作画,但不像以前那样讲究意境,反而运用了透视等西洋画的手法,可能是一种新潮流吧。

  时间:9月12日下午2点

  地点:杭州南都德加小区

  调查现场:昨天,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在南都德加小区大门口见到黄菊花时,她正准备开始她这一天中的第二份家政工作。

  黄菊花来自江西,来杭州打工快3年了。今年夏天是她最开心也是最辛苦的日子。开心是因为她找到了一家不错的公司,虽然也是清洁工,但总算是一份比较固定的工作;辛苦是因为她并没有因此推掉原先做的几家钟点工作。

  “你喜欢看戏吗?”“当然了,我们这些农村来的女人都爱看戏!”黄菊花脱口而出,眼光向右边橱窗里贴的“七艺节”广告宣传画瞥了一眼。她说,杭州这两天来了这么多全国各地的剧团,这样的机会在老家是没有的,她们以前看得最多的也就是在农村流动的各种草台班子,土是土了点,水平也不怎么样,但看着那些演员化了妆在台上一招一式,心里就是开心。

  这是一次有意识的采访,但对黄菊花来说或许是一句无意识的提醒。黄菊花说,现在一年也就是过年时才回老家一趟,回家也忙着走亲戚什么的,看场戏的时间也不太有。在杭州只知道打工,多赚点钱,一天忙到晚,回到家人累得都跟散了架似的,常常看着电视就睡着了。“我也不知道杭州平时有没有什么戏,再说了,票价肯定很贵,我们打工的是掏不起钱的……”

  “这两天,我做的那个公司里的人都在讲‘七艺节’的事,有许多我听也听不懂,我只喜欢越剧、黄梅戏什么的。唉,也只有到时候看看电视新闻上的几个镜头了。”黄菊花充满羡慕的眼神在记者与她的聊天中停留了很久。 作者:本报记者 金毅 屠晨昕 陆芳 吴秀笔

  相关专题:第七届中国艺术节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
北京将更换出租车车型
庆祝第20个教师节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周而复:往事回首录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