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需要自己的百老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4日12:55 青年参考 | |||||||||
( 几个月前,当我们在重排《四十二街》的舞蹈片断时,我试图让那些16岁的还带着稚气的演员看上去性感而 又带有诱惑,可是效果却让人忍俊不禁。) 罗红玫(美国) 过去的几年中,《猫》、《四十二街》、《西贡小姐》陆陆续续登上了中国的舞台。
百老汇来源于19世纪末期的小歌剧和音乐喜剧,20世纪初期发展为银幕音乐喜剧或者好莱坞音乐剧,它是一种真 正地将表演、声乐和舞蹈融合在一起的艺术形式,需要舞蹈编导、导演、制片、乐队、指挥、舞美和服装设计等等各方面的制 作人员配合得完美无缺。就像是在舞台上现场制作《红磨坊》,没有剪辑、不能重拍,而是实时地、精准地、流畅地展现整个 作品,其难度可想而知。 过去的四五十年里,中国将西方的芭蕾舞消化吸收后创作出了自己的《红色娘子军》;又受启发于西方的现代舞,潜 心研究后创作了自己的《雷和雨》,但是今天中国人引进了西方的百老汇,却还没有创作出自己的百老汇音乐剧。 中国已经尝试着把许多知名的美国音乐剧搬上舞台,比如《西区故事》、《西贡小姐》、《黑暗中的女郎》等等,但 是我始终认为这些音乐剧的取材和情节在文化上对中国观众来说依然很“西式”,他们对于这些舞剧所要表达的故事主题无法 完全理解,文化上的差异影响到了中国观众对百老汇音乐剧的接受,很多演员不知道该如何进入故事中的角色。在中国能找到 在舞台上会唱歌、会舞蹈、还会演戏的全料演员非常困难,更别说将这些演员雕琢成个性张扬的、性感的、魅力四射的西式舞 台形象了。 几个月前,当我们在重排《四十二街》的舞蹈片断时,我试图让那些16岁的还带着稚气的演员看上去性感而又带有 诱惑,可是效果却让人忍俊不禁,他们根本不像有过丰富经历可以从中汲取灵感的演员,我不得已只有先让他们在动作上模仿 。 另外,熟悉看中国古典舞、民间舞和芭蕾舞的观众对于百老汇音乐剧将爵士舞和踢踏舞作为主要的表现方式还有些陌 生。但随着一些西方剧目如《大河之舞》和《猫》在中国的成功演出,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可并喜欢上这些外向的、表现型的 舞蹈形式,而它们在中国的广泛发展和传播,给百老汇今后的成长奠定了基础。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人在接受百老汇的过程中将会吸收什么,摈弃什么。现在让我们提出一种方案:从中国文学作品中 挑选一部传统的、感人至深的故事并且用百老汇的形式来展现。如此一来,我坚信观众不仅会接受,而且会真正地、会心会意 地欣赏。用爵士舞和踢踏舞的形式来表述西方故事情节,也许这样多的西方元素让中国观众接受起来有点费劲。那么,如果我 们仍然保留中国传统的曲子,改变它的演奏风格会怎样呢?仍然保留中国传统的故事情节,改变它的表演风格会怎样呢?如果 行得通、做得好,那将会是了不起的成功! 不仅如此,百老汇自身的两个特点几乎决定了它在中国必然前景广阔,那就是它的视角和规模。大多数百老汇的情节 不仅让观众在苦恼的生活中发笑,而且某种程度上会庆幸能有这样乱七八糟的生活调味品。视角不同,苦难也就转化成了快乐 。我认为中国现在正需要这种视角和规模,而中国的乐观和博大不恰恰就是吗?简直就是百老汇天然的、广阔的舞台。中国已 经有很多太严肃、太沉重的电影、短片和剧目,这只是众多视角中的一个,其他的视角呢?该登上舞台了! 看看中国的广袤无垠,你就会一下子明白,中国人有着太多、太丰富的文化和个性了,从农民到国际旅行家,从内蒙 古的牧羊人到上海的CEO……你能在这个国家里找到一切,所有的一切!包括各种各样的娱乐与艺术表现,有的为艺术而艺 术,目的是探索和试验;有的为了倡导一种美感,目的是掌握和展示技巧;甚至也有很多政治色彩的艺术,目的是为了赞颂自 己的国家……但是百老汇的真正目的是为了娱乐大众,通过一些好的音乐、舞蹈和表演带给大家欢笑和快乐。中国需要自己的 百老汇。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