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专题 > 正文

画个小人拜大师 以笔作枪刺无良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7日21:58 城市快报

  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见习记者 李冰漪/城市快报

  花白的头发,灵动的眼神,清脆的声音,初次见她的人不会想到萧英华已经84岁高龄。清晰的记忆、精炼的言谈更是给记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是朋弟的惟一一位女弟子。在我的印象当中,朋弟个子高高的,人长的很帅,
很富有幽默感,他交际舞跳得很好。他家经常搞聚会,经常邀请我到他家去玩,朋弟夫妇很关爱我,也就是那时我认识了很多朋友,所以比较了解老师。”

  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天津,有一位漫画家对天津影响很大,这个人就是朋弟。

  “我画的小人引起他的兴趣”

  “我是朋弟惟一一位女弟子,是他让我对漫画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名师的帮助下,我不仅学到了很多漫画知识,还领悟到了做人的原则。1939年,那年我才19岁,就发表了我的处女作《相互关照》。”萧英华自豪地说。

  “您和朋弟是怎么认识的?”记者好奇地问萧老太太。

  “我和老师认识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那要从66年前说起,那年我17岁,在河西区马场道志达中学(现在财大分校)上初三。我上课的时候喜欢画小人,因为我的理解能力较强,老师讲课很快就明白了,所以一边听课一边在书眉上画小人,那书页都变成花脸了。有一次上数学课,理论很简单,没多久我就明白了,于是我拿着笔在书上开始一个接一个地画小人,书上文字外的部分都让我画满了小人,没想到被数学老师高尔公盯上了。课间的时候,他乘我不注意用小刀将书上的小人一一刻了下来,等我回来,望着百孔千疮的数学书我心里十分害怕,惴惴不安地等待着他的发落。那几天一直忐忑不安。”

  谈起当年与朋弟相见的经过,萧英华也认为是机缘巧合。“几天之后,数学老师笑着向我走过来说:‘你的小人画得很好,我已经将这些画拿给朋弟看了,他对你的画很感兴趣,说要见见你。这是我奖励你的两只铅笔。’我从高老师手里接过铅笔,真是又惊又喜,更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今后能成为著名漫画家朋弟的学生。”萧老太太一边翻着手中的漫画一边讲着。

  “他的漫画是随意派”

  “朋弟的漫画很有个性。记得有一次朋弟在家里为朋友画纪念册,说话谈吐间他突然来了灵感,只见他拿起干毛笔,用茶水倒在烟灰缸里蘸了蘸,和着毛笔上残留的墨汁画了一幅《老白薯》。”萧女士告诉记者,这种是一种不修边幅、不拘小节的随意流派,这也是朋弟的漫画特色。

  很多人都说朋弟的漫画表现力很强,线条造型准确,线条语言很丰富,尤其在表现人物的动作时,连动作的速度也表达出来。他画速写、插图和连环画时,运用的又是完全不同的线条语言:有的是富于变化的国画的线,有的则很像版画;他的水墨画也洗练生动,颇有味道。在漫画作品中,他的线条是用钢笔画的,简练精美,又生动传神。往往几笔之间,人物的特性、动态和七情六欲跃然纸上。与同时代的其他漫画家比较起来,朋弟注重写实,注重社会与市井的生活内容。他不像有些画家追求“曲高”,单纯地崇尚变形美。他紧紧地贴近生活,从生活中发现漫画由头,并且明明白白地表明漫画就是“大众文化”。

  “《老夫子》源于生活”

  “朋弟的生活,由于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局势变迁,生活无定,他便被迫在京津沪和四川之间来回奔波,不断改行,过着中下层的生活,而且一直很不稳定。幸好他多才多艺,连写带画,敲鼓拉弦,应付着日子。所以他的漫画风格和当时的生活状态是息息相关的,直到‘老夫子’和‘老白薯’这几个光彩照人的漫画人物出现时,他的艺术生涯才算得到了一段平稳的时间,他那种幽默又机敏、诙谐又犀利的才情与个性才得以充分展示出来。”

  “就说《老夫子》这幅漫画,他反映的是个底层的小人物,每每处于困境和无奈时也惹得人们的同情,但他耍小聪明,好恶作剧,还有其他种种小毛病和恶习,常常会叫人亦笑亦骂地耻笑一番。这是一个复杂的人物,既传统又赶时髦,既非贫民也不富有,有文化却不文明,是个具有多种被讽刺的可能和认识价值。而这个人物正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社会转型期新旧冲突中的一种中间性质的人物。画中的‘老夫子’穿戴传统,脑袋后边还留一根可爱的小辫子。显然,朋弟是把他定位在落后和迂腐的一边,并站在倾向进步的立场对其进行嘲弄和讽刺的。”

  据介绍,“老夫子”是一个鲜明的具有时代特征的漫画人物。只有身在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中,才会创造出这种充满现实批判意义的人物来,天津人诙谐,好戏谑,这些都溶入到漫画的风格当中,天津特有的地域特点就使得“老夫子”更具有个性色彩。

  《老夫子》、《老白薯》到《阿摩林》这些深入人心的漫画形象,给天津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朋弟漫画

  比张乐平早七年!”

  据介绍,当时在南方影响最大的漫画人物是张乐平的“三毛”和叶浅予的“王先生和小陈”,那么在北方有着广泛影响、首屈一指的漫画人物则是朋弟先生的“老夫子”和“老白薯”。然而在时间上,朋弟比张乐平要早。

  有一个漫画史上的细节应该一提,就是张乐平在1947年创作《三毛流浪记》时,画过一幅四格漫画,题为《难得光明》,画的是三毛夜间读书,被老板斥责,关了灯。画家在这最后一格的画面上什么也没有画,而是用墨涂满,成了一块黑纸。但这黑纸不仅是关灯后视觉上的一片漆黑,还给人留下想像余地,余味无穷。而《老夫子》漫画中的一幅四格漫画《失于顾忌》,描写老夫子追打苍蝇,鲁莽愚笨,打坏电灯而断了电,一片漆黑时,用的就是这块“黑纸”!朋弟这幅画发表在1940年,比张乐平早了7年,朋弟的创造性和影响力可见一斑。

  “迷惘时期

  的《青春的苦闷》”

  名师出高徒。作为朋弟的学生,萧英华的漫画肯定非同一般。

  “那个时代,我和其他的女孩不太一样,我没有过早地找男朋友,更不像其他女孩子一样找个贵族子弟婚嫁,而是一直在上学,而且我对漫画有一种超乎常人的痴迷。所以在老师家的那段日子,我学到了很多对漫画独到的见解。我很喜欢那个文化氛围,每一个细节都耳濡目染熏陶着我。敌伪时期,很多爱国学子在国难当头的时候一心想报效国家,而苦于没有办法,很多人郁闷寡欢,所以我当时画了一幅《青年的苦闷》,表现的是一个女学生当时苦闷中寻找不到救国的出路,于是借酒消愁的情景。另一幅是连环画《未完成的故事》描写一名男青年学生刚刚步入校门,在学校里点着蜡烛拿着窝头在如饥似渴地看书的情景。接着在寒冷的冬天,他躺在被窝里只露出一双眼睛拿着手电在看书,都反映出当时的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迫切获得知识的愿望。”

  谈兴之余,萧英华老人用颤抖的双手再次拿起画笔,重现了当年《青年的苦闷》,来提醒现在的青年珍惜美好时光,把握今天好机会,不要等到失去才知道后悔。

  天津漫画

  名声在外

  谈到天津的漫画历史,据天津美术协会漫画专业委员会副协会会长段纪夫介绍,20世纪20至40年代,国内反帝反封建运动兴起,受西方文化影响,都市文化进入大众文化的辉煌期。传媒高速发展,报刊数量激增,使漫画有了发展空间。

  漫画在晚清和民初的刊物上称为“讽画”,亦称“滑稽画”,但二者之间略有区别。“讽画”多为社会或政治讽刺画,天津出版的《醒华画报》便是如此;而“滑稽画”为生活幽默的图画。“讽画”和“滑稽画”后来被统称做漫画。漫画短小精悍,生动直观,针砭时弊,谐趣横生,给都市生活平添生气,也给社会思想带来活力,给人们以启迪,发人深思。

  段纪夫列举抗战时期天津比较著名的天津漫画家,像朋弟、叶浅予、高龙生、辛莲子、萧英华等。尤其是朋弟的连环画在当时的影响意义深远。一幅优秀的漫画作品带给人绕梁三日,回味无穷的感觉,朋弟的漫画就做到了这点。

  段纪夫对快报以600个专版的规模来纪念天津建城600周年的魄力颇为赞赏。在采访结束时,他倒墨提笔,在漫画上写了“祝城市快报读者笑口常开,天天快乐”,并拿出宣纸,挥笔写下:“祝天津600年越办越精彩,读者越看越爱看。”

  朋弟(1908~1984),原名叫冯棣,生于四川成都,祖籍北京通县。其父开个小银号,家况还算富裕,所以自小在私塾里念书,后来进入公办学堂。从小学一直上到大学。他天性喜好艺术,兴趣广泛,尤爱绘画,大学便考上国立成都师大艺术系。1930年又到上海艺术专科学校学习西画。毕业后北上,在京津一带做美术教师。这期间开始给报刊投画稿,漫画生涯就此开始。1935至1937年受聘于北平《通俗读物编刊社》“七七事变”后编刊社迁往后方,朋弟未去却携妇洁孥再来天津,在英租界赁屋安居,用冯棣的谐音朋弟作为笔名。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NBA中国赛即将打响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孙楠2004上海演唱会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姚明首部自传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