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我的父亲母亲评选活动专题 > 正文

二十三号参赛家庭(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8日13:40 BTV-9
二十三号参赛家庭(组图)

亲爱的母亲。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二十三号参赛家庭(组图)

幸福的老两口。


二十三号参赛家庭(组图)

爷爷和两个孙子。


  推荐人: 郝春和 单位 国家行政学院科研部  编辑

  被推荐人:父亲 郝沛琳 95岁 离休干部  

  母亲 张郁芬 88岁 离休干部

  报名方式:电话

  女儿眼中的父亲母亲:

  我的父亲郝沛霖是中共中央党校离休干部,母亲张郁芬是西城区福绥境办事处离休干部。父亲出生在1910年,今年95岁,母亲出生在1917年,今年88岁。

  老爸老妈并不是结发夫妻。在他们相遇之前,都曾经有过各自的家庭。但在抗日战争年代里都失去了。他们于1948年,从不同的根据地,来到河北平山华北局党校。真是应了那句话,“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在一个既是父亲的战友,又是母亲的老乡撮合下,他们认识了,相爱了。父亲母亲其实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父亲毕业于高等师范,参加抗战前担任小学校长。抗战爆发,他投笔从戎,参加了八路军,1940年就担任中共平北根据地昌延联合县县长,是一个既务实又有很高文化素养的知识分子干部。母亲参加革命前没有上过一天学,到华北局党校是她跨进的第一所校门。但母亲个性倔犟泼辣,敢说敢干,抗战期间是晋察冀边区的劳动英雄,冀中区著名的地方妇女干部。当时冀中专门有一首歌就是唱母亲的。相同的是,他们都来自于农村,从小都有着自强不息的性格。父亲过去曾经被人指责过知识分子翘尾巴,所以在婚姻上希望找一个工农干部,有取长补短的意思;母亲文化水平低,发誓要找一个文化水平高的人,好天天在身边学习,因此两人一拍即合。

  本来他们计划在1948年冬天结婚,组织也已经批准了,还发了120斤小米(票)的结婚费。如果折合现在的人民币,大约不到100元钱。但还没等到办喜事,平津战役结束了,马上需要大批干部。原定随刘邓大军南下的母亲,被派进驻了天津。父亲则考上了刚筹建的马列学院(即现在中共中央党校前身), 作为马列学院的第一批学员,随院部北上,到了北平的西山。所以,还没等他们筑一个小小的爱巢,就各奔东西了。

  直到形势稳定下来,父亲母亲才在西山碧云寺(马列学院进城前的院址)举行了简朴的婚礼。当时任教育长的杨献珍做了他们的主婚人。当时父亲已经40岁,母亲也已经33岁了。当时哪里想得到,他们能携手跨过半个多世纪呢?60年代以后,时任校党委常委的父亲因坚持实事求是,反对阶级斗争扩大化,在以后的政治运动中受到残酷迫害。母亲属于“根红苗正”的干部,父亲不愿牵连她,曾提出分手,但被母亲坚决拒绝了。她认定父亲是好人。因此,我们家虽然经历了风风雨雨,但大家终于挺过来了。知道的人都说,他们的金婚得来不易。可贵之处在于,一是人到中年才半路携手;二是历经坎坷情感弥坚。以黄金来比喻50年的婚姻是很有道理的。既比喻其珍贵,又喻其经得起考验。黄金有价情无价,这句话用在他们身上是再贴切不过了。

  第二个不寻常的地方是,父亲今年95岁,母亲也已经88岁。期颐之年,耕读不辍。老两口真是做到了活到老,干到老,学到老。一直到今天,他们都始终保持着旺盛的活力和求知欲。在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们始终没有放松学习。父亲每天手不释卷,这在情理之中。过去文化水平不高的母亲在学习上更是刻苦。她在50年代参加了夜校学习,拿到了中学文凭。平时除了学习大量的政治理论,她还喜欢哲学和历史,看了不少书,也有很多独到的体会。

  父亲母亲离休后,似乎比上班还忙。父亲不服老,每天在党校院内义务种植花草树木,为广大教职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最多的时候种的花卉有2亩多地。为了让培养的花苗过冬,他还自己盖了花窖,置了全套工具。党校领导劝他多休息,家里人也劝他少干点,他总是笑笑说,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他每天默默耕耘,不问回报,人工湖改造把他多年经营的花园.花窖都埋在山底下,他休息了几天就又到其它地方重新干。从1982年到现在整整干了22年了。

  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10多年前有一个东北学员来中央党校学习,早晨散步时经常看到一个白发老人在湖边花园里干活。他以为是哪个职工的家属,也没在意。十几年后他再一次来党校学习,仍然看到这个白发老人每天在地里干活。他大为惊讶,一打听,才知道是一位离休老干部,深受感动。于是他在报上发了一篇文章,谈我的父亲。后来还和他结成忘年交。

  父亲还抽时间整理了不少过去战争年代的回忆录文章,为教育后人尽自己的力量。

  母亲离休后一直坚持老年大学的学习,先学了一期4年的花卉班。俗话说,十花九入药。她也十分喜欢中草药,买了大量的专业书,自学了中草药的药性药理、种植和炮制。她不仅学习理论,而且努力实践,她先后种过20多种中草药,自己种,自己炮制,自己配药。我们家里人有了病,很多都是用她的草药治好的,如消化道疾病、关节病、妇女病、呼吸道疾病、老年常见病,等等。很多邻居、朋友也都用过她的药,效果很好。她还把自己种自己炮制的药送给学校校医院,他们说药的成色比买的还好。

  母亲70多岁又开始学习国画。她学习画国画10多年了,每周坚持到老年大学上课,每天坚持练习,画艺也有很大进步,不仅陶冶了自己的情操,还裱好送给朋友、亲戚和单位,让大家分享自己对中国古典文化的理解与感觉。用她自己的话说,只觉得时间不够用,恨不得一天当作两天用,觉得越活越年轻。

  我有时和她打趣,也许是小时候失学,现在才要拼命补回来。屈指算来,她上了有20年老年大学了吧。工农分子知识化,知识分子工农化,这一过去提倡的做法,倒是在父亲母亲身上得到了最好的体现。熟悉他们的人都说,这么大年纪的老人,还能保持这么旺盛的精力,每天忙忙碌碌,还要如饥似渴地接受大量的新鲜事物,实在是太难得了。

  第三个不寻常的地方是,他们俩都被评为北京市健康老人。北京市健康老人评选每年评30位老人。评选条件是80岁以上,身体健康,保持旺盛活力,热心公益事业。能够评上的人,当属凤毛麟角级的人物。父亲是1997年 被评上的。当时他已经88岁,还分别到广东和山东省参观考察。他说,要趁自己还走得动,多走走,多看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嘛。他现在仍然每隔几天早晨爬一趟颐和园的万寿山,每天上午在花园里干活,下午看书学习,生活十分规律。母亲是1999年被评为健康老人的。消息一传来,大家都轰动,怎么健康老人都跑你们家啦?北京市有100多万老人,一年才评30个人 ,而我们一个家庭里却出了两位。更为难得的是,母亲2003年又第二次被评为健康老人。

  父亲年轻时身体并不好,战争年代负过伤,得过肺病,50岁时心脏就不好。60年代以后历经坎坷,文革期间多年劳动,反而身体越干越结实,从此一发而不可收。加上他生性乐天达观,很少考虑个人得失,遇事想得开,这都是他长年保持身心健康的根本原因。母亲的身体则一直十分强壮,上班数十年没有请过一天病假。现在虽然年近9旬,但腰板挺得笔直,嗓门大得很,在电话里说话能震得你耳朵嗡嗡响。一个多年不见的老朋友见到她,气得大叫,你怎么还是那样,是不是吃了唐僧肉啦!所以,近年来有很多人向他们请教长寿健康之道。家里墙上挂有一幅对联,写的是:勤动身康壮,常乐寿自高。对联是母亲离休后单位送的印刷品,并没有什么新奇,但他们很喜欢。这次搬家,我看对联已经旧得发黄了,想扔掉,老人说,留着吧,十几年了,每天都想看看。这大约就是他们健康长寿的秘诀吧?

  几年前,父亲母亲曾经与他的老同学共勉,大家要健健康康,快快乐乐,活到100岁,一直活到21世纪去。一晃十几年过去了,当年那些老同学都已经作古,而早已迈入21世纪的父母,仍然健康快乐地工作生活和学习着。

  推荐理由:我的父亲母亲恩爱相伴55年,难能可贵。

  父亲退休后做灌园叟二十多年,坚持不懈,美了环境,健康了自己。

  母亲积极乐观,做事有非凡的毅力,从未上过学的她,好学不倦,退休后学画,几年有成,另小辈汗颜。

  父母热心公益,拿出一辈子的积蓄10万元,捐给贫困山区的孩子,无私博爱。

  相关专题:我的父亲母亲评选活动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NBA中国赛打响
协处罚国安罢赛事件
北京新交法听证报告
考研大讲堂 报考指南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京城劣质楼盘备忘录
调查:南方周末创富榜
安妮宝贝笔记连载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