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陈水扁双十讲话真相专题 > 正文

评陈水扁双十讲话:故伎重演的“和平橄榄枝”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1日22:33 人民网

  陈水扁在双十讲话中,提出了诸如“以九二香港会谈为基础”推动两岸协商谈判、“管制武器”、“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同步检讨两岸军备政策”、两岸“人货包机”便捷化、筹组“两岸和平发展委员会”等一大堆缓和发展两岸关系的构想与方案,在两岸关系紧绷之际,陈水扁向大陆伸出了和平的橄榄枝,但略加分析,便不难得出如下结论:

  一是老调重弹。在这篇讲话中,陈水扁开篇就定下了台湾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
的基调,声称“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2300万台湾人民,中华民国就是台湾,台湾就是中华民国”,陈水扁在这种正式的、重大的场合公开给“台湾正名”,将“中华民国”定位于台湾,明目张胆地分割中国主权。

  陈水扁宣称,台湾是“原住民族、客家人、河洛人的原乡,也是外省新住民的新故乡、外籍新移民的新天地”,如此说法无非是要抹杀台湾绝大部分住民的原乡是中国大陆的事实,实际上是要割断台湾与中国大陆历史联系的脐带,塑造新的所谓“台湾生命共同体”。

  陈水扁奢谈两岸“共同营造一个‘和平发展、自由选择’的环境”,宣称“未来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或者台湾与中国之间,将发展任何形式的政治关系”云云,实际上就是要求大陆放弃一个中国原则,在承认“台湾与中国,一边一国”的前提下,和平发展“两国”关系。

  二是故伎重演。其一是玩弄文字游戏。陈水扁说,愿在“九二香港会谈”的基础上来推进两岸协商,刻意回避“九二共识”,企图以模糊的概念来否认一个中国原则,诱骗大陆放弃一个中国立场和台湾展开两岸复谈。

  其二是煽动和制造悲情。陈水扁明知以“一边一国”为前提,两岸复谈、“三通”也好,建立所谓“军事互信机制”也罢,通通都无从谈起,但他仍煞有介事地一再呼吁,目的就是要营造所谓“大陆打压台湾”的氛围,一方面借以煽动台湾民众对祖国大陆的仇恨,为其推行“台独”路线进一步打造民意基础;另方面则是向国际社会喊话,特别是向美国有所交待,证明自己不是麻烦制造者,以求得国际社会的同情与支持。

  三是颠倒黑白。首先,他用最恶毒的语言攻击大陆是威胁台海和平的“恐怖阴影和黑暗势力”,污蔑大陆是“穷兵黩武的侵略霸权”。陈水扁通过这种颠倒黑白的说法,一方面将造成当前两岸关系紧张的责任推给祖国大陆,否认“台独”是威胁台海和平的根源;另一方面则是配合国际反华势力重炒“中国威胁论”,试图混淆视听、浑水摸鱼。

  其次,陈水扁一边主张“管制武器”、检讨“军备政策”、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但同时又为6108亿对美军购案大做广告,说什么“如果我们没有自我防卫的坚定决心和能力,台海的和平、台湾的安全将会失去最后的倚靠”。他明明是在公开鼓吹“以武谋独”、对抗大陆,却要把自己装扮成保卫和平的天使。

  再次,陈水扁蓄意曲解1971年联大通过的关于解决中国代表权问题的2758号决议,妄称该决议“从未赋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及相关组织‘代表台湾人民’的权利”,攻击联大拒绝台湾加入“违反‘联合国宪章’”等等。只可惜对联大2758号决议的解释,全世界自有公断,并不是台湾当局可以单方面认定的。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中国的代表权不仅涵盖中国大陆当然也涵盖台湾。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地区,自然无权加入只有主权国家才能参加的联合国。

  四是欺骗舆论。陈水扁的通篇讲话贯穿着“一边一国”的主轴,是以所谓“台湾是个主权独立国家”的荒谬逻辑前提下进行论述的,但由于他戴着一付“善意”的假面具,因而颇具迷惑性和欺骗性。

  陈水扁在讲话中呼吁改善两岸关系,目的在于吸引海内外舆论的视线,为其推行“台独”路线打掩护。同时,陈水扁也利用这种假“善意”来美化自己,试图扭转其在大选中猖狂挑衅大陆给国际社会所造成的恶劣形象。

  当然,在美化自己的同时,陈水扁也不忘丑化大陆。他采用瞒天过海的伎俩,把大陆的反“台独”斗争歪曲为对台湾人民的“打压”和对台海和平的“威胁”,煽动台湾民众和国际社会来共同对抗大陆,是其用心所在。

  然而,不管陈水扁如何花样翻新,终究都掩盖不了“台独”的真实面目。

  相关专题:陈水扁双十讲话真相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纯情刀郎
情人、冲动的惩罚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雅韵国粹
水墨精华国粹雅韵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