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法副院长:新司法解释有助于保护民工合法利益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7日09:18 中国新闻网 | ||||||||
中新网10月27日电 10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对外公布了《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该解释2005年1月1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就此接受人民日报采访时表示,《解释》第二十六条进一步保障了民工权益,规定实际施工人可起诉发包人,发包人在欠付工程款的范围内承担责任;人民法院可以追加转包人或者违法分包人为本案当事人。承包人将建设工程非法转包、
拖欠工程款的“方法”中,发包人故意拖延对结算报告的审核时间最为常见。一般情况下,工程结算时先由承包人提交竣工结算报告,由发包人审核。有的发包人故意拖延答复或者根本不予答复。 黄松有指出,为了制止这些现象,《解释》第二十条明确规定,当事人约定,发包人收到竣工结算文件后,在约定期限内不予答复,视为认可竣工结算文件的,按照约定处理。承包人请求按照竣工结算文件结算工程价款的,应予支持。 此外,有的当事人为获取非法利益,在签订中标合同即“白合同”前后,还就同一工程项目又签订了一份或者多份合同。这些与中标合同的工程价款等主要内容不一致的合同,就成了“黑合同”。根据《解释》第二十一条规定:应当以“白合同”即备案的中标合同作为依据。 当然,如果当事人双方在签订中标合同后,又出现了变更合同的法定事由,双方协商一致后可以变更合同。黄松有强调,合同变更的内容,应当及时到有关部门备案;如果未备案,就不能成为依据。(吴兢) 相关专题:关注中国民工的生存状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