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广东广西出现罕见干旱专题 > 正文

珠三角遭遇罕见干旱 广州灰霾出现加重趋势(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01日11:31 广州日报大洋网
珠三角遭遇罕见干旱广州灰霾出现加重趋势(图)

去年11月2日,广州遭遇历史上灰霾最严重的一天。图为灰霾情景。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珠三角遭遇罕见干旱广州灰霾出现加重趋势(图)

去年11月3日灰霾消失。(吴兑供图)


  日照强烈,充沛的雨水始终不见踪影,华南地区遭遇50年来最严重的干旱,而令人头疼的灰霾也借机卷土重来!记者从气象部门获悉,广州昨天再度遭遇严重灰霾,城市能见度一度降低到不足2公里。专家预测,受珠三角遭遇大旱之“牵连”,广州今年的灰霾将有加重趋势。

  上月连续八天出现 灰霾再度袭击广州

  蔚蓝的天空变得黯淡,原本清晰可见的白云山顶“躲”进了一片灰蓝色烟雾中,能见度降低,有车一族不敢将车开得太快,更让人难受的是嗓子会有莫名其妙的疼痛感……昨天一天,广州都笼罩在一片灰蒙蒙的天色中。前天广州的能见度还有10公里,昨天早上就下降到了4公里,中午之后情况更糟,能见度一度下降到了不到2公里。

  其实这种情况已经持续一段时间了。从10月1日到25日广州出现了灰霾天数9天,而从10日到17日,广州更连续8天出现灰霾天气。与常年10月仅有灰霾天数3.5天相比,这个数字可以说是惊人的。市气象局高级工程师何夏江表示,本周仍不会有明显的冷空气和雨水莅临广州,这对已很严峻的大气灰霾来说绝不是一个好消息。

  而值得注意的是,广州历史上灰霾最为严重的一天就出现在去年的11月2日,当时广州的污染指数一度飙升至300以上,如此重度的污染历史罕见。

  灰霾天数逐年递增 持续干旱成“元凶”

  广州市气象局研究员吴兑不无忧虑地对记者说,近几年包括广州在内的珠三角地区灰霾越来越严重,而且珠三角地区还是我国一年四个季节都要受灰霾困扰的唯一地区。去年一年里,广州有98天处于严重的灰霾笼罩中,比前年增加了13天。

  而让人担忧的是,灰霾天数逐年增大的趋势并不会在今年减缓,广州持续的干旱将成为促成大气灰霾的一大“元凶”。

  吴兑表示,灰霾产生的原因是因为城市扩散条件不够理想,冷空气较弱,风速不大,这个时候城市中的各种污染物无法得到及时扩散,会在近地面积聚,如果又赶上日照强烈,湿度较小,污染物之间就容易发生各种光化学反应,形成灰霾。最近这段时间,珠三角地区遭遇多年未有的严重干旱,日照一直很强烈,强冷空气迟迟不来,广州又从9月21日起至今滴雨未降,这都大大增加了灰霾天气出现的概率,“现在基本可以肯定,今年灰霾天数比去年还要多。”

  广州将在两年内建成 “大气灰霾预警机制”

  吴兑对记者表示,除了不利的天气因素造成灰霾加剧,汽车尾气也是大气灰霾中污染物的来源。汽车尾气排放中产生的氮氧化合物、一氧化碳等污染物恰恰是光化学反应中最“积极”的分子,它们给大气灰霾作出的“贡献”甚至超过了工业排放的污染物。

  有关人士对记者透露,目前气象部门已经在积极运作“大气灰霾预警机制”,而这套预警机制的总体思路就是,通过对大气扩散能力进行监督和预测,来控制广州市以机动车尾气为主体的污染物排放量。“大气的扩散能力和清除能力不好的时候,气象部门将建议政府采取各种措施对机动车尾气排放量进行有效的控制。”

  吴兑告诉记者,目前气象部门已经在番禺建立了观测点,目的就是收集大量第一手的资料,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短则一年,长则两年,“大气灰霾预警机制”将在广州建立,届时广州将是国内第一个建立此类预警机制的城市。

  灰霾时最好暂停晨运

  专家提醒,进入灰霾高发期,市民出行一定要注意安全。此外,灰霾中包括数百种大气颗粒物,其中有害人类健康的主要是些直径小于10微米的气溶胶粒子。它们可以直接被人体呼吸道吸入,并粘附在人体上、下呼吸道和肺叶中,尤其是亚微米粒子还会分别沉积于上、下呼吸道和肺泡中,引起鼻炎、支气管炎等病症。此外,灰霾导致近地层紫外线减弱,将直接导致小儿佝偻病高发,并使得空气中的传染性病菌的易活性增强。

  专家表示,灰霾天气时市民特别是有呼吸道疾病的易感人群要尽可能减少户外活动。那些有晨运习惯的市民,最好暂停晨运。因为灰霾时早上的空气毒性最大,应尽量选择在下午和黄昏时分做户外锻炼。作者:记者 金叶

  相关专题:广东广西出现罕见干旱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Twins
友谊第一乱世佳人
维他小子
多吃水果海底世界
有声有色
夏日狂哗依依不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