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运河治理新旧规划起冲突 建了又拆损失千万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9日01:28 京华时报 | ||||||||||
新一轮的运河整治已经开工。图为挖土机在河道内作业。 本报记者 董世彪 摄
在运河生态公园门口,有一面墙上刻着《建园记》,记述了运河生态公园的建设过程。文中说,这项工程是“造福后人,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何乐而不为”。 但是,这项“利在千秋”的工程刚刚建成一年,部分项目便被列入了拆除范围。一名绿化办工作人员说,去年,她还跟当地农民一起,在这里一棵棵种树。现在,他们又要亲手把树一棵棵地挖出或砍倒。 这是因为大运河通州段正在面临新一轮的改造工程。在新的改造规划中,除了运河生态公园之外,月亮河花园、运河文化广场和奥体公园等去年刚刚建成的项目都被部分覆盖。 短短几年时间,因为新一轮改造的实施,同一片地方便将历经这样一次建而又拆的变迁。
改造规划延续性引争议 同一段运河,两任决策者的不同改造方案———前者要把运河沿岸建成“旅游走廊、休闲走廊”,后者则要在运河两岸“形成城市的经济核心”。 有通州区区委前任官员认为,前任建,后任拆,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而一名现任区委官员则对记者称,在发展进程中,“一些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逾越的”。 规划思路改变 1998年开始,2003年建成的运河沿岸公共项目,是在通州区区委、区政府上一届领导班子的任期中完成的。根据当时对北运河的规划思路,改造工程要着力改变的是运河的两岸环境,同时发展运河文化产业。 “树绿了,水清了,老百姓的生活环境改善了,这是开发运河的关键。”一名前任通州区区委领导说。 根据相关报道,上一届区政府在整治运河中形成的规划思想是:“以文化为特色、以运河为主线、充分发挥通州区‘北京前沿、交通便利、多河富水’的优势,在休闲上做文章,把运河沿岸建成旅游走廊、景观走廊、休闲走廊、艺术走廊,并以此辐射全区,将以运河文化为龙头的景观点串联起来,改造通州形象,重塑通州形象。” 在这样的规划思路指导下,上届区政府主持修建了运河文化广场、月亮河花园、运河奥体公园、运河生态公园、张家湾古城文化景区、外国艺术博物馆等重点工程。 2003年10月,通州区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并开始对运河进行新一轮的论证规划。 根据这一次的改造规划思路,此次改造将着力打造“通州新城”,将运河变成一条“城中河”。 在此次规划中,列出了“岛影、塔影、楼影、树影”四个特色。在运河周边规划传统的商业建筑街区,以现有的生态公园为中心,在运河两岸规划大型的居住社区。并在运河两岸开发高层建筑,形成城市的经济核心。 前任官员质疑浪费 在新一轮改造规划中,运河河道将由原来的90米拓宽至200米,涉及了前次改造中已经完工的诸多公共项目,由此引出了关于改造带来巨额损失的质疑。 今年11月,新一轮运河改造工程开工之前,原通州区区委的一名官员便对本报记者说,此次改造中,运河沿岸的月亮河花园、运河文化广场、运河奥体公园、运河生态公园等公共项目部分被拆除,“将造成巨大的浪费”。 这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员说,这些项目基本上是去年或前年新建成,刚刚投入使用,新的一轮拆建又展开了。 这名官员认为,运河的开发,应该是一个长期、延续的过程。在发展中要讲科学、讲发展的可延续性,作为一届政府,不应该只干短期的事情。不能一届政府领导变化了,发展的政策也随着变化了。 “前面建,后面拆,这是在浪费纳税人的钱!”这名官员说。 现任认为不可避免 对于以上质疑,通州区区委现任领导认为,在发展中应选择最为科学的方式,因此而造成的损失是不可避免的。 11月17日上午,通州区宣传部一名工作人员(要求匿名)在与本报记者谈及此事时,打了一个“京津塘高速公路”的比方:“比如说,京津塘高速公路建了这么多年,现在早期设计出现了很多不合理的地方,高速公路上不能高速行驶,车祸还多。所以,随着时代发展,要考虑对它进行改造,或者重建。” 对于有关运河的两次改造规划,这名工作人员拒绝评价,他说:“那时候有那时候的情况,现在有现在的情况,时代是在发展的。” 这名工作人员承认,新的运河改造因为涉及拆除工程,造成了损失。但他认为,在发展中,“一些损失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逾越的”。 11月11日,记者联系北京市规划委,试图了解两次运河改造的规划过程,但对方婉拒了采访要求。本报记者 田乾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