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周报专题 > 正文

在艰险邮路中跋涉的行者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4日10:50 新周报

  李刚

  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可曾想过有这么一群人,他们有的跋山涉水,有的肩挑背扛,为乡里乡亲送去佳音。在都市里 ,也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依然骑着自行车,带着绿邮包,走街串巷,为街坊邻居送去远方的问候。《北京晚报》摄影记者高明 和《北京晨报》首席摄影记者郭铁流从今年五月份开始,历时三个月拍摄了《中国邮路》。

  步班邮路:

  靠柴刀开道

  《中国邮路》拍摄工作的第一站是贵州的一个乡镇。那个山区没有公路,邮递员主要靠走路,所以叫步班。那条40 公里长的路,叫步班邮路。2004年5月12日,高明和郭铁流从贵州省东南的一个少数民族的乡村邮政局出发,跟随该乡 唯一一名邮递员蒙金顿开始徒步进山送信。

  他们早晨7点多钟起来。在这以前,蒙金顿要把所有的报纸分类,然后把报纸、信件、汇款等放进邮包——大小三个 邮包接近40公斤重。出发的时候,两位记者突然看见蒙金顿有一个竹篮,竹篮里装了一只小猪,他们很纳闷:你这个邮递员 是干私活还是怎么的?蒙金顿解释说,这地方交通不方便,村民买东西不容易。要赶一次集,到城里采购的话,来回最快要一 天时间。他平时经过一些村庄,经常有一些老百姓托他带一些生活用品。

  一路上,两位记者发现:有好多地方是没有路的,蒙金顿带着一把柴刀,边走边砍;有的路就他一个人走,是他走出 来的;而且和普通行人不一样的是,蒙金顿为送邮件得从这家走到那家,再到另外一家……所以走这条路特别辛苦。

  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过后,蒙金顿急于赶路,他想在天黑以前赶到目的地。口渴了,他就跪在一小水坑边喝了点水。 蒙金顿告诉记者,这点困难不算什么,他在这条邮路上遇到过三米长的蛇,而且这里经常还有野狼出没。

  蜀道艰难:

  与骡马同甘苦

  离开了贵州,高明和郭铁流来到了四川,他们又跟随马班邮递员扎西次丁一起进山为乡亲们送信。

  这是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的木里藏族自治县,平均海拔达3000多米,送信得翻过那些大山。那些大山海拔4000 多米,要不停地一座接一座地翻山。由于没有公路,因此对于邮递员来说,骡马是重要的交通工具。

  邮路全长230公里,在山里头要走好几天,一些生活用品——锅、粮食、马料等,邮递员都得带着,所以骡马主要 是用来负重的,很少用来骑——实际上大多数情况就是牵着骡马走,拉着骡马走。只有当人的体力实在支撑不下去了,才能趴 在骡马背上,让骡马给拉上去。平路和下坡时,绝对不允许骑骡马。

  到了海拔4000多米,两位记者发现,不光是人,就是骡子、马也常常停下来,呼哧呼哧地喘上半天气。

  如果始终是按照一个节奏走还好,但因为拍摄工作需要,两位记者有时要赶到前面拍邮递员,有时又要跑到后面来拍 。“当时感觉没什么嘛,我还精神非常好。但是当天晚上就不行了,晚上就感觉到头晕、头疼,整个头当中像撕裂了一样,疼 得什么事情也做不了。第二天早晨才好了。”(高明语)

  澜沧江上:

  悬空生死线

  亲身经历了步班邮路和马班邮路之后,高明和郭铁流对基层邮递员的工作有了一定的了解,他们把工作中的艰辛都记 录在镜头里。然而,在云南还有一位叫拉姆的女乡村邮递员让高明和郭铁流更为吃惊——她每个星期都要身系溜索飞跃奔腾的 澜沧江为乡亲们送信。

  那地方方圆接近20公里范围内没有桥。河那边是一个村子,村里有30户人家,订了3份报纸,邮递员必须要送到 。澜沧江有60多米宽,记者去的时候刚刚下过暴雨,整个河水非常红,红色激流中漩涡很多。

  过河钢索是两根,双向的两根,一边高一边低。过来或过去,都是从高往低走。中间有一根绳子。绳子结成了圈。过 河时把绳圈在腿下面兜一根,屁股底下也兜一根,然后把它们合起来,挂在一个带滑轮的铁钩上,再用双手握紧绳索,从高的 地方用脚一蹬,速度非常快,唰地一下就过去了。

  为了拍摄好邮递员过河的镜头,记者高明一咬牙,第一个滑过去了,紧接着,邮递员拉姆、记者郭铁流也一前一后地 滑了过去。事后回忆起当时的情形,两位记者仍有一种惊心动魄的感觉,“虽然我是过去了,但我在过河那一瞬间,脑子是空 白的。在拍她的时候我感到了害怕。”(高明语)

  在拍摄工作中,当记者了解到冒着生命危险工作的拉姆的月收入才300多块钱时,感叹不已。回北京后,两位记者 给她买了双户外登山鞋寄了过去,作为送给她的礼物。

  洪泽湖面:推船到天黑

  在江苏省的洪泽湖面,居住着7000多名渔民,这里有一位邮递员常年划着小船为渔民送来远方的问候。

  这里一个乡邮员要负责整个老子山镇的投递工作。他每天天不亮就开始往镇上送信件、报纸,到中午11点左右,就 赶紧往湖边跑,然后划船进湖区给渔民送信,工作量非常大。整个老子山镇1.6万多人,光是常年在水上漂泊的渔民就接近 8000人。

  在拍摄过程中,给记者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累”字——湖水看起来无边无际,里面浅滩非常多,往往划船没走 几步,就要人下来推船而行。对记者来说,他们不仅要推船而行,还常常要站在水里做好拍摄工作。

  记者高明回忆起当时的情形说:“不是说我推两分钟,推过这一点就完了。他有时要在湖里走几公里,我们陪着他一 起聊着天往前走,就这样走到一个水上的渔村时,天也黑了。”

  在短短3个月的时间里,记者高明和郭铁流几乎尝尽了中国邮路“艰难险累”的百般滋味,《中国邮路》的拍摄工作 顺利结束,而邮路无极,那些默默无闻地跋涉于“艰难险累”之中的中国偏远地区的当代邮差们,还将继续他们的工作。

  相关专题:新周报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东航客机在包头坠毁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巨能钙被检出含双氧水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国足告别2006世界杯
广州车展美女图100张
网友偷拍国产新车谍照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