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积极防治艾滋病专题 > 正文

调查显示公众对艾滋病的歧视与恐惧普遍存在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7日17:48 中国青年报

  本报北京11月26日电 对于公共场所的艾滋病病人,紧张躲避是人们的普遍反应(58.9%);如果一个同事得了艾滋病,59.8%的人表示不愿意再与其继续共事,原因是怕被传染;36.1%的人表示艾滋病病人不应该享有与正常人一样的入学/就业权;29.8%的居民认为一个人感染艾滋病与其道德品质有关联……

  这些数字来自于卫生部委托零点集团完成的《2004年中国居民艾滋病常识及态度和行
为状况研究报告》。今天,该报告在京正式发布。报告表明:城市居民对艾滋病及艾滋病患者的歧视与恐惧普遍存在,而艾滋病知识的缺乏,更加剧了这种心理。

  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存在认识误区

  调查显示,中国城乡居民对艾滋病的认识尚处于“广泛听说但缺乏深入了解”的阶段,绝大多数(94.0%)城乡居民知道艾滋病,但仅有40.2%听说过艾滋病病毒检测,仅有40.8%的人知道艾滋病病人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不是一回事。

  事实上,居民对艾滋病缺乏了解,更主要体现在:对于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存在很多认识误区,并且对艾滋病防范意识及防范能力严重不足。

  艾滋病主要通过性、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但是,本次调查发现,为数不少的居民对于与艾滋病患者的日常接触心存恐惧。能够正确认识到与艾滋病患者握手、拥抱、礼节性接吻等接触行为不会感染艾滋病的人,不足一半(48.8%);能够正确认识到与艾滋病患者共用马桶、浴室、游泳池等公共设施不会感染艾滋病的人,比例更低至29.8%。

  居民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认识水平,显著影响了他们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和行为。对艾滋病传播途径不了解的人,多数都认为艾滋病病人道德败坏,对艾滋病病人的入学/就业权、隐私权的认同度也低。

  艾滋病防范意识严重不足

  艾滋病是可预防的,普通人掌握的预防措施越多,防范能力就越强。

  本次调查结果表明,对于“使用针头、注射器、牙科器械这样的器具时,必须是一次性的或经过严格消毒的”和“输血时应该使用经过艾滋病病毒检测的血液”,城乡居民有较好认识,分别有79.4%和73.5%的居民能正确认识到这两点对于预防艾滋病是必要的。

  而对于“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降低感染艾滋病的可能性”,居民的认识水平相对较低,仅有53.6%的人能正确认识到。对“及时治愈其他性病有助于预防艾滋病”的认识水平则更低,仅有37.3%的人有此认识。

  预防母婴传播,是防艾工作的关键环节。但本次调查表明,居民对于母婴传播以及如何阻断母婴传播的认识水平,亟待提高。了解“已受感染的母亲,生产后尽量避免母乳喂养”、“分娩过程中避免不必要的创伤性手术”、“已受感染的母亲,在怀孕期间(或生产期间)服用特定的药物”等方式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居民比例,分别仅为39.2%、26.3%和17.1%。

  中国目前约八成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在农村。农村人口流动频繁,又以青壮年为主,因不良性接触而感染艾滋病的机会较大。另外在经济发展水平极低的农村,有偿卖血现象还没有完全杜绝,因卖血或输血感染艾滋病病毒的现象还时有发生。

  调查表明,农村居民的艾滋病相关知识水平普遍低于城市和小城镇居民,对艾滋病的歧视和恐惧心理更强,安全套使用率更低。在最近3次性行为中100%使用安全套者,城市地区为26.1%,小城镇地区为14.3%,而在农村地区仅为8.4%。

  居民普遍认为艾滋病离自己很远

  本次调查表明,多数人认为,艾滋病虽然可怕,但离自己还很遥远。高达81.6%的人认为自己完全没有感染艾滋病的可能。96.5%的人表示自己没有进行过艾滋病病毒测试。不进行测试的最主要原因,是认为自己不可能得艾滋病,没有测试的必要(89.4%)。

    而事实上,艾滋病离我们并不遥远。

  2003年的数据显示:中国现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约84万人,其中艾滋病病人约8万例。疫情波及31个省市区,艾滋病病例报告数呈明显上升趋势。在中国,不仅艾滋病感染人数剧增,且艾滋病疫情已开始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此外,艾滋病流行的危险因素广泛存在,如:具有高危行为的人数增加、安全套使用率低、艾滋病相关知识缺乏、社会歧视严重、农村地区卫生医疗条件恶劣等等。

  卫生部在中国预防与控制艾滋病中长期规划中指出,如果不采取有效的艾滋病防治措施,到2010年,中国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有可能达到1000万人。 记者 陈娉舒

  相关专题:中国积极防治艾滋病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冬语
聆听冬日温暖声音
西游情史
大话西游短信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