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非英雄钟南山:我的医学事业从36岁开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1日02:03 青年时报 | ||||||||
资料图:钟南山向媒体介绍控制SARS疫情情况(来源:新华网) “一个人能够为人类创造点东西,那就没有白活。”父亲的这句话,他一生都记得。 钟南山,1936年出生于南京,父亲钟世藩是当时的南京中央医院儿科医生,解放后成为广州中山医科大学的一级教授。母亲廖月琴是肿瘤专家,解放后担任过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
受家庭的影响,钟南山选择了学医,就读于北京医学院。1960年毕业后,当起了一名普通医生。1978年,由于在慢性支气管炎的群防群治中取得佳绩,曾作为广东省的代表参加第一届全国科学大会,他与人合写的论文被评为一等奖。 1979年,他被派往英国爱丁堡大学附属皇家医院和伦敦大学圣·巴弗勒姆医院进修,主要进行呼吸系统疾病的研究。1981年回国后,他开始研究“病因不明的顽固性咳嗽”,也称隐匿型哮喘。1984年,钟南山开始担任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并于当年被授予首批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称号。 1985年后,钟南山被指定为中央领导保健医生,受聘担任世界卫生组织医学顾问、国际胸科协会特别会员、亚太分会理事。任广州医学院院长、广州市科协主席、广东省科协副主席,兼任中华医学会理事和广东、广州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1992年获全国卫生系统模范工作者称号,199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1996年入选中国工程院院士,1997年当选为中共十五大代表,连任第八、九届全国政协委员。2003年4月,由于在抗击非典疫情中作出突出贡献,钟南山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时报记者 何炜宏 文 江波 11月26日,被誉为抗非典“勇敢斗士”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教授出现在了杭州。黑色西装,外披风衣,戴着眼镜的脸上笑容飞扬。 这一天,距离他第一次来杭州,已经整整28年了。 1976年,时年40岁的钟南山坐着火车从广州来到杭州,到浙江医科大学进修。28年转瞬即逝,这次来杭州,钟南山感慨颇多,在演讲台上,他动情地说:“这次发现的一大变化,就是见到当年进修时的老师,头发全白了。” 如果不是去年肆虐一时的“非典”,他不会在公众视野里这么光彩夺目,或许,也不会在28年后,又来到西子湖畔与昔日的师友相聚。 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和第二医院,钟南山连续作了三场医学报告,将他在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取得的一些成果与杭州的同行们分享,并受聘于浙大,担任呼吸疾病研究所名誉所长和浙大哮喘诊疗中心顾问。 “其实我的活动并不多,真的不多……” 11月26日上午10点多,穿着黑色西装、披着风衣的钟南山大步走向浙医二院门诊大楼。在电梯里,他被簇拥到一角,周围是医院方面的领导和媒体记者。 记者正好被挤到钟南山身边,于是顺势问道:“今年以来,您到各地的社会活动很多,请问,这有没有影响到您对SARS的科学研究?” 这个跟当时气氛不大对劲的问题,让他迟疑了一下。但他很快答道:“其实我的活动并不多,真的不多……现在天气又开始冷了,对SARS的科研和预防更需要抓紧。” 当天上午,在浙医二院21楼会议厅,钟南山作了关于“慢性咳嗽的诊断和治疗”的专题讲座。下午3点,在浙医一院22楼会议厅,他对哮喘的诊疗作了简短演讲后,又作了“我国SARS防治研究进展”的报告。 听众有医院的医生和护士,还有近百位浙江大学医学院的研究生、博士生,人数之多,连通道都挤得满满当当,窗台上也坐满了人。由于时间安排得很紧,杭城各大媒体的记者只能见缝插针,寻找各种机会与钟南山接触,此种情景,比起“追星”有过之而无不及。 钟南山在跟记者的交谈中透露,自从辞去广州医学院院长一职后,行政事务就很少管了,以前每个周五下午,都要跟他带的研究生一起打篮球,现在篮球也打得没那么多了。 11月25日晚抵杭,27日去上海,26日是钟南山在杭州的完整一天。在作学术报告、会见卫生官员的间隙,他还为浙医一院的一位病人诊断了病情。 SARS疫苗明年3月有结果 在“SARS防治进展”的报告中,钟南山说,SARS造成了全世界约59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其中中国大陆损失达179亿美元,中国香港损失120亿美元。 2002年和2003年,SARS疫情都在12月发生,今年12月会不会发生疫情呢?钟南山说,两次疫情都初发于12月,是由于广东人有“天冷进补”的习惯,而所有调查都显示,SARS病毒最初是从果子狸传染给人的。现在,果子狸已经被认定为SARS病毒的主要宿主,广东的野生动物市场也得到严格整治。只要加强实验室管理、野生动物监管和“四早”(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就能够有效地切断病毒的传播环节,所以发生大面积疫情的可能性不大。但他提醒说:“当外界环境适宜时,潜伏在动物宿主中的SARS可能会死灰复燃,像其他呼吸道感染病一样在寒冷的冬季出现。” 钟南山还表示,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SARS病毒灭活疫苗临床研究中,36名志愿者没有出现明显的副作用。预计到12月18日,第一批受试者将完成全面临床实验,预计到明年3月初,实验将取得最后结果,如果成功,可能成为首个用于人体的灭活疫苗。 一次谨慎的临床诊断 11月26下午5点半,钟南山作完报告,随同几位医生来到了17楼病房区。这里有一个高龄病患,他的肺部有阴影,咳嗽不止,已经有20多天了,医院想请钟南山把把关,指导该如何用药。 17楼专家会诊室的长桌旁围坐着医生、护士,墙上挂着六七张胸透片子。钟南山一边听护士读着病例,一边抬头看胸透片,不时地微微点头。 病例很长,读了5分钟左右,其间,他没有插一句话。 听完病例,他开始询问主治医生用药情况和这些天患者的反应。然后,他让医生带他去病房,边站起身边问:“你们怎么称呼这位病人?”医生说,他们都称呼他“王老”。 穿过17楼的走廊,一行人走进了病房,病人和他的家属早已等候在床边。“王老,你好。”钟南山在病人对面的椅子上坐下,开始询问病情。 接着,他让病人平躺在床上,戴上听筒,一边跟身边的护士说:“帮我拿一个压舌板和一个电筒。” 病人一躺下,就轻咳了两声。钟南山用手按了按病人的背,又在胸前的左右两侧按了按。他又让病人弯起小腿,在胸部听了一会儿。然后,他让病人坐起来,接过护士递过来的压舌板,打亮手电筒,检查了病人的喉部。接着,他用手轻按病人的颈部。一系列听诊过程结束后,他说:“王老,休息吧,我跟医生商量一下。” 回到会诊室,他并没有立即下结论,而是首先排除了几种可能性,之后才诊断为非特异性肺炎。对于用药,他建议不要用皮质激素,因为皮质激素容易给老年人带来副作用,引发高血压等病症。接着,他询问了主治医生的意见。 经过近10分钟的讨论之后,这次会诊才结束。这时,窗外已经华灯初上了。 “一定要尊重事实,搞医是没得后悔的,搞得不好,是要死人的!” 一次误诊带给他的震撼 虽然身负研制SARS疫苗的重任,钟南山现在每个星期四下午2点都有专家门诊,有时星期六也有门诊。星期三上午,他还要照例查看病房。据他带的研究生说,导师“就连出差在外,还要打电话回去询问病人情况”。 对临床诊断的谨慎和重视,钟南山似乎比任何医学工作者更甚。这正如他这次在浙医二院对台下的浙大博士生们所言:“一定要尊重事实,搞医是没得后悔的,搞得不好,是要死人的!” 在当天晚餐前,他对记者讲述了他有一次给病人误诊的事。 那是1971年夏天,当时他还是一名普通医生。一天,急诊室接到一个电话,说增城有一个肺结核大出血的病人,要立即送广州会诊。这一天下着滂沱大雨,钟南山和司机冒雨上路,赶了3小时才到那里。由于病人曾得过肺结核,所有症状似乎都表明是肺结核大出血,在把患者送到了结核病防治所后,钟南山就返回了医院。 但第二天去上班时,他马上就感觉到了同事们异样的目光。一进主任室,主任紧绷着脸对他说:“他们说那病人是消化道呕血,马上去接回来!” 钟南山立即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马上动身将那位病人接回医院。“后来发现是一根鱼刺,刺中了胃小动脉,引起病人大口吐血。”虽然病人最后脱离了危险,但这次误诊事件留给钟南山的却是一生也难以抹去的记忆。从此,他就很留心地注意别的医生如何询问病情、检查症状、开单治疗,留意每一位走进急诊室的病人的症状、病因与治疗过程,每天晚上详细地整理当天的医疗笔记,还利用空余时间背医学专业术语和专业英语。半年后,钟南山有了4大本医疗笔记,在急诊方面成了一个熟手。 父亲对他一生影响极深 在钟南山的记忆里,对他影响很深的人,是他的父亲钟世藩。 在钟南山十多岁时,家里多了一群可爱的小白鼠。“那时父亲要做医学实验,但缺乏科研经费,他只好自己买了那些小白鼠,带回家里的书房里做实验。”钟南山回忆说,“那时家里总有一股特殊的气味,来我们家的人还在马路边,就可以循着这股气味找过来了。” 做实验的小白鼠带给钟南山很多童年的乐趣。父亲见他对小白鼠这么热心,就有意地让他多与它们接触,让他熟悉小白鼠的习性、生理与机能。 受父母的影响,钟南山选择了学医,但他本人认为,他的医学事业是从36岁才真正开始的。 那一年,他从北京回到广州。有一天,一向不爱说话的父亲突然问他:“南山,你今年几岁了?”钟南山一下子没明白父亲的用意,恭恭敬敬地回答:“36岁。”“唉,都36岁了……”父亲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没再说什么。当天夜里,钟南山辗转反侧,一夜难以入眠。 “文革”让父亲这位儿科专家成了“反动学术权威”,但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这位老人每天进出图书馆查阅资料,写下了50多万字的《儿科诊断和鉴别》,成为当时儿科医学的畅销书。钟南山回忆说,因为父亲身体很差,写久了就头晕,家里人都劝他。但他从来不听劝,还常说“我呆在家里干什么,等死吗?” “一个人能够为人类创造点东西,那就没有白活。”父亲的这句话,钟南山一生都记得。 相关专题:新浪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