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赵都市报:警惕对矿难的关注疲劳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1日15:24 燕赵都市报 | ||||||||
又是一起特大矿难。陕西铜川陈家山矿难至今63人遇难者,103人下落不明。这是继今年10月20日河南大平矿难、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矿难、11月20日河北沙河矿难、11月23日山西太原下红花沟矿难之后,短短一个多月时间里发生的第5起惊天矿难。然而,矿难其实已经不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局长11月11日说,从2001年到2004年10月底,全国每7.4天就要发生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这足以使无数的矿工们“习惯”灾难,让人员捉襟见肘的国家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疲于应付,让所有的关注矿难的旁观者
只有越来越“大”的死亡人数才能刺起人们的“关注”,那些小的矿难的只有被媒体“忽略”的命运。所以,当人们还没有从造成148人死去的河南大平矿难的灾难冲击中缓过神来,谁还会注意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发生的27人遇难的瓦斯爆炸这样相比而言的“小难”。同样,这样的灾难甚至激不起是媒体的“兴趣”。大灾连篇累牍的报道变成了几百字的小消息,因为不需要报道,所有人已经能够把矿难的报道“想像”出来。 有多少矿难可以重来。当所谓的“特大”事故变成7天一来的日常故事,当遇难者的人数一次次攀升,当失去父亲的孩子的泪眼不断登上报纸的头版,作为关注者,有什么样的心灵可以经受一次次血泪、愤怒的冲击?但是,如果我们不能保持对矿难遇难者的同情、对责任人的愤怒,舆论监督这道最后的防线就会坍塌。 信息时代视野不断扩大的新闻阅读并非是为了消磨时间,而是让我们的爱和恨同样得到放大、延伸的过程:当媒体把矿难中的每个细节向我们展示,我们就能实现对一个个矿难受害者的关注、爱心和同情,以及对管理者疏漏的愤怒,这是一股不能忽略的关注之流,当它汇成巨流,舆论监督的巨大力量就能实现。这股发源于每一个人心中的溪流不能被无奈的现实蒸发。如何让这关注之流鼓荡起来,怎样让我们的心对所有的矿难保持“敏感”?这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难题”。 所有具有同情心的人们不应该被重复重复再重复的矿难消息所淹没,我们的同情和关注要在每一天“流淌”;负责任的媒体需重视起每一个矿难,而不管遇难者人数的多少;有关管理部门要把对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视,从大口号、大检查变成像“不佩带瓦斯自救器不得下井”等严格的安全措施。我们必须让矿难发生“降速”、“减量”,避免矿难滑向需要越来越多的人数才能“刺激”起关注的“恶的循环”。否则,每7.4天死亡10人以上的遇难者的鲜血,将让关于这个时代辉煌和伟大的所有描写褪色。(李万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