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悬浮报道被误读 国家未就京沪高铁立项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2日12:08 南方周末 | ||||||||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肯定没有想到,11月25日下午他在外交学院专家论坛上说的话居然会被误读为一条重大新闻。一切可能源于一次不够严谨的报道,但也足以显示,涉及京沪高速铁路和磁悬浮列车话题是多么敏感,任何稍不严谨的只言片语都足以引发一场让人懊恼的风波。 那天的演讲到了提问阶段,面对一位二十出头的男生,徐匡迪侃侃而谈,作为学者和
到了第三天,媒体打出的标题千篇一律:“京沪线弃用磁悬浮,法国成最终大赢家”。由于媒体援引的消息来自身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的徐匡迪,公众深信不疑。 “徐院长没有说过这样的话,他不会也不可能去发布这样一条铁道部的新闻。”11月29日,徐匡迪的秘书何中伟在位于北京木樨地的中国科技会堂对记者说。 徐匡迪究竟说了什么? 徐匡迪此次应邀出席外交学院论坛,是为师生们作一场主题为“飞速发展的现代科学与工程技术”的演讲。这样的论坛在外交学院每个月都要举行一次, 演讲约为1个半小时,然后是学生提问时间。一位男生站起来,拿起麦克风提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计算机芯片的问题,第二个才是京沪高速铁路的问题。他说,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就要临近了,而前一段时间京沪高速铁路有很多传闻,“请徐院长以磁悬浮技术为基准,比较一下德、法、日三国在竞标中的优势和劣势。” 这个提问引来全场热烈的掌声。 出现这样的提问似乎早在徐匡迪的意料之中。由于他在担任上海市市长期间,该市曾经率先建成世界首条磁悬浮列车商业运行示范线,他被认为是磁悬浮技术的支持者和推动者之一。在很多公共场合,这样的问题被屡屡问及,而他均是一言以蔽之:关于京沪高速铁路的项目,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决策之中。 这一次他显然愿意更多地和学生交流。“我先回答你的第二个问题。”他笑着说。 为了确保表述的准确性,记者专门复核了这段现场录音。徐匡迪说:“据我所知,京沪高速铁路大概不会采用磁悬浮。虽然磁悬浮技术很先进,但是相对投资比轮轨要大一点,工程质量要求高。” 他接着说:“磁悬浮铁路的轨道梁是12米长,误差不能超过1毫米。上海的造得不错,但北京至上海1300公里的地质条件比较复杂,要跨过一些江和河,还有一定的技术风险。” 然后他用很长的篇幅向学生解释磁悬浮列车和传统轮轨列车的工作原理,并粗略地介绍了拟建中的上海—杭州的磁悬浮铁路,“全长170公里,从浦东到杭州只需要花26分钟,时速430公里。” 可以肯定的是,徐匡迪没有提及磁悬浮列车的造价和德、法、日三国竞标京沪高速铁路的事情。 徐匡迪的秘书何中伟当时就在现场。“徐院长只是向学生们介绍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媒体这样报道太不负责任。”他已于周一向外交学院筹办论坛的部门表示不满。 但现场的几家媒体、听众以及收看电视直播的师生确实是朝另外一个方向理解。11月30日,外交学院一位学生惊讶地对记者说,“你们还不知道吗?京沪高速铁路国家不是已经定了?”
  [1]  [2]  [3]  [下一页] 相关专题: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方案之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