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薪农妇熊德明温州维权遇阻 有媒体欲垄断报道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3日01:37 现代金报 | ||||||||
熊德明首度出山并不像预料中的那么顺利。昨天,当讨薪工作进入第三天时,熊德明再次在记者面前潸然泪下。不过,与在机场时因为老乡的信任和厚望而感动落泪不同,这次,熊德明感到了讨薪前景的严峻,同时,“媒体大战”也让她失望。 熊德明流泪的背后,这次维权路上的一些尴尬和矛盾也开始暴露。
记者 程超 岳德亮 实习生 陈玉赛 沈珊珊 通讯员 孔见 文/摄 昨日消息 熊德明痛哭后“隐身” “央视记者”欲垄断报道 据了解,此次熊德明一行能够顺利地从重庆来到温州,重庆当地的媒体出了很大力,不仅组织了数十人的随行采访团来助阵,就连熊德明一千多元的机票钱也是向其中一名记者借的。 但是,当熊德明到了温州后,事情起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当重庆媒体记者将熊德明护送到旅馆并订好房间后,自称为“中央电视台某频道”的三名记者却单独将熊德明接走,并拒不透露其落脚点。当熊德明到龙湾区劳动局时,这三名记者坚决不让其他媒体记者进入,其中一名记者还指着上海某报的记者说:“我们是来解决问题的,你们哪家媒体能够解决?只有我们有能力,所以你们不准再跟着熊德明,你们来了只能坏事。” 昨天上午,几经波折,重庆记者终于打听到熊德明被“央视记者”接到了红太阳大酒店,立即赶到她所居住的房间门口,但这三名所谓的“央视记者”以“这是我们开的房间”为由,不让他们进入,而熊德明也没有明显的表示,这引起了重庆记者的不满,借钱给熊德明买机票的重庆记者忍不住让熊德明还钱,这让本来就因讨薪未果而心情低落的熊德明大为伤心,顿时泣不成声,“央视记者”随即把房门锁上,不让其他人进入。 讨薪明星躲避媒体 对媒体大战无所适从的熊德明开始躲避记者,昨天上午10时左右,在酒店保安的护卫下,熊德明一个人离开了酒店,直到晚上记者发稿时,再未露过面。 熊德明的随行法律顾问况力彬则向记者解释了讨薪的过程及进展。下午2时左右,况力彬表态说,熊德明这次到温州来,只需要表明她的态度,现在已经完成,其他的具体工作,已经全部委托给他代理。 当记者问及是否会因为讨薪的难度出乎意料而先离开温州再作打算时,况力彬表示,目前还是未知数,从目前的计划来说,他会再和龙湾区交涉一两天,如果还是没有结果就要向温州市政府反映。 又有民工加入委托行列 昨日上午,记者再次来到龙湾区劳动局,该局劳动争议仲裁科科长徐荣国向记者透露说,经过前天下午一个多小时的交涉,胜得利陶瓷公司的董事长王景林已经和况力彬达成初步的调解协定,胜得利公司赔偿张仁合10.7万元。这个数目符合调解必须在标准金额(17万元)60%以上的规定。但由于胜得利是股份制企业,王景林还要和股东们进行商量再作最后决定。 下午2时左右,况力彬来到劳动局,他表示,除了以前有的12名民工的委托书之外,他又接受了两名民工的法律委托书,这样,他就要替14名民工向企业索赔职业病赔偿金。 维权路上四大尴尬 A “新闻垄断”让舆论监督变味 熊德明对自己的能力还是有清醒认识的,一下飞机,面对记者问她凭什么维权时,她说的第一件“法宝”就是媒体的支持。 客观上说,媒体给予熊德明温州讨薪事件的极大关注,对她维权起到了一定的帮助。数十家媒体的大篇幅报道,给她此行造了很大的声势。 但是,媒体的大肆报道也给熊德明自己带来了压力:家乡的媒体出钱送她上飞机,一路浩浩荡荡“护送”过来;“央视记者”为她开好房间,搞“新闻垄断”……有人认为,本来严肃的维权行为越来越向一场“秀”靠拢。但事实上,民工维权绝不像作秀那么简单,拖的时间越长,熊德明的物质压力和精神压力就越大。而且,媒体的争夺和“垄断”又让舆论监督变了味。 B 自费讨薪面临资金压力 据重庆媒体的记者表示,如果熊德明这次来,只是为了她的两个亲戚,那么他们绝对不会派出这么强大的阵容,一路跟随前来,正因为熊德明喊出了“自费为几十个老乡去讨职业病赔偿金”的口号,他们才会那么重视。 但如今,自费似乎越来越成为熊德明办事的绊脚石:由于没有准备食宿资金,她只能跟着“央视记者”走。当地政府如果拖着不办,接下来在温州的生存都将成为一个难题。她的法律顾问况力彬则直接表示:“一旦拿到赔偿金后,会收取一定的费用。” 自费的大旗,不知熊德明他们还扛不扛得起来。 C 普通妇女能否对抗复杂现实 熊德明只是普通的农村妇女,仅仅因为机缘巧合而与众不同。因听到老乡们的诉苦,心肠耿直的她便径直赶到温州,想凭一己之力,替民工讨还公道。 而她的法律顾问况力彬只是重庆一家法律服务所的一名法律工作者,虽古道热肠,但并没有律师资格。浙江信远律师事务所的冯律师认为,这虽然“并不影响他代理讨薪”,但从效果来说,毕竟还是由一个专门负责劳资纠纷的专职律师来操作更好一些。而他们这一对组合,所要面对的却是中国普遍存在的私营企业欠薪、职业病赔偿这个屡禁不止的顽症。 从维权行动本身来说,熊德明及其法律顾问都把事件想得过于简单。虽然头有光环,但熊德明无法超越法律。龙湾区人事劳动局认为,没有合法的授权委托书,熊德明不能参与个案的司法调节。在劳动纠纷实际解决过程中,她实际上成了一名看客。 抵达温州三天,熊德明显得憔悴很多,笑容也不再灿烂。据她私下透露,她觉得很累,很想马上回去,做回普通的农家妇女,种田养猪。自从她出名以来,到她家求助的老乡不断,经常被上门哭诉的老乡围在家里,电话也络绎不绝。而到了这里之后,不断要与各种心思细密的政府官员、私营企业主打交道,她感到身心疲惫。 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让这个原本坚强的农村妇女失声痛哭。 D 打不打官司出现分歧 昨天,与熊德明同赴温州为重庆民工维权的律师况力彬告诉记者,在维权问题上,他们已出现分歧。“熊德明不想打官司,就想通过协调,把钱赔给农民。她说,打官司既费钱又费事,农民陪不起。而当地政府和一些老板正好利用她的想法,不把索赔引向法庭。”况力彬表示,龙湾区政府在重庆民工的赔付问题上,引用的法律有误。 “龙湾区政府引用的是《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赔偿办法》,而不是《工伤保险条例》。前者的规定,只适用于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的赔付。而后者则规定‘职工所患的职业病,应最终由用人单位进行医治’。龙湾区绝大多数企业,不是非法企业,更谈不上非法用工,怎么能引用前者呢?” 况力彬说,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龙湾区一些陶瓷企业不愿赔钱,一些老板甚至说“只做几天就得职业病,还要十多万元的赔付,休想!” “老板们就是利用了农民的质朴和简单,总是让熊德明出面协调。但协调的问题很大,一来时间长,二来民工赔付比法律规定的可能要少得多。” 专家说法 名人效应要慎用 被总理接见过的重庆云阳农妇熊德明“热热闹闹”地乘飞机来到温州,不为别的,只想为在温州打工而患了矽肺病的老乡们讨个说法。面对进程中遇到的一些尴尬,记者特地走访了有关专家。 谈起熊德明温州讨薪一事,浙江省劳动保障科学研究院院长陈诗达说,“这个行为本身没错,但是欠薪的问题还是要通过正常渠道来解决。”陈诗达说,讨薪是一种法律行为,不会因为谁是名人就能超越法律,或者减少一些程序。虽然任何一个公民都可以代理讨薪,但是如果仅仅是利用名人效应,或者过多地宣扬名人效应,反而会把问题复杂化。 编后 媒体要厚道 不对味儿,太不对味儿了! 熊德明除了要面对欠薪企业和温州有关部门,还要应付媒体间的争夺战,她能不哭吗! 我们没有机会对那名自称是“央视记者”的人验明正身。如果他根本不是央视记者,那么我们在此提醒温州有关部门,千万提高警惕;如果他果真是,那我们首先就要请教,对于这样一位公众人物,对于这样一起在全国引起广泛反响的新闻事件,有哪一家媒体因为支付了路费或住宿费或其他什么费用而有权将其垄断?其次,媒体的初衷是什么?是客观报道和促进问题的解决。把个老实巴交的熊德明这样争来抢去的,有谁敢说没有分散她的精力?她已经遇上了一大堆难题,再加上这些个不必要的麻烦,谁会偷着乐?当然是那些欠薪的企业! 她熊德明千里迢迢从重庆赶来为了什么?为的是公平!“央视记者”的做法和她的初衷一致吗?使原本就不那么简单的事情更加复杂化,对熊德明不公平,对那些委托她讨薪的民工兄弟也不公平。 贺岁片《手机》炮制了一句流行语:做人要厚道。对于媒体来说除了厚道还有公平。 相关专题:讨薪农妇熊德明赴温州讨薪维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