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中国新闻周刊专题 > 正文

证监会前副主席称腐败是市场自己找到的平衡点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3日11:00 中国新闻周刊

  -本刊记者/陈晓 王晨波

  是否驱逐了行政权力,证券市场就可以达到一片清明呢?恐怕不是。将权力还给市场,不是简单的消除权力,而是建立一个多层次股票市场。“一个精品店和大百货公司共存的市场。”

  王小石事件让中国证券会发行部成为众矢之的。

  11月26日,中国证监会前副主席、第一任发行部主任——高西庆接受了《中国新闻周刊》的专访。

  高是中国证券市场的开山人物之一。1981年9月赴美留学法律,之后在华尔街担任律师; 1989年“联办”(即现在的中国证券市场设计研究中心的前身)创立,高西庆为首席律师。1992年中国证监会诞生,高西庆担任发行部主任兼首席律师。1995年底调离中国证监会,先任大学教师,后担任香港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执行总裁。

  1999年,高西庆重入中国证监会并任副主席,主管监管工作。2003年1月,高西庆被免去证监会常务副主席职务。现担任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分管投资。

  记者与高西庆的谈话是从“王小石事件”开始的。

  王小石事件并不奇怪

  中国新闻周刊:有人说,王小石事件所引发的发行潜规则问题,自有发审权之日起便存在。作为中国证监会第一任发行部主任,你是否有耳闻?

  高西庆:我一点都不奇怪,有这种权力就有这类(腐败)东西。防不胜防,堵不胜堵。王小石事件不是第一例,如果机制不改也不会是最后一例。

  我在任时,有一次听人讲,我们部门的职员下班后,被一家公司的车接走了。后来这个职员告诉我是因为顺路。我就此专门开会讲过一次,顺路接的也不行,不能给人家瓜田李下的感觉。但是一些人的思想与纪律脱节还很大,情况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也是我第一次辞职的原因之一(1995年,在出任3年发行部主任之后,高西庆离开了证监会)。

  中国新闻周刊:从发审权的历史沿革来看,设立上市审批权像放开潘多拉的盒子,成为孕育腐败的温床。资本市场最初制度设计的时候,为什么要设置发审权?

  高西庆:证监会成立之初,讨论过发审权问题。当时我的态度是,这个权力的立法在市场。即使后来不得已而进行发审,我一贯的态度是应该放弃发审权。证券市场不是证监会或者任何一个其他政府部门可以左右其基本运作规则,确定其商品价值的地方。从长远看,这个作用只能由市场来起,应该把这个权力放回到市场上,不然各方面矛盾解决不了。

  但这有一个很重要的历史背景:全世界100多个证券市场,只有中国的证券市场是由自上而下方式建立起来的。

  上世纪80年代末,上海深圳两个地方政府积极筹建证券市场,各自出了一套公司、证券规则。本来发审权应该在市场,但当时如果中央政府不审查,也是由地方政府在做。这里不光有理念问题,也有利益问题。

  地方政府开始做证券市场时,印花税都由地方得,后来才一点点和中央政府分成。中央和地方博弈了很长时间,一直到1997年才逐步把两个证券交易所上收,发审权也收归证监会。

  中国新闻周刊:在发审权收归中国证监会以前,证监会也有发行部,当时这个部门的工作主要是什么呢?

  高西庆:1993年证监会开始进行发行审查时,上海和深圳地方政府自己审查的企业就想直接上市。后来国务院协调的意见是,既然有了证监会,一定要证监会审。但地方政府已经审过的,证监会可以不实质性审查。事实上,当时的发行部只是做样子。由上海、深圳市政府报的几十家企业都这样上市了。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中国新闻周刊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犬夜叉
封印的半妖犬夜叉
3DMM
温柔妹妹之3D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