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永图谈入世三年:过渡期结束不等于全面开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7日05:48 人民网-人民日报 | ||||||||
资料图: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原外经贸部副部长和中国加入世贸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 12月11日,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3周年。为此,本报独家专访了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原外经贸部副部长和中国加入世贸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 三年积极变化证明中央加入世贸的决策完全正确 记者: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已有3年,您认为3年来加入世贸这件事对国内经济带来的最
龙永图:评价加入世贸的实际影响,首先要看看加入世贸的意义:对于加入世贸的意义,当年党中央、国务院有两个基本判断,即它是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部署、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从这两点讲,3年来的变化是可喜的,效果是积极的。事实证明,中央有关加入世贸的重大决策完全正确。 3年来,中国经济的外部环境得到很大改善。中方承诺遵守世贸规则,承诺开放国内市场,树立起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我们有诚意也有能力履行义务。中国政府清理、修订了大批涉外经济文件法规,在货物贸易的关税减让、非关税壁垒减少、服务业的市场开放以及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承诺基本兑现,有些承诺甚至提前履行。我国经济整体运行状况也被国际社会普遍看好,关于中国履行承诺的两次年度审议,WTO成员都给中国打了高分。WTO现任总干事素帕猜以及美国、欧盟商会对中国这3年的表现予以充分肯定。 与此同时,作为WTO一员,我们也享受到了权利,国内投资、商业环境更趋优化。最突出的例子,就是美国对华最惠国待遇问题,以前每年我们都要遭遇美方关于最惠国待遇的年度审查,严重影响中美关系的稳定。加入世贸后,美国依照协议修改了国内法,取消了对华最惠国待遇的歧视性政策,从而使我们一劳永逸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加入世贸效应正从贸易政策向更广更深的领域渗透 记者:在您眼里,今天的中国社会与3年前有什么明显变化?加入世贸对改革开放进程是否起到促进作用? 龙永图:3年来,随着遍及全国的WTO热潮,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和理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比如国民待遇,加入世贸前大家关注较多的是外资企业;加入世贸后对这个问题的认识更为全面,要求对所有国内企业也要一视同仁,特别是大量民营企业开始拥有平等竞争的机会,这是个很大的进步。 又如透明度,原先外商总说,在中国投资,不怕不优惠,就怕不透明。这3年我们在贸易、投资及相关政策上的透明度大大提高,尤其是政府加入世贸初见成效,各地竞相建设“阳光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法律体制日臻规范和完善,增强了合作伙伴的信心。3年来,中国的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分别保持30%和40%的增速,今年进出口额比3年前翻了一番,将历史性地突破1万亿美元,实际引资将历史性地突破600亿美元。这虽不能全部归功于加入世贸的结果,但加入世贸无疑是其中的重要动因。 需要指出的是,加入世贸后我们并没有机械地执行WTO那些条文,如果就协议说协议,还是停留在应付层面,对全社会就不会产生深远影响。在履行承诺的过程中,我们在努力举一反三,使WTO效应从贸易政策向更广更深的领域渗透,从而达到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的目的。 国内企业已初步适应了加入世贸后的角色转化 记者:加入世贸之初,我们说得最多的是“既要敢于开放市场,又要善于保护自己”,您觉得3年来国内企业这方面做得怎么样?我们是否适应了“WTO新成员”的角色转化? 龙永图:最好的保护办法是开放。经过3年磨合,国内企业成长了许多。以往遇到国外反倾销,大多数企业都是束手无策或者逃之夭夭,可是现在,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有了规则意识、法律意识,面对贸易摩擦敢于主动应战了。还有,企业不再像前些年那样动辄寻求保护,而是逐渐正视竞争,通过加快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开拓市场空间等,进一步固本强身,这说明我们初步适应了加入世贸后的角色转化,并在走向成熟的市场经济进程中迈出了重要一步。 消费者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 记者:广大老百姓从中受益了吗? 龙永图:当然受益。拿汽车来说,这3年国内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形成良好的竞争格局,在品种、质量、价格上都让消费者得到了实惠,并有望成为最具出口潜力的产业。利用WTO规则实行的农业补贴,也有利于农民增收。今年我国进口将超过5000亿美元,这个盘子以后还将逐年扩大,其中有不少是跟老百姓生活很密切的消费品。好处是不言而喻的。 全面、历史、客观地看待“不利条款” 记者:最近一段时期,有人质疑加入世贸协议中的几个“不利条款”,认为这是谈判中留下的“尾巴”,会给我们带来被动,对此您怎么看? 龙永图:所谓“不利条款”,无非是指第十五条(市场经济地位问题)和第十六条(特殊保障措施)。现在存在一个认识误区,实际上它的影响是很有限的。 以市场经济地位为例,按照议定书,是指涉及遭受国外反倾销调查的企业,而不是针对所有国内企业,这个比例是很小的,去年我国遇到反倾销调查的出口金额仅占当年出口总额的0.5%。另外,“不利条款”也有积极的一面:过去人家一搞反倾销,就自动把你当成非市场经济对待,涉案企业一律采取替代国价格来计算反倾销税,一棍子打死,吃亏吃大了。可第十五条却给了中国企业另一种可能性:如果能证明自己在制造、生产和销售该产品方面具备市场经济条件,没拿政府补贴,没有恶性竞争,没做假账,那么就可采用中国国内的价格或成本。这其实给遭受反倾销调查的国内企业提供了一条生路,3年来有不少成功案例。况且“不利条款”在一定程度上也有效遏制了压价竞争,促进了行业自律,所以不必过多夸大这两个条款的负面性,应该全面、历史、客观地看待它。 在加入世贸谈判中,有很多问题比上述两个条款的分量要重得多,比如资本市场开放,外方曾要求我们加入世贸5年内实现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包括汇率自由浮动,这一条我们坚决没答应。如果我们签了开放资本市场的条款,那会给今天的中国经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造成多大压力!所以说,我们在局部利益上作出的一点让步,换取了外方在全局性的、涉及重大利益的问题上的更大让步。这一谈判结果的正确性将继续被时间所证明。 加入世贸并未影响宏观调控 记者:目前我国正在加强宏观调控,有一种观点提出,调控任务如此艰巨复杂,部分原因是加入世贸后外部因素增多,不确定性加大,又受到各种规则的制约,进而认为加入世贸影响了宏观调控能力。您不会同意这种说法吧? 龙永图:这个观点完全站不住脚。我们的加入世贸议定书里有哪一条是制约政府宏观调控的?许多WTO成员既开放了市场,又用市场经济手段进行调节,结果并未影响政府对经济的调控。中国政府同样有能力做到这些。只要掌握好世贸规则,运用好各种经济手段,建立有效的法律体系,我们的宏观调控将会更加有效有力。 过渡期结束不等于国内开放程度达到最高水平 记者:以2005年作为一个基本时间点,我国主要产业在加入世贸谈判中争取到的以“保护”、“调整”、“延缓”、“渐进”为标志的过渡期画上句号。您怎么看今后的几年?其中最大的挑战会是什么? 龙永图:我首先纠正一点:最近总有人把2004—2005年称为加入世贸的“后过渡期”,准确的说法应是部分行业在履行加入世贸协议中进入了“后过渡期”,比如银行、基础电信等,而其他大多数行业的过渡期已到终点。另外,过渡期只是一个阶段,它的结束并不意味着开放进程的完结,并不意味着国内开放程度达到最高水平。我们的开放不仅仅是为了履行承诺而开放,说到底是为了自身利益而开放,目前我们在一些领域的开放程度甚至赶不上一些发展中国家。 开放还应该扩大,今后几年实际的开放要超过议定书所承诺的水平。 现在高喊“狼来了”的人少了,从现状看加入世贸对一些敏感领域确实没形成大的冲击,过渡期里国内产业竞争能力大大增强,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在一些关键性行业、涉及国计民生的行业,今后的挑战还是较大的,最大的挑战是对国际竞争的长期性、艰巨性缺乏认识和准备。还是一句老话:“不怕开放,就怕没准备。” 今后不要造成“赢家通吃”局面 记者:未来一段时期,国内的加入世贸应对策略和措施应作哪些调适? 龙永图:在全国贸易政策的统一实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还要切实加大力度。在纺织品、农产品问题上也要用好WTO规则。比如,明年1月1日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但这并不代表国内企业从此海阔天空,我们已是第三大贸易国,在竞争中应顾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利益和进口国的市场承受能力,搞好行业自律,不要给人“赢家通吃”的感觉,引发更多的贸易摩擦。 在多边经贸关系中,中国被WTO成员普遍寄予厚望,即担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桥梁。 作为一个经历过20多年改革开放、15年复关和加入世贸谈判的发展中大国,我们要从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的新情况出发,努力在世贸谈判中共同寻求双赢和共赢,如果出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严重对抗,受损最大的还是发展中国家自己,应该着眼长远,讲求策略。 很多问题不能通过加入世贸解决 记者:3年之后回头看,是否依然觉得自己在入世这个问题上无愧无悔? 龙永图:身为中央加入世贸决策的一名执行者,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事情。加入世贸是外因,是改革开放的一个新起点,我们的很多问题并不能通过入世本身来解决。过去3年还是未来若干年,最终的发展壮大要靠我们坚持深化改革来解决。(本报记者 龚雯) 相关专题:新浪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