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青年参考专题 > 正文

中国: 这个世界冠军不该要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8日10:51 青年参考

  交通致死率世界第一

  ( “私家车意味着幸福,象征着成功”的概念,正在中国推广。高速公路上,有哪个广告牌会提醒人们要“小心 驾驶”?有哪个广告牌会写着“汽车污染环境”呢?

  )

  甘茜莲(挪威)文 周依奇编译

  在挪威,行人永远拥有优先权

  英文里有个词叫“西方化”,又一说是“欧美化”。这个词通常用来形容那些在欧美国家生活了一段时间的异乡人。 而我是一个挪威人,在中国生活了不短的一段时间后,发生的变化则应该说是“东方化”,或“中国化”。11月份我回挪威 探亲的时候,我才意识到自己发生了多大的变化。

  一天,我准备过马路,由于没有人行横道,所以我在路旁站着等车过去。一辆车减速开了过来,我站着没动,而车也 停了下来。我心想,你这个血腥的大家伙,赶紧过去吧!我们都原地不动僵持了几分钟,司机从车里伸出脑袋,问:“您今天 打算过马路吗?还是说我得在这等上一夜?”

  噢,我忘记了,这是在挪威,行人永远拥有优先权。只要行人想过马路,只要招手示意,车总要停下来给行人让路。 这在中国人听来或许有些奇怪,但挪威的立法者们认为,人是血肉之躯,而车终究是钢铁合成,一旦二者发生碰撞,吃亏的永 远是行人。这项法律在上世纪80年代颁布,此后挪威的交通事故致死率大大下降。

  在中国,情况则截然不同。车才是这里的国王:首先是四轮机动车,而后是摩托车,紧随其后的是自行车,至于行人 ,则在这个权利金字塔的最下层。

  中国:交通致死率的世界新冠军

  1989年,我曾在韩国的一个小城镇住了半年。在我身旁,每天都会发生各种各样、或大或小的交通事故。我曾经 认为韩国是世界上交通治安最糟糕的国家。有一天,当我站在一个十字路口时,一辆大货车速度太快,闯过红灯撞到了一辆摩 托车,而那辆摩托车在被撞飞100多米后恰好砸到了我的胫骨,当时缝针留下的疤痕直到现在还清晰可见。

  如今,中国已从韩国拿走了“交通最糟的国家”的称号。根据广州暨南大学的一份调查显示,在中国,每天由交通事 故造成的死亡人数为300人,居世界各国首位。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10%的速度增长。

  当我在中国大陆旅行时,常常在想,不知道那些司机是否通过考试拿到了驾驶执照,而考试是否够严格。香港的情形 和内地没什么两样。或许交通事故率没有内地那么高,但这绝不是因为司机比较小心或者技术较好,这仅仅是因为香港地方太 小,司机没什么机会超速驾驶。但尽管如此,香港的交通状况依然很差,几乎每天都有关于货车或者公交车司机超速驾驶以至 于失去控制,并撞伤路人的消息见诸报端。

  香港的公共交通系统几乎是世界上最棒的,无论是地铁、公交车或者小巴士都非常便捷。依照常理,人们在这种情况 下通常会选择使用公共交通作为出行工具。但事实并非如此,年轻人一旦开始挣钱,立刻选择月供买车。于是,香港的私家车 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挤,空气质量也越来越差。

  而香港政府不仅没有控制私人购车以从根源上解决这个问题,还不断地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兴修公路。在这样混乱的局 势之下,许多外国公司都已经计划逃离香港迁址新加坡。内地的形势有过之而无不及,车在公路上以每小时两公里的速度蠕动 ,车里的人不停地按喇叭,车外的行人呼吸着机动车排放的废气……

  为什么中国要重复错误

  聪明的中华民族,何以在这个问题上重复别人的错误呢?北京、上海、广州都在不断地修路,它们都为自己城市闪闪 发光的路面而自豪不已。可是,机动车侵略公路的速度远比人们修建公路的速度要快得多!

  由于汽车产业能够带给政府极高的税收,政府不断向人们推销汽车,推销“私家车意味着幸福,象征着成功”的概念 。他们没有提及的则是开车所需的责任感和对环境的影响。高速公路两旁的大幅汽车广告牌上从来都只有香车美女,又有哪个 广告牌上提醒人们要“小心驾驶”,有哪个广告牌会写着“汽车污染环境”呢?

  我想也许有很多中国人的驾驶执照都不是通过正常考试途径获得的,于是公路上的“二把刀”、“肉夹馍”比比皆是 。这就使得中国这个人均拥有汽车数量很低的国家却拥有世界上最高的交通事故致死率。有人可能会说,中国毕竟是个发展中 国家,不应该对它要求太高。可是,在我看来,只有人们懂得了游戏规则,并且具备了基本的责任感,才能够让他们加入游戏 。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电影《天下无贼》公映
杨振宁登记结婚
健力宝事件资本谜局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年底多款国产新车上市
网友幽默汽车贴图欣赏
经济适用房该怎么买
精彩家装图片选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