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读老秀水拆除:标志中国个体户时代的终结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7日05:43 北京青年报 | ||||||||
在经历了诸多纷纷扰扰之后,老秀水终于带着人们对她的眷恋成为了历史。在老秀水市场变成一堆瓦砾之后,再来讨论市场该不该拆已经没有意义,但作为北京曾经的一个特色文化符号和标志性商业场所,老秀水的离去依然给我们留下了经验和教训,那就是我们该如何保留和创造城市商业文化。 本报讯 昨天上午11点30分,随着“秀水市场”金字招牌被推土机拽下,老秀水正式
7点30分:记者赶到老秀水门口,尽管是零下7摄氏度,但现场仍有至少500人聚集。南大门“秀水市场”招牌上有5名执照户待在上面不肯离去。 9点:消防车开进来,两名警察坐着云梯与房顶的5名执照户对话。 9点47分:劝下第一个执照户。 10点05分:5名执照户全部被劝下,楼下推土机就位。 10点30分:经营户开始搬走放在屋里的货物。 11点20分:推土机开拆“秀水市场”大招牌,而执照户们也转到大门前警戒线外观看最后一幕。 11点30分:“秀水市场”金字招牌颓然落下。 执照户中岁数最大的是77岁的冷秀兰。她说,听说政府要拆除市场,一早就赶过来了。“我在老秀水干了20多年了,大家伙辛辛苦苦创出来的招牌最后还是免不了这样的结局。” 对于老秀水最终被拆,中外人士纷纷表示了自己的看法。过路的刘先生说,雅宝路被拆、红桥市场被拆,现在轮到老秀水了,北京的特色越来越模糊。加拿大来北京教书的严先生说,老秀水代表着中国民间商业文化,与新秀水的高楼大厦相比较,我们外国人更喜欢露天市场,更喜欢随意讨价还价。 另据新秀水开发商新亚盛宏公司总经理季卫介绍,昨天一天老秀水执照户没有来办理租赁手续,但咨询电话明显增多。 专家观点一:逛北京商场与逛巴黎纽约没什么两样是一种可悲 “北京缺的不是现代化大商场,缺少的恰恰是具有特色尤其是北京特色的商业场所。”清华大学副教授李飞先生昨天对老秀水的离去发表了这样的感言。他说,如果逛北京的商场与逛巴黎、纽约的商场没什么两样,那么许多人也许就没有必要到北京购物了。商业文化还有一个最大优势是它难以被同行复制。 李飞说,雅宝路、老秀水已经离去了,它们的教训告诉我们当这些文化商业设施面临困难的时候,就要想方设法去解决,而不要等到“无可救药”时一拆了之。 老秀水的经验也告诉我们,商业文化是可以培育的,现在京城有很多商业场所已经有了独特文化的萌芽,我们要对这些萌芽倍加珍惜,并通过规划等种种手段来促使它长成参天大树。李飞说,就此而言,政府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而不是一味任商业文化自生自灭,甚至被扼杀。 专家观点二:特色商业文化不能光做减法,还要做加法 北京大学社会学家张颐武表示,秀水街闭市在所难免,然而除了做减法,还要做加法,他说,北京传统有故宫、长城这样的经典文物,也有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新传统,比如秀水街、798厂、什刹海酒吧街等。不光是北京市民,中外游客来北京,除了参观文物古迹,更要体会这些新传统,体会北京市民的新生活。 新传统的形成要有两个条件,一是要与北京特色相关联,二是要与全球化的时尚的生活方式相联系。在秀水游客们感受的是老北京的市井商业文化;在后海体验的是老北京的休闲方式;在四合院尝的是老北京的私房菜;这些与传统息息相关,又不乏现代的时尚的改造,吸引着游客们的眼球。 针对老北京商业文化,除了地段的保留和硬件的提升改造,关键还是如何保留和发扬北京特色的商气。比如新秀水大厦应保留老秀水的街市风格,保留讨价还价的经营方式等等。 专家观点三:老秀水的拆除,标志着中国个体户时代的终结 首都经贸大学教授、经济学家蒋泽中对记者说,老秀水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它解决了上千人的生计,它是个体户们自食其力的典范见证。然而最近十年,全国各地都在拆除个体市场,中国个体户也从6000万人锐减到4000万人。昨天老秀水的拆除,标志着中国个体户时代的终结。 作者:朱鹰 相关专题:北京秀水市场关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