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独”升级的六大表现(组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3日09:40 金羊网-新快报 | ||||||||||||||
1、推动“公投新宪” 极力推动“公投新宪”,企图以“宪改”之名行“制宪”之实,谋求“法理台独”。2004年初,陈水扁不顾岛内外各界的强烈反对,公布了两项所谓“和平公投”的议题,执意要“公投绑大选”。在“3·20公投”被岛内民众否决后,陈水扁并未有所收敛,反而变本加厉地继续鼓动“公投”。 2004年11月21日,陈水扁公开声称,“中国如果逼人太甚,干脆把九二共识、一国两制交公投决定”并在三四年内“终结中国宪法”,重申在2008年离任时实施“台湾新宪法”,强调有关“宪政改造”要专注于“宪改”所带来的“实质改变”。这一切充分暴露出他欲通过对台现行“宪法”进行大幅翻修,达到“实质制宪”的目标,进而“寻求台湾定位”,使台湾成为一个“正常、完整的国家”,实现“法理台独”的野心。 在所谓的“中华民国”的简称问题上大做文章,将“台湾正名”活动推向逐步变更“国名”的新阶段。 吕秀莲与台“行政院长”游锡堃纷纷借出访之机在“中华民国”国号上大做文章,分别抛出了“台湾中华民国”、“TAIWAN,ROC”(“台湾,中华民国”)等“国号”新简称。陈水扁鼓吹“中华民国最好的简称就是台湾”。 在“双十讲话”中,陈水扁声称台湾是一个人口2300万、“主权在民、享有充分自由与人权的国家”。2004年12月初,在台“立委”选举的最后阶段,陈水扁公开宣布要在两年内争取将台所有的驻外机构改名为“台湾代表处”,并从“国、公营事业”开始逐一正名。 3、清除带中国内涵的部门 以组织机构调整为名,图谋改变台现行行政架构中带有中国内涵的部门。2004年9月初,台“行政院”通过组织机构调整方案,准备借精简机构之名裁撤“蒙藏委员会”、“退辅会”,新设立“海洋委员会”,将“陆委会”收归“院本部”,名曰“提升层级”,实际上也是“改名、裁并、缩编”。 陈水扁当局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要回避现行的“一个中国、两个地区”的法律框架,而以“一边一国”取而代之,显示其是一个不同于中国大陆、有自己“主体性”的“海洋国家”,以便彻底切断台湾与大陆相连的“脐带”。 4、推行“台湾主体性”教育 在教育与历史文化领域进一步推动“去中国化”运动,以凸显所谓的“台湾主体性”。激进“台独”分子杜正胜出任“教育部长”后,按照他那一套所谓的“同心圆理论”,大搞“去中国化”运动,全力推行所谓的“台湾主体性”教育。 2004年8月底,台“教育部”首度将“台湾主体性”列为“四大教育施政纲领”之一。2004年9月初,台“教育部”又宣布,2005年起国中基本学力测验社会科中的“台湾本土”命题至少要达到50%。台湾当局宣称2005年初等考试“本国史地”命题范围将仅限于“台澎金马”,不含中国大陆内容。陈水扁竟公开声称“中国是外国,是敌国”。在他的鼓动下,台教育部门公布新的高中历史课程纲要草案,打算以1945年为界,把“台湾史”与“中国史”一分为二,甚至叫嚣“孙中山是外国人”等。 5、申请“加入联合国” 鼓吹以“台湾”名义“加入联合国”。以“台湾”名义申请“加入联合国”是“台独”分子在对外关系方面的主张。1993年以来,虽然台当局每年都推动“参与联合国”活动,但一直以“中华民国”的名义,用“参与”而非“加入”。去年以来,陈水扁当局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出现明显变化。陈水扁鼓吹“台湾就是台湾,台湾不能也不会去争‘中国代表权’”,意在把台湾与中国分割开。台“外交部”在遭到挫败后即表示要“研议”未来直接用“台湾”的名义“加入联合国”。 6、推动巨额军购案 强行推动巨额军购案,发出战争叫嚣,妄图“以武谋独”。陈水扁在2004年连任半个月后,即指使台“行政院”通过“重大军事采购条例”及“重大军事采购特别预算案”,以加强反导弹装置与强化台军制海能力为由,推出总金额高达6108亿元新台币的军购案。台“行政院长”游锡堃还抛出“恐怖平衡论”,扬言要用导弹“攻击上海”等。陈水扁当局进行战争煽动,对大陆发出战争叫嚣,进一步暴露其“以武谋独”、以全体中国人民为敌的本质。
相关专题:陈水扁频频抛出台独言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