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每日新报》创刊5周年专题 > 正文

《每日新报》老总讲话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3日16:25 每日新报

  必攻不守的高贵品格和人生境界——在2000年《每日新报》总结表彰大会上的即兴讲话

  首先,我代表社委会和编委会向刚刚获得表彰的同志及签约的同志表示祝贺。

  今天参加《每日新报》的全体会,我的感触也很深。我所有的想法都在21世纪的第一天(2000年1月1日)《新报的新世纪》这篇文章中写出来了,这是我全部的感情。这篇文章
是随意写在三个贺卡的后面,没有改动,完全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情流露。对新报,对新报的同志们,也对新世纪。

  每日新报确实与众不同。你们的工作非常出色。昨天,在天津日报社的全体会议上,我有五分之一以上的时间在总结每日新报的五种精神,社委会号召全报社要学习、宣传、倡导、弘扬每日新报的这五种精神。

  你们做成了一张报纸。从1999年末到2000年初,《北方市场导报》成功地转型定位为《每日新报》。在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对《每日新报》的未来虽然看好,但是不像今天这么踏实。现在报业竞争非常激烈,做报纸的很多,但要做成一张报纸非常难,可你们却稳稳地把握了市场,并且赢得了一个市场。你们不但参与了市场竞争、按照游戏规则去做事,而且参与制定了新的游戏规则。你们成功地确定了《每日新报》在天津报业市场的位置,而且成功地重新划分了天津报业市场的楚河汉界。办一份报纸不难,但要赢得市场很难(有些办了多年的报纸正在不断地失去市场)。你们打下了一个基础,为扎扎实实地做好天津日报社的新闻集团,一个多媒体的新闻集团打下了基础。我想,如果今天天津日报没有《每日新报》,没有在座的诸位,没有这首《真心英雄》的歌曲,那么今天天津日报怎么对未来说话?我拿什么去谈、去讨论、去研究报业集团的事情?你们奠定了一个扎扎实实的基础、一份报纸、一个市场、—个机制,更重要的是,你们带出了一支好的队伍。这是一支不可小看,在国内报纸未来也不可小看的,充满朝气的队伍。当初《天津日报》派到《每日新报》只有十几个同志,按职别是一个正处,一个副处。但现在坐在我面前的,是一支成功了还在成功、成熟了还在成熟的队伍,你们是真心英雄,你们打出了一种威风,天津日报人的一种威风。

  我在这个报社工作十七年了。1983年秋天,我从天津师范大学毕业后就来到日报社,我是《天津日报》看着长起来的,是被日报的老同志一点点扶到这个位置上来的,是从写“本报讯”开始的。我真心地希望这张报纸强盛,是真正权威、真正一流的报纸。经过1998年到2000年三年的推动,天津日报办报整体水平有所上升,你们对天津日报一个亿的支持,你们挺进报业市场的决心和朝气,你们所有的工作,都使天津日报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合力。

  今年,我们已经到了竞争的关头了。《天津日报》怎么做?《每日新报》怎么做?所有的牌都已经摆在桌上了。你们打出了一种威风,你们充满朝气、充满了奉献精神、充满了市场意识,有“必攻不守”的高贵品质和人生境界。时代发展到今天,报业的市场壁垒已经没有了,贫富悬殊越来越大,“入世”的挑战已经到来,靠守是守不住的。在中外战争史上,靠守打赢的战例有多少?所以,你们这种必攻不守的性格非常可贵。你们是在做一件大事,中国传统的报纸就是《天津日报》的样子,因为它是市委机关报,虽然它也有生存危机,但它只能这样,它的机制应该活,应该充满竞争活力,但它不能有太大的改动,它是规定好的一件事,是规定好的一支舞曲。《每日新报》不是这样,虽然去年编委会在《每日新报》的整体思路上确定了:《天津日报》做好,《每日新报》做大。向市场进军、向读者要钱。新闻做碎、报纸做厚、广告做精、发行做大、投递做早等一系列好的思路。但这只是一种思路,缺乏理念的整合,缺乏实践的加工。但现在它已经上升为完全市场化的机制,是经过市场锤炼后的升华。所以,我感谢你们,你们做了一件大事,做了一件好事。你们正在做代表发展方向很前卫的报纸模型,这种模型不但好看,而且好用。很符合现在时髦的一个词——“新经济时代”。

  我欣赏一个词叫“转型”。你们改版非常成功,但我更关注和更能吸引我的,是你们这种操作的东西、理念的东西、打破常规的东西、逆向思维的东西。你们给了我太多的教育,我体会很深,你们这些东西跟其他报纸比,优势在哪?在观念上、在操作的理念和层次上、在整个思维方式上都比他们超前了不是一步。“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你们的决战并不单纯仅仅在这张报纸的市场上,我虽然关注你们的发行,但我决不在乎你们一城一地的得失,相对于你们的成绩和得失,我更看重你们的操作路数、你们的理念、你们的行为方式。比如广告给我一个亿,那只是一个数字,但是你们这个模式,却给了我一个概念。我不太看重物化的东西,我看重的是它涵盖的东西。这就是一种很可能使我们天津日报由此走向多元化投资的道路。这条路说小了,是一种比较纯粹的市场经济,说大了,它完全符合党的十五大精神。我很看重这些东西,我特别希望你们在保持朝气、保持青春冲动的同时,更注重实实在在、合乎潮流、符合市场的操作方式和行为方式。《每日新报》从襁褓里出来,除了带着你们拼搏过的鲜血和眼泪之外,没有任何旧体制、旧机制的痕迹,是一种全新的东西,没有任何的羁绊和束缚。你们是每日新报人,我很珍惜这个“新”字,这就是你们的面孔,你们的精神状态,这可能就是你们最后取得成功的关键!

  今天,也给大家提点要求:在新闻上,媒体需求历史性地决定了媒体的成败,媒体已经走向了买方市场。所有的报纸都有三个特点:规模扩张、个性突出、层次提高。在报业市场上已经打破了壁垒。个性的表面有一层操作的色彩,但灵魂深处是那种创新的意识。所以,我的第一个希望,是希望你们能保持这种朝气,这种青春的冲动,保持创新的活力。

  第二是完全的市场意识,什么是市场意识呢?这是你们办这张报纸起决定性的两个支点,必须按市场去运作,第一是发行,第二是广告。从形式和版面上,你们可以看看《今日美国》、《纽约时报》,翻翻《东方日报》,他们的新闻是在广告的绿野山谷、碧水清泉之间。优秀的报纸是在广告的山川碧野之间穿行,是被许多设计精美、有着品牌优势的广告包裹着的优秀信息。关于信息,我要补充一点,现在的新闻有点问题,现在读者之于信息,不是不足,而是过剩。由于因特网的出现,信息垃圾比优质信息要多、量要大(这一点将来在例会上我要讲)。因此《每日新报》必须保持信息的纯度。要特别强调新闻质量,新闻的有用性。要树立鲜明的《每日新报》个性。数字化时代与工业文明、农业文明的区别在于规模化和个性张扬,而后者(个性张扬)是这个数字化时代最为鲜明的特点,这种变化不仅要改变我们的生活结构、价值观念,而且,它很可能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在《新华文摘》上不断登出经济哲学,这种个性是这个时代最突出、最灿烂、最充满诱惑的那张面孔。必须要强化鲜明的个性。《每日新报》从开始创刊就很有个性,一定要保持这种个性,这是你们最珍贵的东西。现在《每日新报》的新闻分出流儿来了,做得也很好看了,版式也规范点了,总的来讲还可以,但还要寻找自己的个性。《北京晚报》就个性鲜明,雅味、京味、现代味十足,版式活泼、信息量大、服务性强。《新民晚报》几十年不变,这个不变也形成了自己的个性。它的夜光杯、新闻版、人物版,一看就是非常地道的编辑在做。

  市委书记张立昌同志在昨天的宣传会议上特别强调要讲政治,重申政治家办报的原则。在此《每日新报》不能例外。在我们这片土地上,所有的报纸都是新闻纸,更是政治纸。我们是市委机关报,更要有政治意识。你们可以进行市场化操作,可以用朝气来感染这份报纸,但是一定不能出圈,这是《每日新报》命运所在。一定要把准政治方向,要有政治敏感性和政治鉴别力。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不稳定不安定的因素,不是减少而是增加了,在这种时候我们要坚持几条:1、必须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因为我们是党报,必须这样。2、处理任何新闻、任何版面,首先绷紧的应该是大局这根弦,要特别反对单纯军事观点和游击习气。《每日新报》充满活力、充满朝气,但游击习气也有点严重。我赞成你们竞争新闻,但要以政治家的高度来审定版面。3、作风正、纪律严。一个优秀的报人,尤其是一个优秀的党报工作者,或者是一个纯粹的新闻工作者,他一定要遵守职业操守,一定要有好的作风,一定要守着新闻这份德。我当初到报社来报到,领导对我说,这是《天津日报》,是市委机关报,报纸要求你们做到两条:第一、不允许有任何个人的声音。第二、不允许有任何嘈杂的声音。大家做得很好,但一定要守纪律。一个事业要成功,一个单位要成功,一张报纸要办成,除了朝气、活力、创新精神以外,更要有铁的纪律。这是我今天特别强调的一点,千万不要给自己找麻烦,不要给来之不易的《每日新报》找麻烦。这是最重要的。办报一定要讲政治性,政治家办报的原则和党性原则是我们这张报纸不能离开的。

  说句心里话,我很感谢大家,我很佩服大家,我也很爱大家。我为有这样一张报纸,为有你们这样的同事,为有你们这样一些朋友,为天津日报拥有你们这样充满朝气、代表未来的力量,感到由衷的骄傲和自豪!

  马上就要过春节了,我代表社委会和编委会,在感谢大家一年艰苦奋斗的同时,祝大家在新的一年成功了还成功,成熟了再成熟,成长了再成长,幸福了还幸福。谢谢大家!

  (2001年1月18日根据录音整理)

  《每日新报》是天津报业的一面旗帜——在2002年《每日新报》年中总结研讨会上的谈话

  1、《每日新报》是天津报业的一面旗帜

  《每日新报》(以下简称“新报”)在这半年和过去的一年非常好,报纸的风格越来越突出。我认为新报现在已是天津市或者天津报业市场的一面旗帜,而不仅是天津日报集团的一面旗帜了。我分别在香港、沈阳参加活动的时候都讲了新报的理念和新报的发展。新报在机制上有一整套新的办报经验、理念,可以让人总结、体会、感触的东西很多,这个留待以后慢慢地总结、提炼、升华。总之《每日新报》是天津报业拿得出手的一张报纸。新报去年上了一个大台阶,今年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的徘徊,我很着急,但是很快就挺过来了,所以有很多值得总结的东西。说实在话,我为我们的新报感动!

  2、加强队伍建设、制度建设

  观念和思路一旦定下来了,很重要的就是班子。新报有很多思路,操作方式以新为主,已经形成了独到的优势。但最重要的还是队伍,还是班子。新报这两年让我体会最深的,不只是发行报纸和广告,更在于你们的队伍。我形容新报的队伍是青春如火、豪情万丈。新报出了一批名记者、名编辑,比如李冰,去了南极。还有像阿莱的“倾诉空间”,门莉娜的“经济报道”,刘长惠和韩晓波的“每日新说”。新报是一支有活力、有竞争力的队伍。让人留意、让人重视。

  但今后还要从严建设,我在报社中期推动会上讲过,要把创业的人放入制度当中。思想工作、行政干预毕竟有限,新报本身必须加强队伍建设、制度建设。要从江湖组织走到公司管理。管理以人为本,要管住,不给人以犯错机会;尽量降低“摩擦成本”;平均主义不行,但制度要透明。你们该更爱护新报形象,爱护这个班子和这支队伍,兢兢业业办报,一心一意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

  3、《每日新报》到了发展的关键时期

  新报经过两年多的时间,现在到了发展的关键时期。影响和效益还要冲上去,做大做强还不够,风格还需巩固,经验还需提炼。新报需要进一步办好,不能仅仅满足于天津,我们要走向全国,目标锁定在全国大都市报的位置和高度上。

  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新闻的趋同及时效使我们新闻把关人的角色退化。做新闻更要求一种声音、一种态度。所以我讲,新的办报理念就是“深度制作”——新闻背景、细节、深度、态度、文化、语言。新报现在新闻快,深度细节把握得还不错。但我想这深度还应包括态度、个性。新报定位是主流媒体,大众新闻,它反映的是市民文化,更该是天津文化。像“倾诉空间”、“每日新说”专栏很好。新报就是要有态度、有立场、有表情。

  4、收购《天津青年报》

  我个人认为,这几年的几个成功的决策是:办新报、办报亭公司、办《假日100天》、收购《天津青年报》。任何重大决策其实都具有挑战性和危险性。决策正确不意味不付出代价,要有一个好的结果,要经过很长—段的努力。我对报纸有一种近似宗教般的信仰和虔诚。《天津青年报》的成长也会有个过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这个话我早在新报刚创刊的时候也说过的,那个时候新报就是整个日报社的一号工程,正是因为有了全报社同志齐心协力的支持,强有力的支持,才有了新报今天的局面。现在我们又有了《天津青年报》,它就是一号工程,它搞不好,整个日报社,包括所有的子报,也都过不好日子。《天津青年报》初期很可能进入亏损期,但这是运行和发展中的亏损,可以容忍。全体子报的命运都在日报集团这只大船上。《天津青年报》的命运,也许就决定着各子报的命运。

  我对新报感情一直未变,无论从感情上还是从新报与我深层次的共鸣上,况且我还是新报的总编辑。我多次讲过我负有看守、永远支持新报的责任。我也是新报人,我是新报的总编辑,我非常地热爱它,它是我生命的一部分。

  5、整合是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做大做强新报的任务还远未完成,新报绝对不是只满足于做天津市的一份大报,要把目标放在成为全国的一张报纸,向全国一流报纸的水平看齐。这里边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把创业者放在制度中去”。整合报社的资源,是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集团化的要求,这里边有一个“交易成本”的道理。经济界许多学者研究出一个成果,说第三世界国家、欠发达国家和地区,为什么搞不过发达国家,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交易成本”太高。与此相对应的还有个“摩擦成本”,也就是各种人事关系的运作当中消耗掉的各种资源。整合的目的就是降低这些成本,保证不出问题。我是发誓要将改革进行到底的,做到这些,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制度。

  6、在一个团队中,全局观念至关重要

  事业的成败全局观念很重要。新报是日报集团的一部分,是大家庭里的一分子。无论它如何上升、发展,新报人都要时时刻刻认清:没有日报集团整体的支持,没有市委领导的关心,没有社委会的支持,没有老北方市场导报的积淀,就没有新报的今天,新报的全体同志对此要非常地清醒。这种清醒是太重要了!新报是“天津日报的新报”,这一点至关重要。我们日报集团要做到“一个声音、一面旗帜、一个好心态”。

  插话一:要有“京津一体化”概念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专家们议论的,将来磁悬浮列车一成功,从北京到天津就二十分钟。竞争很残酷。如果北京出钱买你《天津青年报》,也要出份早报,怎么办?必须得多研究内部和外部环境。北京一位老总就对我说过,新报幸亏在2000年出来了,要是再晚一步,北京的报纸肯定要进来了。照这么说,也可以说新报保卫了天津的报业市场。

  插话二:《每日新报》半年来最大的进步是在深度方面

  我说新报半年来最大的进步在哪呢?是在深度方面,这是指的什么呢?新报最一开始的优势是快,天津市,有时乃至全国,有个什么要紧的新闻,第一时间经常能看见新报的报道,这是优势。再一个就是策划优势,策划实际上是对过去传统意义上的纯客观新闻理念的一种解构。由于网络的产生,技术的发展,把人在这里边的作用给弱化了。人在这里还能做什么呢?就是立场,就是态度,就是表情,就是个性。我觉得新报半年来最大的进步是有声音了,有立场了,有表情了。这个“声音”不仅体现在“每日新说”专栏上,在具体的一条条新闻上也体现着,这就是我说的深度。

  插话三:如何面对新闻趋同化

  现在新闻素材的趋同化特别明显,拿到过去传统意义上的独家新闻很难很难。“9·11”一出来,全世界的媒体都做,哪有什么独家新闻啊?别说这么大的事了,就是小得多的事也难有独家了。所以我觉得独家新闻这个概念相对变得不是特别重要了,重要的是深度制作,强调的是信息处理上的个性化,信息处理的个性就是需要有立场、态度、表情的。

  插话四:《每日新报》应有的“四大追求”:声音,个性,文化,语言

  我给新报的办报风格提四点要求吧。第一个就是要强调声音,也就是刚才我说过的立场、态度、表情。第二个是要强调个性,个性是什么?个性是—种状态。第三个要强调文化,我特别指那种前卫的文化。我为什么表扬马驰,马驰写的石康,我一本一本都看过,《支离破碎》,《晃晃悠悠》,《一塌糊涂》。我建议大家看看孟京辉,看看《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死亡》,看看小剧场话剧,看看《切·格瓦拉》,看看达利在世纪坛的展览。我希望新报的同志们,在任何时候都不要以一种伪道学家的面孔来批判或攻击这些文化现象。第四是强调语言。好多事情最后看哲学,哲学发展到现在已进入一个强调研究语言的阶段。这和我们传媒关系很大。我认认真真地看了加拿大传媒学者麦克·卢汉的书,不得了,麦克卢汉当年的预言全都应验了,他很超前。他强调语言,他有句话对我影响太大了——“使用者就是内容!”是啊,你的报纸办得再天花乱坠,看的人跟你想的不一回事,你的内容是什么呀?语言,话语体系,包括语境,这些都很重要。说到底,如果新报在这四条上都下了功夫,都做到了,这张报纸的前途就不可限量,就有大的发展,就会成为大众新闻纸的基础之上的一份更有力量的话语权威了。

  插话五:把每日新报团队建成“通用汽车”

  我最愿意把新报建成“通用汽车”,意思是谁来开都成,都能开得又快又好。我讲的“通用汽车”就是制度问题。一个单位,只有某一个或几个人玩得转,换别人来就干不下去,就得散架,这不是个好单位,不是辆好车。好车靠什么,靠制度。让江湖变成企业变成公司。平均主义我不干,像鱼缸一样透明固然是一种理想,但不能不追求这个理想。

  插话六:坚决不搞有偿新闻

  不搞有偿新闻这一点非常重要。只有那些发行量不多的报纸,市场占有份额不足的报纸,在社会上影响不够的报纸,才会去搞有偿新闻。新报不能这样,新报的份儿已经到了根本不需要搞有偿新闻的地步。有偿新闻,失真新闻,伪新闻,砸牌子,跌份儿,报纸还是要尊重人,要回归人性,开型小的报纸不是小报,影响不能小,办事不能小!

  插话七:给出口不给出路

  我不赞成“给出路”这种说法,我宁愿说“给出口”,用制度说话,让制度显示清楚:这有路牌,那有通道,明明白白告诉你从哪出去,从哪离开这里。

  插话八:管严不是管死,管活不是要犯原则错误。要统一政令,凝聚人心,有效使用财力。要学会降低成本,包括财务成本。与广告公司合作中要注意自己掌握主动,自己定游戏规则,要以安全、有利为原则。广告从操作上要讲战略,要有创新思维。

  一张报纸成长的标志很大程度就是体现在广告和发行上。这里要提到经济运行理论的一个观点:经济运行质量是经济发展的标志。经济运行质量高不高有以下几个方面:1.后劲是否足。新报广告在同行一路走低声中节节攀升,发展势头强劲;2.对价格杠杆的敏感度。新报的广告价格很大程度上已经左右天津报业市场的广告价格;3.品牌优势;4.发展速度;5.创新能力。

  (2002年8月3日根据录音整理)

  一定要把《每日新报》办成真正全国一流的大报——在2002年《每日新报》年中总结研讨会上的谈话2

  我很感动,感觉非常好,为什么呢?有三点。第一,《每日新报》(以下简称“新报”)能拿出三天时间来交流沟通,不容易,新报有好的意识。第二,把《假日100天》的同志们找来交流,这也很好。第三,分组讨论,大家特别认真,我也参加了,大家没因为我在回避,很坦诚。这些天筹备集团成立,我很忙。报业集团准备开始我有点放松,方案报上去,还以为得到九、十月份,没想这么快批下来,8月21日挂牌,要准备一系列活动,百版,还想多挣少花。但我想要有始有终,所以再简单讲几句:

  一、《每日新报》的后劲在于培养“企业文化”

  新报能走到今天,说明能力、水平、朝气,证明新报作为子报、系列报已经形成自己的文化特色。就像联想、海尔这些大公司,它集中一点就是在建设企业团队、打造品牌时,文化占了主位,形成主流。我们有了几张报再加上每日新传媒和假日传媒两个公司,事业发展很快,但出现了矛盾,尤其春节前后,我感觉有点乱。这提醒了我。现在静下心来想想,除了我个人水平不高外,主要还是没有形成《天津日报》价值理念的文化,想法多、利益取向不同。这些在事业发展不大的时候没什么大的影响,但在企业上升做大时就明显了。上升空间越大,矛盾就越大,文化力量的缺陷就严重体现出来了,使事业的整体发展后劲不足。《天津日报》缺少的就是整体感。文化才是长久的竞争力。新报给我感觉,作为报纸本身有独立性,在品牌上有定位读者,有新报的团队精神、新报的价值取向。新报在保持这种风格的时候就体现了凝聚团队的重要性。

  日报干到今天,我很自豪。结束了天津日报社的严重亏损,到去年赢利不少,建成报亭公司,办成了《假日100天》,买下了《天津青年报》。

  二、《每日新报》要特别注意加强学习

  队伍建设有多方面,包括作风建设、品位、品格、品牌建设,它与文化有关。我思想上成熟是在1997年中央党校读书的一年间。学习回来我在《天津日报》一版发的第一篇《这条路子是阳关道》,立昌书记批示表扬,第二篇《精神状态至关重要》,然后是《一论创新》、《再论创新》、《三论创新》、《我们的目的是催人奋进》、《安民兴邦之大事》等等,那一年我连续发了70多篇言论。

  为什么?我在中央党校系统地学习了“十五大”的报告,我重新读了《资本论》,我第一次接触到海德·格尔、福柯等人的著作,并读了一点历史。

  我从中央党校回来后对理论的东西有点提高,我自己感觉有一个升华,原来不太懂的一知半解的不当回事的后来对我都有很大的启发,确实对我起了很大作用,这一年的学习一直影响到我的现在直至今后。我以前念的书不少,每个人念书的方法不一样,可能有人整本书看,人和人不一样,可能我的学习还比较有效率,就是理论联系实际。学习很重要。怎么学习,我给新报的同志提三条建议:

  1.多读些原著

  如果有时间的话大家最好读一些原著。这个原著无论是古典原著、哲学原著,还是现当代原著,是古典哲学、现代哲学,还是当代哲学,只要是原著它就会对你的思维有所帮助。有一种说法叫“思维体操”。海德·格尔《林中路》,列宁晚年的著作等等,这些世界级的东西几乎领跑一个时代,对思维影响很大,你必须随着它去看、去想,这跟你看那些一知半解的肤浅的东西绝对不一样。这些巨人思想的力量、语言的力量、包括逻辑的力量都会对你有很大的触动和启发,比你读其他人的文章强的多,你有时间读那些烂七八糟的东西还不如坐下,安安静静读一本好的原著,啃下来。所以大家一定要读点原著。

  2、要特别关注政治理论的学习

  今天《南方日报》在《天津日报》做了一个广告“主流政经媒体”,我非常受启发,这跟我原来想的《天津日报》的定位是一样的。政治理论的重要性不仅在我们国家,我们整个世界都逃脱不了政治问题。国家与国家的利益,民族与民族的利益,事件与事件,大事与大事,小事与小事,所有的矛盾大大小小、纷纷纭纭、错综复杂,所有的问题最后都可归结为政治问题。大家注意到“七·一”讲话,“5·3l”讲话、以后再看“十六大”,大家看看这三步沿着总书记观点的讲话,它不是总书记一个人的观点,它是一个政治家集团的声明,是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理论思维和理论创新。领导一个十几亿人的领导集团不是随便出牌的,而且我们党从历史以来指导我们民族前进的都是理论。我们打天下靠理论,毛主席的几大著名的理论:《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使毛泽东走上了井冈山;抗日战争时的《论持久战》;七大的报告;全国解放后的一系列理论,尤其是《论十大关系》,这些都是理论,都是影响时代发展的理论。市委1998年开展创新大讨论,也是从理论着手,理论的作用有多大,我可以告诉大家:毛泽东思想确立(1947年—1949年)我们从战略防御转为战略进攻。邓小平理论两年(1977年—1979年)就把我们的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就是理论的作用。还有1992年小平南巡讲话等等。总书记有三篇文章,一篇是关于党的建设,另两篇就是现在的“七·一”、“5·31”讲话,这些理论对党和国家的指导意义非同小可。我们处在一个理论、政治的时代。我国的经济建设一分一秒都离不开理论的推动。十五大提出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旗帜就是形象,旗帜就是方向”,有了旗帜就有所遵循。而十六大在十五大基础上,老祖宗不能丢,新的东西还要有,新东西是什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我们是办报的,没有足够的理论准备、积淀不行。别以为你是干小报的,你也很可能捅娄子出问题。就是不捅娄子出问题,也可能出现那些逆历史潮流的观点。如我前天讲的拿富人开刀的报道就十分不全面。大家要重视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尤其是中层骨干。我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可能比你们都明白一点、清醒一点,没有别的原因,我要求我自己:作为《天津日报》的总编辑要首先保持理论上的清醒,政治上的清醒,要加强学习。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能和市委、跟中央保持一致而且是高度一致。所以我说新报人一定要加强理论学习。

  3.一定要关注先进文化和新的思潮

  关注潮流的、前卫的文化、思潮。像当年舒婷的朦胧诗、1998年海子的诗、现在谈的“9·11”,你看这状态都不一样了,感觉总在变。思潮在变、文化在变,尤其是城门打开,新的东西越来越多。你说潮流的东西对我们的读者影响有多大,未来的一代、年轻的一代常常被这些时尚的潮流的也包括伪文化的东西所左右。现在好多东西都出来了,很多潮流的东西我们都要知道,去年的《流星花园》、《蜡笔小新》,还有近来流行的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这个剧实际讲的不是一种男女心理,而是社会心理,它对窗帘、灯光,对图片的强调,电视也在强调设计。像达利展览,行为艺术等等,要研究这些东西。我们做媒体的,要对思潮、文化、潮流进行分析辨别,最先了解它认识它,才能从容对付。而所有的这些东西都有一个领头的,就是哲学。需要有个历史唯物主义,还有一条,说得比较空泛一些,即古典的、现代的、当代的哲学统领当代思潮。我有一段时间身体不好,心情不好的时候就读哲学书,真能念出乾坤倒置,而且这种能获得的力量不是其他的书籍、其他的东西能给你的。它给你一双能够准确认识世界、分析世界的眼睛和目光,一种思维方法。所以学习很重要。我希望新报加强学习,你们不是办一份小报。

  三、一定要特别爱护“每日新报”的品牌

  必须爱护新报的品牌,它是大家用血和汗换来的,要格外地珍惜。它是天津日报的一个梦想和理想,它已经成为一个优质品牌。大家不要把它当成一张小报,也不要把它当做一个简单的工作。它已经是天津日报整体事业的一部分,甚至是我们这个事业中最鲜艳的一面旗帜。它也是我们个人实现价值的一个事业、一个栖息地、一个平台,所以你要特别爱护它。让它越来越好、越来越亮、越来越有影响。

  刚才我说文化、学习,我们一定要保持一种好的品位、好的品格。三年前流行一本书《格调》,大家可能看过这本书。所以我想无论一个人、一张报,还是一个单位都必须保持一种好的品格,好的风度。我曾看过一段话:人的一生最终的较量不是身体、不是金钱甚至不是智慧,而是品格的较量。那么一张报呢,一个企业呢,它也是品格的较量。保持一种什么精神、一种什么作风,一个团队、一张报纸体现一种什么风气、保持一种什么文化素养,综合起来就是品格。说简单点,就是正气。要让人感觉到这是一张充满正气的报纸,一支充满正气的团队。这次“5·31”讲话江泽民讲的三气中有“浩然正气”,有首诗讲“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所以新报一定要讲正气,一门心思在报纸上,一门心思在工作上。人不可能没有欲望、私心、个性,但这些与培养树立一种正气不矛盾。我也有私心、欲望、个性,常人有的毛病我都有,甚至我的个性有时还叫别人没法接受,但这不妨碍我树立一身正气。有了好的品格、有了这种正气,谁还能打倒新报。

  我们要爱护新报这个牌子。我们“每日新报”的牌子含金量大,将来谁想要冠名权,想使用它得有三条:第一这个企业得够份儿,就是得足够强大;第二想冠名的题材得足够好;第三就是钱得足够地多。咱们这个牌子得管起来,“每日新报”不能随便使用。人不可能没有私利,但在大事把握上要把“义”放在第—位,要把“仁”放在第—位,把事业放在第一位,把大家摆在前边。这些都放好了,有点利益是应该的,我们也不能白干,现在没有钱也是不行的。要擦亮、维护新报这块牌子,保持纯度非常重要,坚决消灭有偿新闻,因为我们办的不是份小报。

  我是一个善始善终的人,我感到新报发展很好。大家都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至少在座的同志,新报的前途就是你们的前途,新报的未来就是你们的未来,大家也都绑在了新报这条船上了,你们要爱新报,爱津报集团。一定把新报办成真正全国一流的大报,就像谈到《新民晚报》、谈到《南方周末》、谈到《北京晚报》那样谈到《每日新报》。

  (2002年8月5日 根据录音整理)

  山登绝顶我为峰——在2003年《每日新报》表彰庆功大会上的即兴讲话

  我的声带手术后还不让太多说话,所以也不说空话了。大家看到了,今天在家的社委会、编委会同志全部出席了这个会,同时,大家也看到了,集团召开这么一种规模、档次的表彰会,只有《每日新报》(以下简称“新报”)。我张建星这个人是个有性格的人,我愿意做一些我认为是正确的事,我在原则问题上从不含糊,当然也更不愿意做含糊的事。我不太在乎什么其他的评论和议论。当然,给大家钱很少,相对于我们的事业发展,相对于新报做出的贡献,相对于我心里的梦想,想表达的那种东西和表达的那种感情,还不算多。那么,在去年的基础上,整体重奖270万元,在天津日报的历史上它是第一次,奖给编委会、奖给集体150万元,奖给邓效锋同志50万元,奖给新报广告部70万元,与其说这是为了表达社委会、编委会对你们的充分肯定,不如说这是我们想做出一份姿态,或者想表达这么一种意思,在天津日报的发展史上,在天津日报未来的发展道路上,谁做出了贡献,谁的贡献最大,谁就是真心英雄,就要重奖谁。

  我相信这件事在天津日报会有影响,但是我又相信,它不会给更多的人带来不公平的那种刺激。为什么?我觉得有三点:一点就是天津日报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那么一种竞争的氛围,一种很好的状态,一种鼓励先进、奖励先进、推出先进的精神;第二,新报的事情做在那里,新报的事业发展摆在那里,新报的成就摆在那里,这种事业、这种发展、这种成就是无可争议的,它所以无可争议是因为新报的今天既是天津日报全体职工共同拼搏的成果,更是在座的每位新报人这四年多,从2000年到今天付出的全部心血,所以这样奖励,就是为了承认、尊重、赞许、褒奖这种奉献,这种贡献和你们付出的心血,这是第二;第三,这么一种形式,这样一种决策,这样一个表达方式,是想在天津日报报业集团造成一种力争上游的氛围。那么我想,社委会召开今天这个表彰会,采取这么一种奖励方式,是经过认真研究的。当然我说,钱是有限的,是可以算清楚的,但我觉得这个世界上有两笔账是不能算的,一笔就是良心账,一笔账是感情账。那么,你们付出了良心账,这笔帐算不清楚,那付出多少,多少个日日夜夜,承受了多大的压力,我作为天津日报报业集团的社长、总编辑,我作为你们其中的一员,我也作为新报的总编辑,我心里非常清楚。但是这笔良心账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那么另一笔账刚才说不能算,就是感情账,我们之间的感情,同志们之间的感情,集团融入的那种感情,怎么算呢?刚才我听了几位同志的发言,特别是王晓鸥的发言,特别感动。

  我感动在哪里,她融入了一种和我们这个事业不可分割,和我们经历的道路不可分割,和我们付出的感情不可分割的那份感情。所以我想,这是今天我们开这个会我想表达的第一层意思。我想,2000年创办的《每日新报》发展到今天,我们现在可以说,《每日新报》已经是一张以“主流媒体、大众新闻”定位的一张成熟的大报。其实这个话,我在去年的时候也讲过,在去年之前的一次研讨会上也讲过,但是今天的事实和成就,大家的努力证明了这一点。我觉得标志这种成熟和地位,大致有那么几点,刚才大家发言的时候想了一下,这张报纸经过几年的打拼,最重要的是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个完整的、鲜明的、成熟的风格和个性,就是每日新报已经完全不同于其他报纸,尽管它是一张新闻纸,但它是每日新报的新闻纸,那么这个风格和个性很可能是其他媒体、其他报纸从头到尾都学不来的,它是新报用这几年的时间打造的这么一个或叫品牌的这么一个风格和概念。那么,新报的这种风格里面还有几点非常重要的,我觉得特别重要的,第一是尊重新闻规律,第二是坚守新报的定位,第三是有超强的新媒体的策划能力,这是我说的新报成熟的标志第一点。

  第二,我觉得作为一张报纸来讲,作为新报来讲,它更为突出的一点,就是比这个风格还要突出的一点,就是它形成了一种很好的团队精神。那么由于这种团队的精神和团队的状态,由于在座的这么一支好的团队,它保持这么一种好的精神风貌,这么一种精神形态,它不但形成了团队精神,还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人才。那么,我这儿可以随便点一下,当然我记不住太多的名字。在我身边比较熟悉的,都已经是领导了,牛一兵、周湘华、邓效锋、王耀强,我可以毫不客气地说,我相信,在座的主席台上的这些同志也承认,至少我点出的这四位同志,已经是天津新闻界的精英,他们的创造力,他们的水平,他们的智慧,不但在天津新闻界许多人不可比,甚至在全国新闻界也是拿的出的。我说这话是很负责任的,因为我还是比较了解全国新闻界状态的,因为我经常跟这些好的报纸媒体的老总在一起,也经常讨论人才的问题。你比如邓效锋,你不能不服啊,我并不是说,他带着广告这个团队和新报的同志一起努力,拿出了这么一个辉煌的数字。这个数字也是有限的,新报上升的空间很大,我就说他对这个事业的投入,对这份报纸的感情,以及由此调动的、焕发的、挥洒出来的那种智慧,那种能力,那种水平。我们还有很多记者,比如我熟悉的,李冰,还有很多同志。刚才讲了,表彰的那些同志我看了看,马驰的稿子,孟童的、阿莱的东西。还有你们很多同志,包括我熟悉的同志,这不仅是天津日报的人才,也是新闻界的人才,或者说是我们新报最大的财富,包括还有马健龙和北京记者站,这是我说的第二点,这标志着新报的成熟,团队精神,人才梯队。

  党的十五大提出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当时我正在中央党校念书,叫“精神状态至关重要”。1998年,我从中央党校毕业,我们这几位,张颖、小曹、王宏、小牛,我们一起干的时候,我写了一篇很重要的言论,也就是天津创新讨论开始的那篇言论,标题就是《精神状态至关重要》。这就是我说的第二点,有状态,有人才。

  第三点我觉得更重要,就是无论是办报,还是经营,无论是策划,还是活动,每日新报的所有报纸运作,包括经营在内,都充满了并保持了一种创新的活力。它的创新精神已经是新报的一种标志性的精神,已经是新报的这个团队精神状态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是我们新报未来发展制胜的和必胜的武器。所以我说,怎么看这张报纸是不是成熟,是不是一张大报,就这三点。

  那么,新报已经是这么一张成熟的报纸,有这么一支成熟的队伍,有这么一个好的状态,我由此有这么一份信心,就是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在天津媒体中的竞争力怎么样?它在2004年到2008年,就是天津整个第二步走战略的这么一个过程当中,就在我们整个人均GDP突破3000美金之后,这么一段艰难攀升的状态当中,天津日报报业集团在全国的报业市场,在天津的报业市场有没有一个它应该有的位置?它能不能保持这三年多到四年时间这样一种一路前行,无可阻挡的锐气?能不能保持这么一种得之不易,但已经得来的领先地位?正是看了大家,看了新报的同志,看了新报的业绩,我跟大家讲,我充满信心,正是看到新报,看到你们,我的内心一片光明!我相信天津日报的未来,2004年到2008年,将超过它的1999年、2000年到2003年。当我们2008年,再回过头来看我们走过的这几年,这极不平凡的几年,我们将彼此会心一笑,感到那只是我们一个积累、形成、初始的状态。我这个人不愿意把话说得特别满,但我可以跟大家讲,就是因为有新报这么一支团队,因为有新报这个班子,我对天津日报的未来充满信心!这是我要讲的一个部分。

  第二个部分,给新报的同志们提几点希望,这个希望是我发自内心,也是作为新报人与大家共勉的想法。前两天,技术处和总编室都给我打印了一个西祠胡同的帖子,我相信大家都看了这个帖子。我批给了小牛、湘华、小邓还有王耀强同志。我跟大家讲,意见未必不正确,也不是一点道理没有,说的也未必不是心里话,但我本人十分之鄙夷这种方式。我是比较讲究定好时间,定好地点,面对面,不背对背,可以开价,也可以不开价,直来直去,明来明去,真刀真枪的。我对新报如有不满意的地方,我跟牛一兵、周湘华从来是直言直去,这点一兵可以证明。我从来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包括对某些同志的意见。社委会班子的同志都在这儿了,这几年我和大家共事,大家之所以还能容忍我,就是因为我还是很真实的,这就是我说的光明磊落。我不是说现在数字化时代,终端为王的时代,我不是说我要限制这种BBS,这种在网络上抒发自己感情的必要,但我总觉得缺少一份磊落。缺少一份磊落必然缺少一份大度,自然缺少了一份做人做事的大气。如果你直接跟我讲,直接给我写信,我很可能对你大加称赞。相反你采取这么一种方式,反而给了我一种一了百了的轻松。做人要大气,要讲人格。我严厉地批评这种做法,你这么讲了几句极不负责任的话,新报的广告额和发行量丝毫未损,这些同志还在茁壮成长,我们的事业还一路阳光,我们放的还是“真心英雄”,你说你是不是此时此刻感到心里有点晦暗。

  我自己有那么几条对大家的建议:一定要加强政治学习,提高自己的政治素养。这句话我反复说,我再跟大家讲一次,绝对不是一句空话。提高业务素质非常重要,更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政治素质,这个政治素质也不要单纯地只想它是三项教育、三个代表、二为方针、十六大精神、八届五次全会精神,它是一个综合的政治素质,它包括政治品质在内。刚才我讲这个,它属于政治品质范围,它不是人品,人品多不咋地,那是你个人的事,当你一上网络讲出那个话来,就是个政治品质。加强政治学习,提高政治素质,提高自己的修养,这是我们这个团队和每个同志立于不败的最关键的。

  第二,我想强调,一定要保持这种团结向上,奋力拼搏的,就是我们常说的必攻不守,敢打必胜的这种团队精神,可以说这是你们身上最可贵的一种东西,是我们这个团队最宝贵的一种东西,一定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我们这个团体,一定要像爱护我们的家庭一样珍惜这个团队,一定要使我们的团队始终保持一种团结向上的朝气。我可以多说一句话,这么好的一个团队,我所有做的事情,都是为了要保护这个团队,我不能容忍有任何一件事情,任何一种可能,任何一种风气影响到这个团队,毁了这个团队,哪怕是对这个风气有一丝一毫的浸染和影响,我都不允许!这个团队是属于天津日报报业集团的,我个人跟这个团队有那么深的感情,这么一种历史的渊源,就从我个人感情上,我也不希望,不允许这个团队精神受到一丝一毫的污染和影响。

  第三,我希望保持新报创新的活力和竞争的状态。我们的时代已经进入了二十一世纪,这个时代最突出的我认为有三点,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两条,大家总听经济全球化,这是一条;第二句话,科学进步,突飞猛进;还有一句话,就是由于数字化和信息化,它的竞争已经进入一个全新的境地,已经扩大到了整个儿的范围,没有边界,没有区域,不设地点,不打招呼,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包括传媒竞争。所以我希望大家一定心里有一份竞争的压力,一定要有很强的竞争意识,一定要时时刻刻意识到竞争对手在时刻盯着我们,研究我们。

  第四点希望,怎么保持创新的活力和竞争的态势,关键是要戒骄戒躁。在创业初期,在打拼市场的开始,在一个团队刚刚集结的那一段时间,都是最好过的。最难过的是当一切事情都已经顺理成章,已经优势在手了,取得了很多成绩了。老人家为什么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在全国解放前夕,特别强调戒骄戒躁,保持清醒的头脑?为什么在党的十六大之后,胡锦涛同志率领书记处的全体同志先到了西柏坡,再次提出了“两个务必”?这都是有深刻原因的,也是有历史教训的。很多事情很难逃脱一种周期,一个怪圈。老人家讲了戒骄戒躁,讲了“两个务必”,意识到我们党有可能在执政之后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消蚀我们党在建党初期,特别是在延安时期形成的那种好的状态和作风,那种生命力和战斗力。老人家尽力去做了,但最后没有做成,险些进入崩溃边缘,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么一个历史性的评价。这个问题还非常危险在什么地方,就是一种骄和躁,它不但同时而来,接踵而至,常常是在你不知不觉中产生膨胀,当你发现的时候,已经晚了。我讲的不是一个寓言,是一个现实;我讲的不是可能发生的,是已经发生过的;我讲的与其说是一种历史的经验,不如说它是一种历史的教训。这种教训它可能发生在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可能发生在一个单位、一个人身上。我也特别建议新报自觉地找自己的问题,你们自己得总结,冷静,我们跟对手比,我们跟自己比,我们中间出现什么问题,还有什么大家有意见的,也可以跟我提。戒骄戒躁,这是第四点。

  第五点,也是最后一点希望。任何时候,坚守新报的定位,就是大众新闻,主流媒体,贴近老百姓,贴近市民生活,放下架子,双眼向下,就是为读者服务,为普通的读者服务,就是当初我们定的那种定位:把新闻做碎,把报纸做厚,把广告做精,把发行做大,或是说,把市场做大。事实证明,我们的定位是正确的。我们老太太总嘱咐我一句话,这和办报定位差不多,就是你什么事都可以忘了,什么事都可以不记得,就是不能忘了自己姓什么。坚守定位,它是就一张报纸的规律,就一个市场的份额,就一种竞争的优势而言的一种定位。我相信刚才同志们引用的那句古诗,“山登绝顶我为峰”。这首诗是林则徐的。问题是一定要登顶,问题是你还没有登顶的时候你就以为自己是峰了,那非栽跟头不可。那么怎么登顶,什么是我们的登顶,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为峰?至少我刚才说的那五点,五件事,是非常重要的。我相信泰山十八盘,每日新报已经走了九盘了,后面九盘山陡、路滑,有风有雨,但一定充满了刺激,充满了新鲜感,充满了感召力,充满了一种让人跃跃欲试的,就是让人奋进的那种欲望张扬的那一种诱惑,是充满了一种点燃人内心活力的诱惑,也充满了一种未来对我们不断召唤的诱惑。希望大家,我也相信新报的同志们、同事们能够团结拼搏,戒骄戒躁,坚持创新,勇敢地登临我们事业的最高峰!

  (2004年1月19日 根据录音整理)

  相关专题:《每日新报》创刊5周年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