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水无香――法官宋鱼水的故事之三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5日10:31 黑龙江日报 | ||||||||
宋鱼水出生在山东蓬莱一个距县城约60多公里的小山村。11岁那年,家中突遭大变。父亲和孩子一向依赖的母亲突然腿动不了卧病在床,做家务和照顾弟弟们的重担完全落在宋鱼水身上,她因此甚至一度辍学。 那种陷于生活困境的难受感觉,一直牢牢抓住她,并在她心里生根。许多年后,童年经历的影响非但没有被淡忘,反而升华至一种自觉的职业和人生动力。
与宋鱼水认识的人描述她时用得最多的形容词是“朴实、谦虚”。好友马秀荣干脆说,“她是个典型的中国妇女”。 体尝过生活最真实的苦与痛,宋鱼水觉得自己根本伪饰不了,根本骄傲不起来。 她的外表与人们想像中的法官形象有很大差距。毫不凌厉,温婉和煦,即便是法袍加身的审判庭上,也从不疾言厉色,咄咄逼人。 她说,我自己曾是弱势群体中的一员,希望所有的人能受到平等、公正的对待。对那些困境中的人,我总是很容易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激起尽百分之二百努力帮助他们的冲动。 此情至真至深,几乎成为本能。某天,面对众多年轻记者,宋鱼水在解释自己为什么常常不厌其烦、连续数小时倾听当事人的陈述,乃至包容他们的激烈情绪和语无伦次时,突然一反常态武断地摆手说,“其实,你们不会真的明白我的感受。”那一刻,她看起来无奈而惆怅。 宋鱼水最有名的庭审风格之一,是无论时间多长,当事人的身份和举证能力如何,永远目光直视对方。一位律师说,法官是知识含量很高的职业,很多受过这方面教育的人不由得会产生职业优越感,精英意识很强,过度重视技术性结果,缺乏对当事人的人文关切。 一位老作家因为稿酬问题告到法院。庭审中,这位老作家用诗一样的语言来回十几遍反复阐述自己一个观点,旁听的人打起了瞌睡。但作为审判长的宋鱼水,目光却一直没有离开当事人。直到他们没有新的说明了,宋鱼水才向双方讲解出版合同方面的法律规定,老作家仔细地听着宋鱼水的讲解,突然出人意料地说:“法官,我接受被告的方案。这事发生后,你是第一个完完整整听完我讲话的人,你对我的尊重让我信任你,我尊重法庭的意见。” 职业和个性都令宋鱼水不喜欢任何极端与过度的溢美之辞。她说,我希望成为普通人的骄傲,让他们从我这里看到希望———只要努力和勤奋,一个出身、资质平常的人也能成功,也会凭自己的能力帮助他人、服务社会。(新华社北京1月14日电)(黑龙江日报) 相关专题:中央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