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印度洋地震海啸造成重大伤亡专题 > 正文

南方都市报:我们该如何理解敬畏自然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6日10:49 南方都市报

  作者:张田勘

  印度洋海啸后,著名科学家何祚庥在《自然》上发表文章《人类无须敬畏大自然》,称“我要严厉批评一个口号,即所谓‘人要敬畏大自然’”,并强调人定胜天。汪永晨先生随即在《新京报》上发表《“敬畏自然”不是反科学》一文进行反驳,“自从有了这个口号(人定胜天)后,我们吃的苦头还少吗?”紧接着,著名科学打假人士方舟子又发表文章
“敬畏自然”就是反科学》
。媒体上关于敬畏自然的话题一时颇为热闹。

  我基本赞同汪永晨先生的观念,那种一上来就给对方戴上一顶顶“反动”的帽子,如“反科学”、“反人类”,然后以正统或正义的化身来批驳对方,并不是实事求是讨论问题所应有的正常态度,更不用说谦虚的态度了。

  所谓敬畏自然,无论是敬重、敬仰还是敬怕,都是指人作为大自然的一员,应当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其他生物,人与人的关系,因为人类不是孤立地生活于大自然中,我们与自然和其他生物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敬畏自然不是说要让人无所作为或听天由命,而是说当人这个智慧生物在改造自然并让其服务于自身时,要充分考虑大自然的规律,不能破坏自然规律,或对自然规律不能破坏得太多。比如,对于江河湖海,即使危及到人类的利益,也不能以违背自然的方式去征服它,而是应当像大禹治水那样,以顺应自然的“疏”去治理,而不是用违背自然的方式去堵。这一点,黄河三门峡水库的教训不可谓不深刻和惨痛。

  敬畏自然也不是说不要科学技术和发明创造,而是指人类在利用科技时,应当顾及其他生物的生存,以及它们与我们长期生存中所建立起来的平衡、制约、互利、互生等关系。比如,我们可以发明和利用DDT等杀虫剂来消灭害虫,以便多生产粮食满足人类基本的生活所需,但另一方面还得考虑这样的化学制剂是不是会把地球上的其他生物赶尽杀绝。如此一来,孤独的人类也并不会生存得更好,甚至会难以生存。

  敬畏自然并不是说不要利用人类发明的科技手段去造福人类、保护人类,比如使用抗生素战胜疾病,而是说在发明和使用抗生素时,不能一味指望以抗生素的力量对一切微生物加以歼灭。因为人体内既有致病微生物,也有非致病微生物,后者的存在是维持人体正常功能必不可少的要素。

  敬畏自然还指的是,人在利用科技的力量使自己生活得更为舒适时,还应当顾及到另一些人或另外一群人的利益与生活状态,因为人与人的关系归根结底也会转移到人与自然及人的生存状态上来。比如,对于自然有限的资源,一群人拿多了或消费过多了,另一群人就会获得少了,甚至得不到这样的资源,他们的生活必然陷入困境。

  然而这还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时候另一群占有资源少的人还得为占有资源多的人所造成的环境灾难来“埋单”,这是极其不公正的。比如,海平面升高是这次印度洋海啸惨重伤亡的一个重要原因。而引起海平面升高的主要原因是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过多造成的气候变暖。但在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量最多的美国,死活也不肯签署旨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的《京都议定书》。这一群人的舒适生活加剧了海啸灾难,但却要让南亚的穷人以生命代价来埋单。如果顾及他人和敬畏自然,这样的灾难和不公正就不会发生或很少发生。

  敬畏自然还指的是,人类在利用科技力量改造自然造福人类时,是以人类的利益来划分正确与否,可行与不可行的,这显然有失公允。而且,即使就科技的终极目标——揭示真理(而非把科技当作一种有用的工具)来看时,人类科技所揭示的真理也只是人所认识的真理,而这样的真理最终还得用大自然来检验。当然,人类生活的实践检验也是一个方面。

  最后,敬畏自然也指的是,人类尽管有强大的科技力量,但不能以为自己拥有了这样的力量就可以不顾一切,为所欲为。这倒不是说自然和其他生物也有制约人类的力量,而是指人类不应当用科技君临一切和主宰一切,更不应把科技当作“神”来供奉。即使从多样性的原则来看,也应当给自然留出一定的位置。就像马丁·海德格尔提出的著名困惑:在技术化的千篇一律的世界文明时代中,是否和如何还能有家园?

  相关专题:印度洋地震海啸造成重大伤亡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