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越来越紧张 白衣天使沦为受伤天使(2)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9日14:34 新民周刊 | ||||||||
病人的烦躁和医生的委屈 患者或他们家属对“救死扶伤”的医生们老拳相向,原因实在太多。对不少百姓而言,进医院除了要承受病痛,看病的过程也常常让人不快。一家三甲医院繁忙的门诊大厅里,
走进任何一家医院——尤其是二级以上医院的门诊楼,很容易听到老李这样的抱怨。上海的医疗政策是病人可以在医保定点医院内自由选择医院。地段医院和三甲医院的普通门诊收费相差无几,医院因此忙闲不均。大医院的医生4个小时里要看50个病人,不管老李们排了多长时间队,最后总是三五分钟解决问题。 即使这样,大医院的门诊医生已经忙得连喘息的时间都没有了。一位门诊医生的丈夫抱怨说,自己的妻子总要到下午 1点多才能吃上午饭,晚上8点钟才能下班,连上厕所都不得不与门口排着长龙的病人打招呼“请假”,以免遭遇白眼和指责。 但老李最担心的还是医生开出大堆药物、种类繁多的检查。除了不能判断这些药物和检查是否都属必要,更重要的是怕开支太大。 老李正当盛年时,厂里有劳保医疗,医药费报销,但身体正棒用不着;等到身体走下坡路的时候,国家医疗体制改革了,医保社会化了,卡上那一点钱不经花,也不敢乱花。原来靠政府、靠单位,现在靠自己——医药费还要比过去贵一大截子。这让老李排了近3个小时门诊后,气不打一处来。至于这个气是不是因为排队,老李说不上来。他们这一代人经历过物质样样匮乏的年代,本来有很好的耐心,然而——“我一进医院,心里就不舒服”,老李说,“我们厂退休的老师傅一见面,除了谈国家大事,就是骂医院、骂医生。”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仁济医院院长范关荣说,社会保障体系的压力确实越来越集中到医院。对那些退休工资比较低的老人来说,更是如此。现在的问题是,不管是社会医疗保险还是商业医疗保险,都不能充分有效地保障普通老百姓的医疗所需。口舌和拳脚之争,相当一部分起因于医疗费用。经济问题导致的纠纷,已经明显呈现出上升趋势。 虽然院长和医生们常常对老百姓的抱怨表示委屈,但老百姓对医院的抱怨情绪还是弥漫开来,肢体冲突、抱怨和质疑由此而生。不光是老百姓,还有媒体,连卫生部副部长高强也表示,由于医保覆盖范围小、医疗费用上涨过快和政府投入不够等原因,很多中国的老百姓看不起病。 上海一位区卫生局长对记者说,不正常的医患关系是医疗卫生领域多年矛盾积累的结果。今天老百姓的钱包对医疗费用的承受能力有限,是最根本的原因。 医保水平有限、看病难、看病贵、治疗效果不如意、医疗条件不好、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老百姓积聚的怨气向唯一可以接触到的渠道发泄出来。有时候,拳头敲打在医生头上,发泄的是对医疗卫生状况的不满。 看病为什么那么贵? 对政府卫生部门的官员、医院管理层和一些医生而言,20年来医生形象和声誉的“走跌”,他们当然不是毫无干系的,只是巴掌统统打在医生和护士的身上,有失公允。 刘俊说,“十五”期间,上海市级以上医院的基建规模达到50个亿,其中政府投入了15个亿,余下的35个亿,都是医院自筹或贷款的。 院长们都在为开源节流头疼。在大医院的院长们看来,医疗定价机制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考虑医院和医生的等级。上海的门诊已经分为普通门诊和专家门诊,最贵的专家门诊挂号费要200元,与普通门诊挂号费差了十多倍。但院长们希望的是门诊以外,不同级别的医生治疗,最好也要明码标价,拉开距离。 撇开这个很可能会遭到市民反对的想法不说,有一些成本则来自改革中的医疗体制,让人徒唤奈何。有人质疑,某些大型的先进医疗设备是不是有必要每家医院都要搞一台?区域内医疗资源的无法整合共享,造成使用效率不高、成本上升。范关荣则说,现今医院的人员结构不合理,大医院的医生宁可坐“冷板凳”,也不愿去小医院,导致人员无法分流,这是高成本的另一个原因。 范关荣说,上海的医疗技术、尤其是设备,已经基本接近国际先进的水平,用药的水平比国外更高,但国家核定的收费水平却很低。一个心脏手术,要动用2位麻醉医生、3位手术医生、2位手术护士、1位巡回护士,还要有1个人操纵体外循环机,但国家规定的手术费上限是3500元;三甲医院一天的床位费是36元,这些费用都远远低于成本。 而作为公立的、非营利性的医疗机构,2003年政府补贴给类似仁济医院这样的三级甲等医院2000多万元,只占到总支出的3%多一点。 政府补贴不能弥补医院的成本缺口,上海的大医院仍然在扩张规模:买土地、造房子、买设备——对院长们而言,扩张规模有很多理由;医院的日常开支也日长夜大,于是,由老百姓埋单的药品差价,实际上成了政府对医院的一种政策性补贴。 事实上,满心懊恼的不光是上门看病的人,还有给别人看病的医生。医疗行业的辛苦人所共知:多数医生应在早晨7 点半上班,而不能在下午5点钟下班;多数医生在简短的午餐后必须立即回到工作岗位;医院要求,主治医生对自己所管的病人若有需求时必须随叫随到,不管白天黑夜;住院医生原则上应24小时住在医院;每周工作60小时的医生不在少数,节假日加班已是“行规”,而3倍的加班工资只适合医生以外的行业,相当多的医生年中无休。但医生的报酬之低与普通老百姓对医生的印象不符。实际上,范关荣透露说,一个医学博士经过至少10年的专业训练后合格毕业,他在医院里能拿到的全部收入,每月差不多2500元。这个其他领域的博士不可想象的数目,多多少少也与巨大的成本需要消化有关。 作为医科大学校长的沈晓明担忧的是,以目前中国医生的社会地位和经济地位,再加上巨大的职业风险和体力、脑力的付出,很难想象我国的医科院校能像多数国家一样吸引天赋一流的顶尖青年英才加盟,这显然有碍医学事业的发展,当然也不利于医学教育水平的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