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首都之窗-新浪网2005两会报道专题 > 正文

政协常委陈立群谈环路增加出口和道路标识(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0日18:59 首都之窗
政协常委陈立群谈环路增加出口和道路标识(图)

政协委员常委陈立群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主持人:各位网友下午好,经过2个小时的苦苦等待,在4点到5点钟的时间,我们终于迎来了首都之窗的老朋友--北京市政协委员常委、北京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会长、北京市百万庄园实业(集团)总公司董事长、总裁陈立群先生,热烈欢迎您的到来。

  陈立群:谢谢大家。

  主持人:陈委员的工作非常繁忙,刚会见过客人就赶到我们的访谈现场,因此请各位网友更应珍惜和陈委员一个小时的交流时间,尽可能的提出具体的问题和有建设性的意见。陈委员每年都要带着很多的提案上会,可以说是发言最积极的委员之一。

  陈立群:应该说北京的经济也好、生活也好、城市也好,和我密切相关。

  主持人:首先向陈立群委员表示祝贺,您的提案今年又获得了2004年度优秀提案。

  如果用三个词来形容您这次提案获得优秀提案的感受,您会选择哪三个词。

  陈立群:优秀提案可能更加来源于实际,第一个是实际。第二个问题应该说也是老百姓关注的问题,第二个是关心。第三个我觉得这还是有一定的前瞻性,这个问题改善之后会对以后的生活有好处。第三是前瞻性。

  主持人:今天是陈立群委员第三次作客首都之窗,大家交流的话题依旧是十分关注交通问题,"关于北京二、三、四环路适当增加出口并增加道路标识的建议"提案,本次访谈也是市政协与首都之窗联合推出"政协委员谈提案"系列嘉宾访谈的第二期,欢迎各位网友的积极提问,首先还是从提案聊起,您当初是怎么提出这个提案呢?

  陈立群:北京的道路交通是我非常关注的问题,我每天上下班都会经过这个拥堵的道路,我就感觉从这里走的市民都会感觉到。为什么会拥堵?有人说是人多、车多和路窄,除了这个方面,我还在想还有哪些问题,于是我就关注,每次遇到堵的时候我会想为什么堵?一个是前边有事故车,由于事故车造成堵塞是和普遍的问题,还有一个原因是有的司机在行车的过程中太自主了,他没有考虑到这是一条公共的车道,大家要相互协调,该快的要快,该慢的要慢,不要互相抢道、占道,还有就是我们的交通标志不够多,有时候连我这个北京生北京长的人都很难辨清下一个路口是什么,有的时候该到路口的时候才意识到该并线了,而那个时候刹车减速会影响到后面的车。

  北京的交通问题往往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但是只有把每一个问题改善了,这条路才会缓解,基于这个出发点,我去年写到了增加路牌的提案。

  主持人:谢谢您,有的网友进入我们的聊天室,他说有的路三公里还没有出口。

  陈立群:我哪个区都会去。我去年的提案讲到有的道路新修好之后,有的人不太了解车辆流量情况,还因为有的建设问题,可能会造成司机绕路行驶,不一定行驶的是最近的路,但是希望是一条最好走的路,这样的可能会对一些路段进行临时拥堵,好像这位朋友讲的,三公里的地方没有出口,如果我们太封闭了,这个路不方便出,也不方便入,或者说绕行一个大圈子还拥堵,我觉得这是人为的拥堵,我也建议交通有关部门对这些路段进行调查,还有哪些是长距离没有出入口的,我们希望他多开一些出入口,我去年提到两个出口带一个入口,实际上我们修的三环五环六环都是类似高速公路,目的就是为了高速行驶,但如果造成一些拥堵而行驶不起来,而这些路面在行驶不起来的时候不能改变司机的行车路线,尤其是出现一些事故的时候很难清楚,如果多一些出口就便于随时调整出现的一些现象。

  主持人:有的网友对陈立群委员多次热心回答网友的问题表示感谢。

  陈立群:谢谢大家。

  网友:关于网民提出的意见,您会怎么处理?

  陈立群: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我们马上就要上两会了,政府也好、职能部门也好都非常关注我们的提案和建议,我们的提案和建议也需要一些素材,而这些素材一部分来自于我们的网民,如果朋友们愿意委托我把你们的意见和建议反映出去的话,我希望你们给我写电子邮件、发信和打电话都可以,有机会的话我会为大家写出提案交上去,两会是一个非常好的机会,大家都会很重视,而且上会的速度也会非常快。

  主持人:希望网友积极的献计献策,我们会总结一些意见上会。有的网友说电子手段也要多利用,他昨天晚上就发现,在西直门远远就可以看到一个电子路牌。

  陈立群:我们的路政设施应该是以人为本的,我们的牌子实际上就是预警,以最简单的方式让生活在北京的,或者是路过北京的而没有生活在北京的,以最简单的方式达到他的目的,所以无论是电子显示牌也好,还是我们的标识也好,我都认为在这方面应该做一些工作,去年的提案交管部门给了我很好的答复,2005年的交管部门也会增加1000多块标识牌,这个会提示司机认路,也会对道路减少拥堵起到好的作用。

  网友:我特别想知道,作为政协委员您反映的问题也只有通过两会提交给政府,政府的反馈结果如何?您提案办理情况如何?

  陈立群:我已经是十几年的老委员了,我亲眼目睹的市政协和市政府的提案办复的重视程度在不断的提高,应该说北京市委员的提案不仅仅两会期间可以提,两会期间提为什么会好一些呢?因为两会是人大政协委员提意见比较集中的时间,政府会安排专门的人员接待,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机会见到政府各个部门包括职能部门的人,会面对面的沟通,可能会更好一些。委员的提案是任何一个时候都可以写可以提的,而且政府也都会一样认真的去办理,我们希望大家如果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类似希望和政府沟通和可行的建议的话,我们都可以帮助大家完成这件事情,也可以通过首都之窗提出一些想法,我愿意为大家做这个工作。

  主持人:谢谢,我们的首都之窗也会把意见转达给委员。有的网友问是否可以问交通的其他问题。

  陈立群:可以。

  网友:北京上的桥很多,在北京生活多年的人也会在桥上迷路,我建议在环路桥上按一定的规律编号,使人知道这个桥在什么方向,在什么位置,目前五环上也有编号,也比较单一。

  陈立群:这个建议非常好,我记得在十年前我就提过,不仅是桥上要有编号,包括南北纵深的道路上也都应该有描述,这个也不是我创造的,因为我到国外以后,尤其是美国,道路非常宽非常多,我很难记住,但是他们的每条道路都用编号来描述,尤其是对外来人,不熟悉某一个城市和某一个英文名字的时候,记名字很难记,但是记编号就很好记。这种建议我在十年前就提过一次,但是听说道路名称问题还不是归交管局管,而是归国家语言委员会还是道路名称的专门有一个部门,才可以编排这个号码,我觉得这个建议如果在立交桥上用数字代替是一个好办法,我会将之写成一个提案,交上去试试。

  陈立群:网友提出了变革的规则,由于比较长,我就不一一念了,之后会将这个交给委员的。网友建议离路口比较远的设立标识,而且不要总是放在右侧,也应该放在左侧一些。

  陈立群:去年我也提到的增加路标的问题,交管部门也答复了,也认为这是一个好的提案,他们也计划在今年增加更多的标识,至少在每个路口增加三个识别牌,可以引导我们的司机提前并线出来,在你选择路面最好走的时候并线。

  主持人:这个是不是也是说的"三级预告,两级指路"的系统。

  陈立群:是的,这是北京市交管部门提出的"三级预告,两级指路"的直路标识系统。

  主持人:也就是说政府部门在接到您的提案之后,有很大的改进。

  陈立群:政府部门也有研究机构,他们也会研究一些路段,有的路段设计一些标识,有加宽等等,随着每条道路拥堵的状态在变化,除了一些比如说西直门始终保持拥堵的状态,也作了很多的调整,但是我觉得我们的监控系统每天会收集很多的拥堵的现象,他们会掌握第一手的资料,在这种情况下他们也能够作出一些正确的决策,比如增加一些标识,多开一些路口等等,再加上我们群众的呼声和委员的提案,也能够和政府的想法不谋而合,只有不谋而合的时候政府才会非常大力度的改善,因为他们觉得老百姓的想法和委员的想法能够达成一致,这样容易很快的调整。

  还有一些是有争议的,比如说他们认为这个路口没有那么严重,而我们的某一个时期某一辆车在这里遇到的拥堵,很可能不是常规性的拥堵,而是一个非常特殊案例,在这种情况下政府部门和交管部门还会观察一段时间,因为任何的改动和改造有成本的。

  网友:建议陈委员在首都之窗网站设立专栏,我们也可以随时在这里提出问题。您来这里好几次了,这是其他委员作不到的。

  陈立群:谢谢,首都之窗是市民比较熟知的媒体和网站,他们做了很多的工作,我们在两会之前之后也都有机会和网民沟通。我在政协的提案委员会,我也了解提案委员会每年在改进提案的提案形式,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今年要更贴近群众、更贴近百姓,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加清晰和准确的拿到第一手资料,这个第一手资料就是给政府提出来的,实际上我们也是通过和群众的接触之后了解群众的呼声。即便改造是要花成本的,但是改造的还要十分准确,这就是政府的目的。

  网友:刚才陈委员开车到首都之窗的时候,是否碰到了堵车的现象。

  陈立群:还是在西二环堵了一会儿。

  网友:原来是分时间地方堵车,现在是不分时间和地方堵车,有没有什么措施,因为总是没有撤销,致使我上班总是迟到。

  陈立群:这个也是我们很关注的问题,道路交通的改善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上次我来首都之窗的时候也提到,我们希望政府在建设的时候尽可能的科学,尽可能的以人为本,而且我们的司机也应该有自觉性,包括公交车不要擅自并线,因为有规定是公交车要在公交车道上走,不要随意并线和抢线,出租车不要随意停车,我们的司机还要有大局意识,道路是大家的,我们想让它不堵就一定要协调起来走,千万不要各行各的车,我发现各行各的车很严重,慢车在快车道上散步,能不堵吗?有的在斗气,有的是新司机,如果这些东西改掉了,设施改善不很快的话,可能也会有好转,但是这些现象不改善,道路设施改善了有什么用?我希望大家关注一下,有一天我们是否可以找到一个办法,在快速道上行驶过慢的车,或者是一些严重违章的车造成一些事故,而且是由于司机不注意造成的,我们应该是想办法避免,怎么样我们大家能够齐心协力的改善一下。各行其道,无论机动车还是非机动车还是行人,大家在一个非常有秩序的前提下行走的话,这条路就会好,我们北京虽然车多,但是真比不上人家,我们的路短也不比日本差,我想还是从软件上加强一下。

  网友:为什么说到交通问题,都在说路而没有交通管理的原因。

  主持人:这个就是刚才我们说的问题。

  网友:环路增加出入口是不是会使行人穿梭的机会多,有什么办法可以保护环路的封闭型?

  陈立群:想禁止行人不太容易,但是车辆的出入还是可以控制的,对行人的约束力我觉得还是要依靠普法的工作,无论是什么路,只要行人不控制的话,机动车、非机动车行人混行是很危险的,我们不是说把北京的环路都拿网子栏起来,因为这个不像城市了,在这种相对的高速路上行驶的车辆应该尽可能的避免让行人进来,加大对行人的管理,另外从法律上我认为应该有一些导向性的,比如说网民也曾经争论过,汽车和行人相撞之后,百分之百的责任是机动车,大家觉得不太公平,但是我们确实还没有让每一个公民和百姓很清楚的了解我们国家的交通法如何各行其道,这个我在国外的发达国家见得很少。

  北京作为首都,我们能不能把这个问题作为一个大事来看,因为北京车多人多,北京能否在这方面作出表率,还有待于政府加强力量,用我们电视媒体经常性的作一些交通安全性的教育我认为这些问题会减少的。

  网友:新增出口是个好事,但是作起来有些难度,需要前期的准备工作要扎实,也需要一定的论证。

  网友:我是司机,追怕的是过立交桥,请委员呼吁一下把路标作得更大更醒目一些。

  陈立群:北京有不同形式的桥,会给新司机带来一些不方便,有的桥是从下面转上来,有的是从下面直接拐上去的。我们的司机提出一些问题来了,我们的交管部门可能会事先做一些上桥、过桥和一些标识如果哪些桥的标识不清楚的话,我也希望网友具体的说一下,比如从哪里上哪里去的不够清楚。

  网友:尤其是东直门一类比较复杂的桥,虽然有标识,但远了看不见,近了拐就有点晚了。

  陈立群:我们这次也提出来了,政府和交管部门提前要有一些标识预警,在今年的标识改进我可能会考虑这个问题。

  网友:我们都知道上海的外环线是以比较少的出入口增加通行能力,您为什么会认为北京要增加出入口来增加通行能力呢?

  陈立群:北京和上海的情况不同。上海外环路是为了缓解城市中心的压力,从外环上转过去,可能会减少拥堵的车辆。我说的北京增加出入口主要是在二环三环四环,在中心地区。这些地区的现象是堵住出不来,有的时候一个拥堵要几十分钟才能排除,如果在拥堵的过程中有一些出口可以出去的话,就可以缓解拥堵的现象,我就想在二环三环四环上出入口增加一倍,有可能会缓解环路的拥堵。

  主持人:有一位来自宜居城市论坛的朋友的问题。我们来看一下。

  网友:现在出入的比例是1比1,进口的数量绝不能再增加,因为路已经饱和了。

  陈立群:这个是对的,我看了一些情况,还是可以的。如果出口太窄造成出口排队的话,也可能因为排队影响其他车辆直行,我们建议把出口加宽一点,他们可能有一些考虑,加宽之后一些车辆把出口变成入口进去。有的入口开的地方是附路比较拥挤的地方,我们还是要看具体的位置来定,如果选择不好,正好在一个桥底下和比较繁华的地方,肯定会造成拥堵。

  网友:环线上除了增加出口也要增加入口,从马甸上四环能不能增加入口。

  网友:我希望增加进口的设置。

  陈立群:我认为还是标识的问题,如果增加一个标识,下一个出口多少多少米,三级警示嘛,如果说司机开车过程中不注意那就只能是到下个路口了,我建议司机注意道路标识。

  主持人:每个人有不同的观点,希望大家通过网络向我们提问,我们希望听到多方面的声音。

  陈立群:对。

  网友:多开路口只是交通治标的办法,治本的办法是转移城市中心区过多的职能,把北京建设成为中心区分离的城市,才能更好的解决交通问题。

  网友:请问陈委员,北京能否像广州一样,架设层次的公交路线,北京的道路很宽,完全可以架设两条公路。

  陈立群:这个我们也和有关的部门沟通过,能不能在二环和三环上架设双层桥呢?据北京市领导讲这个问题他们早就有打算了,如果大家都反对的话这个是建不了的,建起来的话成本也不低啊,而且这个问题恐怕没有解决,包括刚才讲到的城市功能的问题,如果功能部门都在市中心肯定会造成拥堵,前两天我听到广播大家在议论政府要往城区外迁,我也听到了反对意见,到底什么时候迁,怎么迁恐怕还没有定下来。

  但是如果按照这个发展下去,道路加宽已经加不了了,我个人的意见是北京的城市应该扩大,功能应该分散一点,不能太集中,否则有可能阻碍北京的发展。

  主持人:就是多个不同功能的区域。

  网友:有人说应该增加出入口,环路上的应该是经过科学认证的。

  网友:车辆比较多的时候,有的车排队从右侧走,但是有的车不愿意排队,就会造成拥堵,建议在出入口设立警察。

  陈立群:这个就是道德的问题了,我们刚才说除了设施的问题,大家还要有自觉性,我们现在电子眼的设备不断的提高,违章的车辆几乎都可以照下来,我相信北京市的交通管理除了人为的设施的改善、素质的提高,群众的关心,包括我们政府的不断的调整和改善,恐怕真的还要依靠用一些高科技手段,比如说我们的发达国家,新加坡已经用了一些先进的手段,市场调剂道路拥挤的路面,比较繁华的路口在进入和处之前都要安装一个接受器,你进入到这里收费就高,越挤就越高,每个车上也有一个装置。所以有时候高科技管理手段现在也是不可缺少的。

  网友:交通问题其实是一个疏堵结合的问题,不是简单的增加出入口可以解决的。

  陈立群:是的。

  主持人:时间过半,作客首都之窗的嘉宾也是我们的老朋友陈立群先生,今年他的提案也获得了优秀提案。

  网友:北京的道路交通问题是因为初期的设计方案欠论证,尤其是缺少对流量的正确估计,清河就应该加强建桥的规定。希望委员给予呼应。

  陈立群:可以。有些桥是设计完了之后一使用就已经落后了,这些问题从设计部门应该搞论证也很难,有的时候桥没有修好,但是车辆的数量会成倍增加,因为路修通了,有时候不走这个路的车也会走,估计也很难,所以我们建议桥梁设计的单位确实在设计的时候要慎重的这条路通了之后可能带来的一些问题,比如说流量迅速增加怎么办?我们也会关注北京市的设计部门,包括道路、桥梁的设计部门,让他们为北京市的交通设计出更多更好的桥。

  主持人:谈到较量的设计问题,在设计时能够预见的话比之后补救好得多。宜居城市论坛上的朋友说,路口应该用数字化解决,希望立交桥可以"数字化",就好像街道有编码一样容易记住,不是说取消原来的称呼,只是在称呼后面加一个数字而已。还有一个朋友说,北京总是对建设好的桥梁改造、完善,再改造、再完善,是我们的设计人员不行吗?交警和道路专家是否参加了设计?刚修好的路没过几天就变成了停车场。

  陈立群:这个问题比较具体了,据我的了解修一条路确实是很难的事情,一条路不仅是考虑东边的人到西边是否方便,还要考虑到周围的人是否方便。是有难度的。还要考虑到一些路口和过去交通的一些小路口相关和相连,这些路口由于城市的变化,还有拆迁等城市改造的变化,人口的密度都是在变化的,这是目前北京市人口动荡的一个时期,在这种动荡时期里面,怎么能够让我们每一条路设计得很到位,还具有永久性的功能这是一个问题。我们需要认识一点北京市的城市规划建设是在不断的完善,是随着人口密度不断变化,完善就是不断的变化,我们也希望大家用一种不断变化的手段来解决我们有的时候出现的难题,可能会事半功倍,现在我们向政府部门提出的一些建议,这些建议现在我们认为是对的,可是过一段时间随着城市人口和车流的变化,可能就不对了,口太多了可能就不合适,可能还会堵上,我觉得是动态的眼光去研究动态的问题。

  网友:二环已经很拥挤了,增加出入口已经不能解决什么问题了,需要解决的把主要职能部门迁出市中心。

  陈立群:这是一个想法,但是怎么迁出去,有些单位多年在城区办公,怎么迁呢?这个恐怕要由交管部门统筹考虑了。

  网友:交通问题其实是社会问题。

  网友:交通问题往往只是就事论事,关键是缺乏有远见和对发展有合理预测,当初如果我们听了梁思成先生保护旧城的建议,可能现在交通问题就不是问题了,所以现在要发展的看待问题。

  陈立群:是的。以动治动。

  网友:昨天看到了首都之窗网站开了一个听证会,以后能不能多开听证会。

  陈立群:这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北京市目前也有很多的听证的形式来解决问题,比如说水涨价和菜涨价,我们也会多听取意见。在一些专业性的问题的时候,我们也会采取一些办法,网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通过和网民的沟通提出各种各样的想法,我觉得有些想法政府部门是可以考虑和采纳的,起码在设计当中是可以考虑的,我们也呼吁让政府在这方面,有关技术方面的问题,和百姓息息相关的问题的时候,可以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

  主持人:我们把话题回到出入口和环路标识的问题。

  网友:上面看的一些谈话内容,能不能就提案中的标识和出口问题介绍一下国外的一些好的经验?有哪些我们可以借鉴?

  陈立群:有,我在美国的车道上开车的时候,我觉得我跟不上他们的车速。我的车速基本上达到了80迈,这样都经常被落后,换句话说,国外的车辆为什么行驶这么快?实际上在道路的上方不断出现标识,不断的出现引路标识,你可以知道你到什么地方了,一个牌子出现了不止五次以上,他用警示牌的位置告诉你车的位置。这样的话就把车流分成了清晰的流速,高速路上车很快,低速路上的车相对慢得多,这种警示我觉得也是比较方便的,确实考虑到了驾驶人员在上路的时候又要考虑到驾驶的状况、路况还要找路口,我觉得多设一些标识会帮助我们的司机更早的找到路口,也会缓解拥挤,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拥挤。

  主持人:您觉得我们现在距离发达国家最欠缺的是什么?

  陈立群:归根到底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我们的城市规划,市政设施的完善,一定要以人为本,一定要想着你要是司机怎么办?从而减少道路的拥堵,我觉得我们这方面还要向发达国家学习。另一方面是司机的素质,在马路上行驶的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和行人的素质,不能说这个路是我的,我就走,反正你不敢撞我。还有一个是司机有协调意识,不要自己开自己的。我们经常发现一个问题,在一条路上可能同时的行驶80、40、60公里的车,快的也快不起来,拼命的钻,最后也是堵车,慢的挡在路上谁也过不去,还是堵车,我们想想一个水管,如果我们放两个子,管子再宽水也流不出来。

  实际上我们的道路并不窄,但是我们堵成了这个样子,应该找问题找原因。我建议一是政府从管理上应该向发达国家学习,另一方面我们的百姓和行人,我们的非机动车和机动车还要提高素质,共同的维护交通。

  主持人:归根到底是管理和素质。

  陈立群:是的。

  网友:提高司机的素质也是很重要的一。

  陈立群:是的,提高司机的素质也会解决一些目前马上无法解决的交通问题。我在美国我见到一个现象,有的路口没有红绿灯,它就是四个路口有停车线,司机到路口的时候,谁先到停车线谁先走,四个路口都有车,你应该知道前左右是谁先到的,谁先到谁先走,绝对没有一辆车是我晚到的我先走,那是什么?那是素质,他能够很自觉的排队,无论后面的车排多少都是非常有秩序的,这是什么带来的?这是素质。

  如果我们北京有一天可以到这个程度上,路口没有红绿灯,但是无论是从哪个方向来的司机都能够到谁先到谁先走的时候,那就不会堵了,现在就是拧成了一个疙瘩,所以在这些方面我们我真的需要认真的反思。既然我们使用了现代化的工作,要成为现代化的城市,还要有现代化的意识,这样才能匹配,我觉得我们的城市和我们的交通都会有改观。

  主持人:这是一个非常任重道远的长期的工作。

  网友:建立出入口不仅要建平面路口,还要建立体的路口,现在北京的道路面积实在是不够用。

  陈立群:确实北京的交通包括停车场都很紧张,过去我们盖了很多的设施不太注重停车问题都想把房子盖得大一点,地占得大一点,但是本身是很需要停车问题的,这些都是我们过去的做法带来成本和代价,如果要改起来恐怕要消耗更大成本。

  主持人:就好像我们第一期谈停车问题,确实引发了很多网友意见。

  网友:提高司机素质最好的办法就是重点严罚,教育是没有用的。

  陈立群:有的时候我们网民说出这样的话也是一种气话,有的时候确实教育没有用的是要用一些手段,所以才会有法律,有的时候是要通过教育的手段,有的时候确实要用法律的杠杆解决这个问题。

  主持人:还是希望大家从意识上提高。

  网友:还是从立法的角度上提高约束大家的行为。

  网友:北京现在正在为了迎接奥运开展大规模的建设,影响交通百姓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一个地方一年反复施工好多次大家就不能理解了。

  陈立群:这个可能是讲到的是我们的市政设施不像发达国家,不像法国巴黎和英国等城市,他们是一次性道路投资在下面设了大的管道,管道里可以开汽车,基本上煤气、水电都可以在里面,我们现在使用的是渐进的方式,现在我们还没有挖过一个大的管道。一旦一个设施容量不够了,一定要采取挖开重来的方式,就好像我们以前讲的路上拉拉锁,现在我们只能按照这个方式,实际上这个方式成本一点都不低。

  网友:刚才咱们为什么只本司机素质,行人的素质也应大大的提高。

  陈立群:是的,行人的素质也是我关注的问题。但是我们也看到很多的行人视汽车而不见,视红灯而不见。

  主持人:他认为汽车不敢撞他。

  陈立群:是的。这个我们也讨论过,我们用什么手段来治低素质的行人呢?恐怕也很难。因为一些路口,警察拉着一些行人不让走,处罚,但是这个也不是一个两个的。有的时候劝阻?恐怕警察还要考虑到交通的问题,这个问题我觉得恐怕还要交给政府,让政府在更多的媒体上进行爆光和普法的宣传,让老百姓多听一听,多接触一些交通法规的常识,在这方面要下一点力量,才能让我们的行人从不自觉走向自觉,不守法走向守法。

  网友:我觉得公益广告来提高司机的素质是一个很好办法。

  网友:北京的交通问题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请问陈委员您的提案办理结果如何?

  主持人:刚才我们谈到了提案的办理结果还是不错的,政府也是吸收了一些意见。

  今年您的提案主要涉及哪些东西?

  陈立群:如果网友有很好的建议,我希望网友写给首都之窗,我会写一些交通的提案,我今年的提案是关于市场环境的,交通是很直观的问题,但是市场环境不是那么直观,但也是很大的牵扯我们国民收入的问题,市场应该怎么样有一个好的环境,企业才能生存下去,所以我今年的提案主要侧重市场环境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主持人:谢谢,今天我们谈了非常多的问题,从素质,谈到道路标识、出入口设计、谈到规划,谈到市政,其实就如一个网友说的交通是社会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解决的,还有待于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在此非常感谢陈委员的精彩解答,感谢北京市政协的大力支持,也感谢网友的提问,我们会将大家的意见整理出来交给陈委员。下周同一时间首都之窗"政协委员谈提案"节目,将和大家共同探讨"天通苑小区配套建设"的问题。今天的访谈就到这里,再见。

  相关专题:首都之窗-新浪网2005两会报道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