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5年广东两会专题 > 正文

和谐广东关乎发展大计(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4日08:02 金羊网-羊城晚报
  《政府工作报告》字里行间紧扣一个主题———

  文字摘录:本报记者 罗颖 黄丽娜 曾璇 蒋铮 通讯员 任宣

  今天上午,广东省十届人大三次会议开幕,省长黄华华代表省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这是广东省政府向全省人民交出的一份“答卷”。

  2004之回顾

  2004年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效

  生产总值增长 14.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3.6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9.9

  %全年进出口总额增长 26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升 3.0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 16.1

  %城镇登记失业率 2.7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8.01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 10.1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 7.7

  %宏观调控→ GDP增长14.2

  %关键词:土地市场治理金融调控

  成绩:2004年,广东省提前一年实现“十五”计划的经济总量预期目标。初步核算,2004年全省完成生产总值16040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增长4.2%、18.4%和10.4%。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合理增长;土地市场治理整顿成效明显。

  说明:通过清理固定资产投资在建项目,开展土地市场清理整顿,落实金融调控和信贷管理等有效措施,抑止经济运行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合理安排电力供应,错峰用电,提高发电能力和增加外购电力;做好原材料采购和储运工作,加强煤电油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需链接;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强化农业→ 种粮面积见增长

  关键词:禽流感旱年丰收农民减负县域经济

  成绩:抗击高致病性禽流感取得阶段性胜利,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新成效,农民负担继续减轻,县域经济发展加快。全省67个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56.2亿元,增长17.8%;一般预算收入92.83亿元,同比增长16.05%。

  说明:禽流感疫情得到有效控制。落实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加快减免农业税,粮食种植面积出现恢复性增长。加快农业产业化,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在40年一遇大旱情况下,旱稻大丰收,晚稻减产,粮食总产量比上年略有减少。实施新的财政激励政策,扩大县级管理权限。

  新型工业→ 产业发展“三套车”

  关键词:高新技术现代服务业

  成绩:工业产业竞争力研究成果转化应用取得实效。产业高级化、重型化趋势明显。以信息技术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企业应用技术提升竞争力成效显著。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提高。

  说明:大力发展对经济增长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重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产业高级化、重型化趋势明显。以信息技术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第三产业发展水平提高。交通运输、旅游业增长较快。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中高级批发市场、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业态发展势头良好。

  十项工程→ 基建群星艳光射

  关键词:交通能源

  成绩:去年,重大项目进展顺利,141项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855.8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19项重点项目建成投产。提前一年实现所有地级以上市通高速公路;大型能源项目和电网建设全面展开;环保、水利等重要基础设施建设顺利推进。

  说明:2004年的重大工程可谓群星闪耀,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等一批重点工程建成投产;珠三角城际快速轨道交通广珠段、广州丰田汽车整车等14项重点项目获得国家批准建设。

  西电东送“十五”计划500千伏输电线路提前一年建成投入运营。

  着力开放→ 发展外源型经济

  关键词:热点行业出口退税

  成绩:招商引资成效显著。按新口径,全年实际吸引外商直接投资100.12亿美元,增长34.1%;外商直接投资合同金额193.6亿美元,增长43.6%。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3571.3亿美元,增长26.0%,其中出口1915.6亿美元,增长25.3%,一般贸易出口增长30.0%。实现贸易顺差259.9亿美元。

  说明:来自发达国家投资稳步增长,外资大企业、大项目进入步伐加快,新批投资总额及净增资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844宗,合同吸收外资金额110.08亿美元。东西两翼及山区逐步成为吸收外资的新亮点,现代服务业成为吸收外资的热点行业。落实新的出口退税政策,鼓励出口。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出口首次超过千亿美元。

  搞好电力、土地供应和提高配套服务水平,改善投资环境,扩大吸收外资。

  深化改革→ 市场经济渐完善

  关键词:体制改革民营经济

  成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加快。组建省、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新的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初步建立。民营经济发展迅速。各项改革继续推进。市场经济秩序进一步好转。

  说明:国有企业改制稳步推进,企业产权多元化取得较大进展。一批劣势企业有序退出市场。企业清产核资全面展开,资产经营责任制进一步落实。民营经济发展迅速,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成功举办首届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签约项目13600个,总成交320亿元。投融资体制改革深入开展,行政管理体制不断完善,建立公共财政体制框架步伐加快,价格改革继续深化,科技、文化、卫生等体制改革扎实推进。

  区域合作→ 发展空间再拓展

  关键词:大珠三角泛珠三角

  成绩:省内不同区域初步呈现同步发展的良好势头。山区经济发展加速,五个山区市完成生产总值1275.59亿元,增长15.0%,增幅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8个百分点。粤港澳大珠三角合作更加紧密。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开局良好。

  说明:制定了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促进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东西两翼临海优势逐步得到发挥。认真落实CEPA,制定港澳18个服务行业进入广东的投资便利化措施。2004年粤港澳进出口贸易(包括转口贸易)总值达2557.8亿美元,增长23.2%。

  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建立了政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制度等合作机制,确定了基础设施等十大合作领域。

  注重人才→ 文化大省脚步快

  关键词:科学人才观高等教育

  成绩: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新成效。大力弘扬新时期广东人精神。科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人才强省战略全面实施。落实科学人才观,人才工作机制和配套政策措施进一步完善。

  说明:落实科学人才观,实施“六大人才培养工程”。

  民心工程→ 百姓生活有保障

  关键词:就业养老金

  成绩:去年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28元,增长10.1%;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366元,增长7.7%。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05.4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25.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比上年降低0.2个百分点。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就业67.5万人。

  说明:突出抓好农村、城镇住房困难户安居工程和农村改水工程建设。做好就业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调整和提高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较好地解决了困难企业军转干部的养老保险问题。

  民主决策→ 进程加快更完善

  关键词:依法行政社会治安

  成绩:民主进程加快,民主决策机制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进一步扩大。依法行政工作全面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成效显著。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

  说明:省政府向社会公开作出并认真履行四项廉政承诺。开展治理教育乱收费、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等五项专项治理并取得成效。

  (注:以上“说明”来自《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说明)

  困难与问题

  黄华华表示,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任务仍然艰巨;产业结构还不合理,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有待增强;

  ———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仍面临诸多体制性障碍;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农业基础还不稳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难度加大;

  ———土地、水、能源等资源约束矛盾比较突出;就业压力加大,城乡不少低收入居民的生产生活仍然困难;

  ———有的地方生态环境、市场秩序和社会治安问题还比较突出,社会不稳定因素较多;

  ———政府机关作风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等。
和谐广东关乎发展大计(图)
图:蓬勃发展的广东期待弹奏出更加和谐的乐章(本报航拍照片)

  2005之目标

  2005年广东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

  生产总值增长 10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 12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 15

  %外贸出口增长 7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控制在 3.8%左右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长 10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 3.5%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8.1%0以下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 8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要达到 4%以上

  在崭新的2005年里,广东要做好十二方面的工作———

  控制中高档房地产 确保能源价格稳定

  重点:严格执行中央从严控制信贷及土地供应的政策,遏制低水平重复建设,严格控制中高档房地产、党政机关办公楼及培训中心、高尔夫球场、会展中心、物流园区、大型购物中心等项目;保障煤、油、电等能源的有效供应,确保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加快能源、交通、水利、环保等“十项工程”建设;抓紧抓好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城乡饮水工程、亚运会体育设施等重点工程建设;突出抓好土地、森林、水、矿产、能源、重要原材料的综合利用。

  完善疫情预警机制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重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加快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12个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加强动植物疫情监测,强化产地检疫,建立和完善疫情报告、预警机制;深化农村税费改革,落实减轻农民负担行政首长负责制和部门责任制,加强和完善农村集体征地补偿款分配和使用的监督管理,加强农村集体经济审计监督,规范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确立多个龙头基地

  重点:完善产业布局,做强做大支柱产业,加快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建设;规划建设惠州、广州、珠海及粤西、粤东石油化工基地,并以广州、深圳、佛山为重点,促进珠三角地区发展装备和精密制造业,壮大交通运输、旅游、房地产、金融、批发和零售业等五个服务业,鼓励发展商务服务、物流、会展等三个生产服务业;加快发展连锁经营、现代物流、中高级批发市场等新的流通业态;培育和拓展汽车、住房、教育、娱乐、休闲、体育、健身等消费热点。

  促成穗深金融中心 垄断行业吸纳民资

  重点:深化国有企业产权改革,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调整,促进国有、集体和非公有资本相互参股,鼓励民资和外资参与国企改革;规范国有企业改制重组、产权交易和重大投资行为,抓紧建立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鼓励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环境,鼓励民营企业创立品牌、创新技术、创新体制、规范管理;确立企业的投资主体地位,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垄断行业;加快建设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推进广州、深圳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

  引导跨国公司入门 引导企业走出国门

  重点:引导跨国公司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到广东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巩固港澳、欧美日、东盟等传统市场,大力开拓非洲、南美、俄罗斯等新市场;鼓励和引导企业“走出去”,积极参与中国———东盟博览会,促进企业到东盟国家开展经贸活动,大力开拓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市场;提高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能力,主动应对知识产权调查、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等各种贸易救济措施案件。

  完善东西两翼交通 积极筹备港珠澳桥

  重点:年底前实现所有地级市到县(市)通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县到镇基本通三级以上公路;加快东西两翼发展,以建设公路网、铁路网、海港等为重点,完善东西两翼的交通基础设施,利用两翼的临海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临海型、资源型工业和特色经济;增强广州、深圳中心城市对全省经济的辐射带动能力,落实CEPA,加强粤港澳物流、分销、金融、会计、会展、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合作,加快深港西部通道工程建设,继续做好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速铁路的前期工作。

  县域经济选准支柱 责权统一重心下移

  重点:发展县域经济要以工业化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以开放为突破口,以民营经济为主攻方向,选准和发展特色支柱产业;把城镇化作为发展县域经济的载体,加快推进城镇化步伐,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同时还要完善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按照责权统一、重心下移的原则,扩大县(市、区)管理权限,凡省已下放给地级市的管理权,除法律、法规另有明确规定外,一律下放到县(市、区)。有条件的县(市)撤销城关镇,设立街道办事处。

  改善大气环境质量 百姓吃上放心食物

  重点:在全社会倡导人与自然和谐的观念,提倡绿色生活方式;努力提高城乡环境质量,加快以珠江综合整治、治污保洁工程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治理,强化对大气污染、固体废物和噪声污染的综合治理,加强工业污染防治和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改善大气环境质量,努力使全省人民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住上舒适的房子。

  生财有道用财有规 保障重点项目支出

  重点:加强税收征管,建立财税收入增长监测分析新机制;强化支出管理,保障教育、“三农”、科技、卫生、环保等重点支出需要,保障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项目建设、保障社会稳定和解决困难群众生产生活问题;强化收支“两条线”管理;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机制,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完善预算编制、执行制衡机制,加强对重大工程项目的财务监督、跟踪检查。

  打造一批文化品牌 高校今年继续扩招

  重点: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丰富和发展新时期广东人精神,打造一批有全国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创建50家专业镇技术创新中心、20家行业技术创新中心,加速各类科技园区、成果转化基地建设;争取普通高校研究生招生增长20%以上,本专科招生增长12%左右;认真备战十运会和2008年奥运会,积极筹办2010年广州亚运会等。

  理性解决利益矛盾 严打黑恶势力犯罪

  重点:建立健全社会利益协调机制,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方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创建村民自治和社区建设示范单位;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综合作用,切实做好信访;深入开展“严打”斗争,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特别是要打击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坚决扫除“黄赌毒”。

  解决百姓生活问题 新增80万就业岗位

  重点:坚持城乡并重的就业方针,全年要新增就业岗位80万个,落实小额担保贷款、岗位补贴、社会保险补贴等再就业扶持政策,大力实施“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制度和农村贫困户就业扶贫行动,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非公有制企业社会保险参保率,加强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建设,探索农村养老保险形式;进一步完善社保,健全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保尽保;努力改善困难群众生活,推进“十项民心工程”;建立健全城乡低收入困难群众社会救助体系;创新扶贫开发机制,抓好产业扶贫、智力扶贫、旅游扶贫、劳务扶贫和农村安居工程,管好用好各项扶贫资金。

  在报告的最后,黄华华还特别提到了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的重要性:“这是全面完成今年各项工作任务的重要保证。”黄华华指出,政府各级部门要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要按照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的要求,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提高政府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努力建设廉洁务实高效政府、法治政府和人民满意政府。

  四个关键

  ———紧紧抓住“四个关键”:抓住深化改革这个关键,抓住结构调整这个关键,抓住提高对外开放水平这个关键,抓住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个关键。

  五个转变

  ———加快促进“五个转变”:经济结构由轻型、偏轻型向高级化、重型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循环型转变;外源型经济由大向既大又强转变;内源型经济由弱向强转变;经济社会由偏重经济高增长向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转变。

  五篇文章

  ———下大力气做好“五篇文章”:做好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文章,做好发展现代服务业的文章,做好壮大县域经济的文章,做好加强区域合作的文章,做好建设和谐广东的文章。

  (晓航/编制)

  相关专题:2005年广东两会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