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专访革命家陶铸之女陶斯亮:我的红色征程 (2)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5日17:54 《人物》杂志

  二

  指点江山,有无数雄英俊杰。 鼓风云,斗争深入,凯歌声烈。 螳臂挡车终被碎,铁轮滚雷即成辙。看全球到处展红旗,莫疑择! 伤往事,何悲切?女长成,能班接。喜风华正
茂,豪气千叠。 不为私情萦梦寐,只将贞志凌冰雪。羞昙花一现误人欢,谨防跌!

  ——陶铸《满江红·赠斯亮》

  1966年5月,“文革”阴霾逼近,远在上海等待分配的陶斯亮根本无法预知,她和她的家庭将会面临什么样的灾难。此时,陶铸从广东被调往北京,担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兼“文革办公室”主任,接替刚刚被打倒的彭真。此后不久,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陶铸成为中央领导集团中的“第四号人物”,名列毛泽东、林彪和周恩来之后。陶铸能够成为“中央文革小组”的顾问,实际上是江青的主意。江青原本希望借陶铸打压自己的对手邓小平,但她很快就发现陶铸与她根本不合拍,甚至没多久两人之间就爆发了直接冲突。于是,在精心策划的阴谋中,“四人帮”对陶铸下手了。仅仅40天后,北京街头的传单、大字报上最醒目的新口号就是:“打倒中国最大的保皇派陶铸!”

  1967年1月4日晚上,大概两三点的样子,同学把睡梦中的陶斯亮叫起来,给她看了一个油印的传单,上头写的是:打倒中国最大的保皇派陶铸。第二天,一切都变了,陶斯亮感觉自己一下子从象牙塔掉到尘埃里了。学校里到处都贴着“打倒陶铸”的大字报,还打上×。原本亲密无间的朋友,一下子形同陌路,恨不得都躲着走。陶斯亮孤单、无助,觉得无所适从,甚至有了出家的念头。

  有幸的是,陶斯亮碰到了一个愿意帮助她的好同学。她们俩从宿舍搬到一个微生物实验室住。外面很乱,陶斯亮不敢去食堂吃饭,都是这个好朋友去替她打饭。1月份的上海阴冷潮湿,再加上两个人一个月只有很少的零用钱,营养不良,陶斯亮不久就得了严重的风湿性心肌炎,不得不住到医院里去了。

  此时,正在等待分配工作的陶斯亮接到北京的消息,说有一个月的时间可以探望父母,于是她带着病回到北京。这次难得的团聚是这一家三口共同生活最长的一次,但,也是最后一次。父母并不知道女儿要回去,所以被软禁起来的陶铸看到女儿的时候喜出望外,而陶斯亮看到的父亲,已经不是原来那个生龙活虎的人,他已经变成白发苍苍的老头。陶斯亮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忍不住一下冲到厕所里去,对着镜子哭个不停。

  有一次,中南海同时批斗刘、邓、陶三个人,一大群人突然将陶铸夫妇带走了。一个好心的警卫跟陶斯亮说,你悄悄到后面看看,没事儿的。陶斯亮于是看到了父母被批斗的全过程。以后她每次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还是带着一种揪心的感觉,“我看到那一群人,一会儿这个人按他一下,一会儿那个人按他一下,而父亲老是很倔强地挺起头来,我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跑回家。回来以后我就想,他们今天受了这样的奇耻大辱,我能为他们做点什么。后来我想,等他们回来我就给他们泡泡脚吧。”当父母疲惫不堪地回来后,陶斯亮端了盆热热的洗脚水,想给父亲泡泡脚,但却看到父亲的头上起了一个大包,于是“哎哟”一声扑了上去,说,爸爸,我给你揉一揉吧。火气还未消退的陶铸一下子甩开了女儿的手,厉声说,“如果我不是相信共产主义,老子今天跟他们拼了。”然后他气哼哼地一屁股坐下来,对那些尾随回来的批斗他的人说,“你们批斗我就批斗我吧,你们为什么要把曾志拉去呢,她是个病人。”说到这儿,陶斯亮看到父亲的一串眼泪刷地流了下来。她一生从来没见过父亲流泪,这是第一次。

  这时的陶斯亮处于矛盾之中。她虽然不忍心眼睁睁地看着父亲遭受身体摧残和人格侮辱,但作为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对毛泽东也抱有无比的崇拜和信仰,以致当听到太多关于父亲种种“罪过”的描述时,她也不免心存疑虑。有一次她忐忑地问父亲,“我说爸,你到底有没有出卖过同志。”当时陶铸伤心得眼睛都快喷出火来了,他颤声说,“难道连你都不相信我了吗?我把血流在地上,都可以证明我从来没有做过任何对不起党的事情。”那种眼神让陶斯亮一辈子都无法从记忆中抹去,她觉得只有受了最大最大委屈的人,才会有那种眼神,她从此再也没有怀疑过父亲。

  还有一次,一个警卫突然破门而入,让陶铸背毛主席语录。陶铸有句话背错了,警卫就开始训斥他,“你怎么搞的,你怎么对待毛主席的,这点儿语录你都记不清楚,可见你的本性多么恶劣。”说完一大通后,这个警卫也念了一段语录表示忠诚。谁知道,他也出错了。陶斯亮这时在外面听着,她在学校里天天念语录,熟得不能再熟了,于是赶快把语录本找来,翻到那一页,冲进屋里,大声说,“你也念错了,你怎么对待毛主席的,你看看毛主席怎么说的。”然后陶斯亮郑重地念了起来。那个警卫顿时觉得很尴尬,灰溜溜地走了。陶铸哈哈大笑起来,说,“我这个傻亮亮还真行啊!”陶斯亮也跟着大笑起来,两人好像打了一场胜仗一样。就是在这段被关押的时候,陶铸写下了上面的那首《满江红·赠斯亮》,他希望女儿能不畏艰难,勇敢乐观地生活下去,也深知女儿不会辜负他的希望。

  在和父母这短短一个月的相聚之后,陶斯亮接到工作通知,被分配到东北的一所军队医院里任职。陶斯亮没有想到,这一别,竟是和父亲的永别!走的时候是晚上,她没有和父亲告别,她不敢,怕看到父亲的样子,也怕自己哭。在父亲去世以后,陶斯亮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一本《国家与革命》,上面密密麻麻地批了很多字,最后写的是:女儿离家之夜,7月13号。原来父亲那晚也没睡。

  在东北两年的时间里,虽然在北京的父亲已经重病缠身,身体每况愈下,但是母亲没有告诉陶斯亮这一切。后来,随着陶铸遭受批判的升级,陶斯亮也受到牵连。上面认为东北的生活条件不算艰苦,还不足以改造她,于是又派人将她遣送到西北最偏远的地方。此时的陶斯亮已经有了几个月的身孕,当坐了四天四夜的火车到达西宁的时候,她已经感觉到自己的生命快要结束了。遣送的人看到她的身体已经不成样子,再走下去可能会出危险,向上级报告后就将陶斯亮留在了西宁汽车团的医务室工作。这里的海拔很高,身体本来虚弱的陶斯亮经常有缺氧的感觉,于是在这里工作了一段时间后,经过母亲的努力,她又被调到甘肃临夏市解放军第七医院工作。1969年,陶斯亮接到北京的通知,说母亲要疏散出去,让她回来看看。回京以后,陶斯亮看母亲已经搬出中南海,住在华北局的一个招待所里。她立刻问,“爸爸呢?”母亲隐忍地说,“那个,回头我再告诉你吧。”那几天陶斯亮心里一直七上八下。直到有一天,母亲说,“亮亮,我要跟你谈谈你父亲。”陶斯亮当时立刻想到,是不是父亲又出什么历史问题了。没想到母亲劈头就说,“你爸爸活不长了,他得了癌症。”陶斯亮当时一点儿思想准备都没有,愣了半天,想哭都哭不出来,整个人好像被打晕了,好半天才哇地一声哭出来……

  在陶斯亮为母亲送行到广州中转时,这对母女听到了陶铸在合肥去世的消息。当时的曾志没有流露出任何表情,只是问,我们能去看看吗,结果是不允许。陶斯亮忍不住了,冲到厕所里,任泪水肆无忌惮地奔涌。她不敢哭出声音,她知道别人看到会说她们跟父亲划不清界线。此时她觉得自己生在这样的家庭真是悲哀,还不如一般的老百姓,再怎么穷,亲人去世的时候,总还能在身边。很久以后,听一个一零五医院的医生说,父亲去世的时候,一直喊“亮亮,亮亮”。陶斯亮清楚地记得,那是1969年的10月30号。

  父亲的遭遇给了陶斯亮最直接的打击,在黑白颠倒的年代里,在政治疯狂的岁月中,冲击往往是针对整个家族而非其中一人。白天,陶斯亮要跟着人家喊口号:“打倒刘邓陶”,但每次喊,她都是光举手,不出声。除此之外,她每天还要七八个小时坚持在手术台上。在1970年父亲去世一周年的时候,晚上,陶斯亮点着煤油灯偷偷写了一篇悼念父亲的祭文,然后自己在棉衣里头戴了一个黑纱,又跑到晒谷场上去悼念父亲。她觉得这篇祭文是她有生以来写得最好的文章,里面满含着感情,她觉得以后再也写不出那么好的文章了。

  1968年和1970年,陶斯亮先后生下一个儿子和一个女儿,而母亲则在广州的农村与百姓同吃同住同劳动。曾志多次希望能和女儿团聚都没有成功。直到1972年,这一愿望才终于得到上级的批准,后来在周恩来总理的关照下,曾志和陶斯亮一起到陕西临潼定居下来。陶斯亮在临潼26医院工作,曾志则在一家干休所生活。经过了无数悲欢离合后,这一对母女终于过上了一段平淡而安稳的日子。

  1973年,曾志又给毛主席写信,希望能回北京看病。毛主席通过汪东兴安排她们一家人回到北京。这时已经有很多老同志获得平反,于是陶斯亮母女俩也开始四处奔走,争取为陶铸平反。那几年,陶斯亮觉得生活所有的意义,就是为父亲平反这件事。每天一下班,她就去图书馆翻30年代的报纸,再不就是串联陶铸当年在南京的那些同坐监狱的人,让他们回忆当时的情况,然后就写材料,一份一份地抄,再一份一份地送。她不知道结果是什么样子,只知道这是自己生命惟一的目的。 后来邓小平复出,陶斯亮和母亲一起找到邓小平,希望解决陶铸的平反问题。到1978年12月,陶铸终于得到了平反,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非常隆重的哀悼仪式,有几千人参加。那天,陶斯亮一滴泪都流不下来了,听着隆隆响起的哀乐,整个的人都麻木了。她觉得很茫然,甚至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活着,下一步该怎么活着。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棋魂
千年棋魂藤原佐为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