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关注》:大学生李英的打工生涯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8日16:27 央视《共同关注》 | ||||||||
中央民族大学大三学生李英 (演播室)中央民族大学大三学生李英是贵州省大方县营角村的贫困生,读大学的两年多的时间里,为了能赚到自己的生活费,他已经两年没回家了。李英先后打过几份工,寒假又到了,李英在我们栏目组的帮助下回到了家乡,不过他这次回乡并不只是回家过年的。 (解说)春节的脚步一天天临近,各大高校都已经放假,学生们纷纷收拾行囊,准备回家跟亲人团聚,喧闹了一个学期的校园渐渐安静下来。已经两年没回家过年的李英今年终
(解说)1月16号晚18点40分,由北京开往昆明的T61次特快列车载着李英对家人的思念,向前方驶去。 李英:我现在在想家,一坐火车,我马上心里边就想到家,巴不得火车马上就到,在没坐火车之前,就是那几天,我就是特别想家,我坐火车今天晚上肯定睡不着觉。 (解说)列车在夜色中向家的方向驶去,李英望着车窗,他想起了大学入学的时候他第一次走出北京站的情景。 李英:很激动的,我一出车站,外面看见高楼大厦,然后我分不清东南西北,因为我们这边都没有方向感,一到北京,一问路,他们说往北走,然后再往南拐。我就分不清哪边是北,哪边是南?然后看见北京一到晚上金碧辉煌,灯火通明的,感觉到北京和家乡是完全两个不同的地方。 (解说)来到繁华的北京,家境贫困的李英兜里揣着的是家里好不容易给他凑齐的学费,但生活费还没有着落。未来三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怎么解决,李英心里忐忑不安。 李英:我在想,将来我的学费究竟怎么弄,家里面太拮据了。我父亲如果要支持我念完这个大学的话,我不知道他要背负多少债务。 记者:一想到自己的学费和这个生活问题就感到很沉重? 李英:对,我经常失眠,就是想到家里面的贫困,然后想到自己的生活费和学费的问题。一去上学开始准备贷款,后来想到要找点兼职工作,打工挣点钱,经常琢磨这事。 (解说)于是,李英在课余时间开始注意学校里的招聘广告,他给自己找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利用业余时间搞促销。 李英:我第一次促销是去促销电视,到康佳公司卖电视,好多人都不愿意上去讲,我自己主动上去讲,公司的人说,讲得不是很仔细,也不是很好,但是公司还是留我下来了。 (解说)就这样,李英开始了在北京的打工生涯。每逢周六周日他总是早出晚归,在商场做促销员,他先后在海尔、海信做过兼职,卖过洗衣机,卖过电视,2004年的春节,李英没能回家,为了多挣点钱,他在这个假期给自己找了两份工作,一份是在商场做促销,另一份是在中国网 通做市场调查,大年三十那天他还在忙着。 李英:三十那天,我在家乐福的门口摆了一个牌子,搞市场调查,那天特别冷,和我们学校里面一个没回家的一个在一块儿干,然后冷的不行了。中午也不能回去吃饭,然后换班,我值班,他去超市买一个面包吃,然后他出去值班,我就进去买一个面包吃,然后接着出来继续上班,就这样干,特别冷,特别累,从早晨到快天黑然后再回学校。 (解说)在几乎所有的人为新年的到来祝福的时候,李英孤零零地走在大街上,他的心早已飞回了几千里之外的故乡,他很想给家人打个电话。 李英:特别特别想家,我回到宿舍,晚上睡不着觉,我就想到家里面肯定杀猪,吃腊肉,然后吃火锅,我一想到这个镜头,就很想给家里面打个电话,问一下家里的情况,问一下我父母亲身体是不是好,但是家里面没有电话,没办法,只能晚上打电话到邻居,让他们去叫我家里的人,邻居离我家挺远的。 (解说)想到家,是那么温暖又那么遥远,在夜景繁华的北京,李英倍感孤独。 李英:晚上睡不着觉,我就我给高中的一个同学打电话,聊天。 (李英朗诵起自己喜欢的一首名为《乡愁》的诗): 乡愁的歌是一支清远的笛, 总在有月亮的晚上响起, 故乡的面貌却是一种模糊的怅惘, 仿佛雾里的挥手离别, 离别后,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永不老去。 (解说)依靠课余时间打工,李英解决了自己两年多来的生活费。一晃两年半的光阴已成为过去,李英在繁华的北京渐渐成长起来,而为家人的生活日夜操劳的父亲一直是他心头最重的牵挂。 李英:我特别想我父亲,我父亲在农村里面,虽然身体很好,但是农村里面农活特别重,特别多。我在家里的时候,我父亲基本上都没闲着,每天都去干活,我怕他承受不住。 (演播室)两年没有踏上故土的李英终于回家了,他告诉我们,这次在大家的帮助下,他一方面是回家看望父母,和父母过个团圆年,而另一方面,他是要回家到煤矿打工挣今后的学费。 (解说)李英家所在的大方县距离贵阳还有3个小时的车程,他每次回来都会在贵阳的高中同学熊荣谦那里住上一宿,第二天再坐大巴回家。 (解说)第二天一早,李英坐上了贵阳赶往大方的大巴。 (解说)大方县位于贵州西北部,多年来这里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赢。尤其在冬季,这里终日下着毛毛雨,道路泥泞,再加上有雾,能见度很低。 (解说)李英的家距离县城30多公里,公共汽车也只能到中途的东关乡,因为李英家里不通电话,关于他回家的准确日期,他的家人并不知晓,为了给父母一个意外的惊喜,李英决定用这个月打工的钱在东关乡给父母买件衣服,置办点年货。 (解说)李英家所在的营角村离东关乡还有十几公里,这里有一半的路不通公共汽车,这一路李英整整走了两个多小时,异常泥泞。刚到村口,李英正好碰上了准备去给他打电话的弟弟。 李英:爸,我回家了。这是我买给你的衣服,你试一下,把身上这件脱了。这件是我妈的,怕有点小吧。 李正宇(李英的父亲):可以,可以。 (解说)李英的到来让全家人格外高兴,小屋里顿时热闹起来。李英的母亲当时不在家,他的父亲告诉我们,自从1981年李英的母亲得了一种怪病,她就失去了对过去生活的全部记忆,也失去了生活能力。那时候李英刚刚出生4个月,他上边还有三个哥哥和一个姐姐,最大的哥哥才11岁,家庭的重担一下子就全部落在了父亲一个人身上。 李正宇(李英的父亲):生活很困难,钱就向亲戚朋友借,生活收入也就是喂个把猪,养个鸡,解决了柴米油盐的问题,其他大的开支就没有了。像我娃娃读书的钱都是向亲戚朋友借的。家里有七、八亩地,基本上都是勉强够吃,卖粮食都没有多余的。 (解说)由于家境贫困,李英两个大一点的哥哥小学没毕业就相继辍学了,三哥念完初中,父亲也没有钱再供他读高中,姐姐初二也辍学了,就是这样,家里还是欠下了近万元的外债。 李英:我小的时候,每到一个学期报名的时候,有时候钱凑不上,都是我父亲跟我班主任说,这个钱先拖着,然后过一段时间家里边卖一点鸡,卖猪,卖一点牲口,卖一点粮食,然后后来才把这些报名费,书学费这些费给补上了,所以那个时候,我就觉得,我长大了之后,一定要靠自己挣钱,供自己读书。 (解说)自幼缺少母爱再加上家境贫寒,李英过早体味了生活的艰辛。但据他的父亲讲,李英从小争强好胜,学习成绩非常优秀,不管遇到多大的波折,他都没有流过眼泪。 李正宇(李英的父亲):有一次我在寨上借了五家人,一分钱都没有借到,他都寒心了。他说:爸爸,万一不行,背几百斤苞谷,到集市上去买,解决暂时的困难。 记者:他自己背去的? 李正宇(李英的父亲):是啊。 记者:当时自己背去的? 李正宇(李英的父亲):啊。 (解说)李英小学上得比较晚,读初三的时候,他已经17岁了,这个时候,他觉得自己长大了,为了减轻父亲的负担,初中毕业这年的暑假,他决定到矿区干活,为读高中准备学费。毕竟在煤矿属于高危险作业,李英又没有经验,父亲很担心,当时恰好李英的大哥在煤矿包了个小工程——修矿工住的简易房,他就跟大哥一块去干了。 李英:就是建矮的那个小房屋,一般用那个空心砖砌的,然后上面盖的是那个石棉瓦,我哥砌砖,我就给他们做一点零活,就是打一点杂,给他们递一点砖,搬一点砖,搅一点灰浆这些。 (解说)在矿上的建筑工地当小工,李英一个月可以拿到600块钱的工资,但这仅够交上他的书本费、学费,生活问题怎么解决呢? 李英:那些时候好多生活上面的必需品,这些米、蔬菜呀,这些都从家里面背的,背一点米、背一点蔬菜,每次再带十、二十块钱,去称一点油,称一点盐,特别艰苦。从我们家到高中,没通车,要走的话三个多小时,基本上每次都这样。 (解说)几分耕耘几分收获,李英靠自己假期在煤矿打工赚钱完成了高中的学业,并拿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当时李英是营角村这个只有40多户的小村里第一个考上北京高校的大学生,喜讯的到来让家人又喜又忧。 李义(李英的大哥):那时的感觉非常高兴,但是也有一点点担心,因为家里的条件艰苦,在高兴之余,这么大的书学费,报名费,用什么方法呢。 李正宇(李英的父亲):这个事我都想到了,想到了,本来路又远,路费又高,开支又大,经济费用高了,但是呢,家庭不能资助的话,就找亲戚朋友借钱,贷款,向国家贷款,也要读。 (解说)在亲戚朋友和左邻右舍的资助下,李英凑足了大学一年级的学费,二年级他申请了国家助学贷款,大三以来中央民族大学减免了他一年的学费,这个假期,为多挣点钱,李英再次决定到煤矿干一个月的井下矿工。 李英:在(硫黄)矿上干过,井下的事情我干过,操作机器我也操作过,爆破我也爆破过,我说我算是一名合格的矿工了,他们还给我发工作证。 (解说)在中央民族大学,李英学的是宗教专业,几年来通过当矿工,做促销,搞市场调查,李英对生活有了很多感悟。 李英:也许你对某一个事情的看法和以前就不一样了,肯定比较会全面一些,乐趣一些,成熟一些,某一个事情我没有达到目的之后,我不会太沮丧,我就觉得是我的付出不够。 (解说)李英很乐观,新的一年他有很多新的计划,回家的第二天,李英就给乡里的煤矿打电话联系工作。 李英:喂,文老板吗? 煤矿老板:哪个? 李英:我是李英,以前在你们矿上打工的那个。 煤矿老板:啊。 李英:我回家过年了,这几天没有事情做,能不能到你们矿上去找点儿活干。 煤矿老板:你具体什么时候过来啊? 李英:我明天过来。 (解说)村寨里已经有了过年的气息,而李英却到矿上干活去了,这次他准备和邻家的大哥一块儿下井,矿长送了他一身新的工作服,李英告诉我们,尽管刚刚离开几天,可是他已经开始有点想念北京了,因为北京这个城市给了他很多以前从没有接触过的东西,但是无论怎样,他的根在家乡,他更不能忘记的是上大学临走前,乡亲们送他时的那种充满渴望的眼神。 李英:我从他们眼神中看到了那种特别急切的盼望,就是一种渴望吧,渴望家乡得到改变,能够通过我到外面读书,然后回报家乡,能够对家乡做一些贡献的一种期望,他们眼睛里面流露出这种感情出来。 记者:那你对你自己的未来充满自信吗? 李英:我很自信,因为我从小从懂事以来,我就很自立,我觉得好多东西,我很坚信自己,我就觉得只要付出,没有什么不可以,一切都可以,只要你付出,一切都可以实现。 相关专题:央视《共同关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