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作客新闻会客厅 (来源:央视新闻会客厅)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作客新闻会客厅 (来源:央视新闻会客厅)
赵启正带来的提板上详细列出发言人准备工作流程图。
2004年12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首次公开了62个部委75名新闻发言人的联系方式,这标志着我国的政府新闻发布制度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但是,之后众多媒体反映新闻发言人的“服务”并不到位。面对这种声音,国务院新闻办该如何应对?对于反映的问题,他们又采取什么措施呢?今天,国务院新闻办主任赵启正走进《新闻会客厅》,对众所关心的一些问题给出答案。
调查员调查四部委电话
白岩松:赵启正主任。我们可能都注意到了,一件事情,在2004年一年的过程当中,国务院新闻办主办各个级别的国务院的各个部委的新闻发布会非常多。但是到12月28日这一天变得很特殊,国务院新闻办自己举办了一个新闻发布会。那天,很轰动的一个新闻,第二天几乎走进了所有报纸的重要版面,您把国务院62个部委的75名新闻发言人的电话给公布了,事先征得了他们的同意吗?为什么要公布这样的电话?
赵启正:新闻发言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政府工作岗位,他们需要和新闻界保持密切的联系,如果联系不密切就会影响效率,所以这也是根据记者们的要求公布了他们的电话。我们新闻局和记者的联络员也做了调查,让她把调查的情况说一说。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处工作人员:您好,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闻处的工作人员,在注意到媒体的报道之后,我们立刻向媒体提到的4家部门进行了核实,其中有一个部门的电话确实是传真,第二天就进行了更正,另外3家部门的电话当时没有人接听,原因是新闻办的工作人员当时在开会或者是出差在外。
突发事件发布将有改善
白岩松:我们在2004年的时候,60场新闻发布这是创纪录的,但是大家都在期待那种不是固定的或者是预料得到的,而是在突发事件突然到来的时候,我们能够迅速针对各种突发事件举办新闻发布会。这个时候,2005年会不会是一个很好的开始?
赵启正:关于突发事件的报道,可以说我们中央政府、中央的领导人在很多讲话中都提到了要加强,这大家也知道,问题是如何加强?以及目前为什么做得不够理想?我们也做了很多的案例分析。有人说是不是“家丑不可外扬”造成的?丑事和突发事件是两个概念,有些突发事件不一定是丑事,但却是痛苦的,比如说海啸,有的是让人很悲伤的事,比如说矿难。当然这里头是夹杂着某些“不好”的方面,比如说官僚主义,矿场管得不好,一氧化碳碳分坏了也不修理。这里是包括着这样的丑事,可是因为这样就不告诉大家吗?就不告诉家属吗?还是要告诉的。但这里有两个问题,一个是的确有复杂性,一个的确有新闻训练和突发事件如何报道的训练。比如遍野的矿山,连我们得到准确的消息都很难。所以要想报道突发事件,必须把责任系统网络效率提高,这就是2005年要做研究改善的方面。
与记者的关系是双赢
白岩松:还有一个问题,新闻发言人跟记者到底该是一个什么关系?
赵启正:新闻发言人和记者他们的目的都是传播一个新的信息。在他们工作的关系上,一个是新闻的来源,一个是新闻的传播。这个传播要有选择,它要选择语言,一场战争、一个人、一个战士作战牺牲了,有人说这人完了,有人说打死了。不同的记者用不同的词汇,这是记者的问题,但是我们发布的时候应该是公道的。另外我们和记者不是上下级的关系,我不能说你们应该怎么样,你们该做什么,我们不说这话了,不是对下级,也不是学生,不能像我在清华大学讲课那样,讲得那么细,这样新闻记者不知道哪句话是重要的。另外记者有一定的训练,因此不能给他们讲定义。另外他也不是一个挑衅者,跟你作对,不是。记者为了报道得好,他要尖锐,因此有的时候话就厉害了,但是他是职业的需要。我觉得最好的描述是挑战者,他问一个问题你要回答,最后双赢,问题问得好,我回答得好,叫双赢。不是打网球,你打败我,我打败你。大家都赢,这就是最好的。
策划会为了满足记者
白岩松:有一个细节蛮有意思。国务院新闻办每一次新闻发布会举办之前,你们都要跟举办新闻发布会的部门来开策划会,那么策划会是不是帮着他来分析哪个记者好对付?哪个记者不好对付?他们可能会问什么样的问题?
赵启正:我们没有这样的想法,我们做的是国际舆论的收集和分析。比如假设是铁道部开发布会之前,我们就会想可能有哪些问题:也许是关于购买高速列车的,也许是关于京沪高速铁路要哪家来投资的等等,我们特别注意收集各大媒体有关方面的社论、言论、评论,从中找出记者们可能提的问题。这不是为了对付记者,而是尊敬记者,让他们满载而归。所以事先的策划会我们要把所收集的二三十个重点题目给他们。其实各部门的发言人们自己都可以回答问题,但有的回答过于技术性,都是专业术语,所以我们还会在策划会上建议用普通话表达,因为越用普通的话表达深刻的问题,记者越明白,越容易把它传播出去。另一方面,一些发言人不是工程师、金融家,虽然知识面很广,但并不是某一行专业的专家,所以也需要我们的策划会。
参照提板解释三个“不是”
在演播室,赵启正特意拿出了一个提板,提板上列出了发言人的准备工作流程图。随后,赵启正对提板上一些有可能引起误解的环节做出解释。
新闻加工不是编造
白岩松:这块(新闻加工)大家容易误解,新闻加工是不是挑对自己有利的,不一定是事实,但是说出来对自己有利,加工一下,像一个制造的过程?
赵启正:它是由很多头绪中整理出有新闻价值的,用新闻的语言来表达,这叫加工,不是编造的意思。另外它也根据国外内的舆情,哪些是重要的?怎么选择?要了解人家对这个有没有兴趣?然后把这个舆情做分析,这个新闻不是自己的新闻,是已经发生的新闻,这两个合起来能在发布会上有的放矢。书面材料也好,回答问题也好,就比较准确、比较简洁。发布会之后它要收集对这个发布会有什么反应,现在的网络很快,1个小时内,就能收集到反应。
相关口径不是不许说
白岩松:这里还有大家很关心的———相关口径,您刚才说了,比如说我作为外交部的,可能之前我要了解方面情况,我也要咨询一下海洋局或者地震局等等。但有的时候人们会理解为另一种口径,也就是上级领导给的口径?而且认为它是中国的特色,其他地方没有。比如一个上级会告诉我,你只许说到这儿,剩下的不能说。
赵启正:他们已经很高了,是部的发言人,我是国务院发言人,再上级到哪里?我们每层各负其责。口径不是说哪些许说,哪些不许说。是说要准确,因为有的超过了你领域的范围,你必须得向相关部门去请教,是请教的意思。口径是一个口语,应该是一个回答的纲要或者是回答要点。这句话是一个工业名词,直径多少?
收集舆论不是穿小鞋
白岩松:接下来是这个,分析与收集舆论。很多记者很害怕,会不会开完一个新闻发布会之后,我按照乐观报道,但是报道可能对这个部门不利,以后它就给我穿小鞋了?
赵启正:我们本办和我的发言人都不会做小鞋,因为我们也不出售小鞋。我们对于记者的要求是事实要准确,不要事实不准确。评论当然是你的立场,同一件事情,欧洲人和美国人评论不一样,都是北美,加拿大和美国人也不一样。但事实是一个,评论是多样的,这个符合新闻规律。
白岩松:但是赵主任您刚才讲得非常清晰,这样一个准备的过程,不要说全国的,就说我们这次公布的62个部委的75名新闻发言人,有多少能比较严格地按这套程序来准备它的新闻发布会?
赵启正:如果这个部自己独立举行新闻发布会的话,这个程序一个不可少,只是说做得到家不到家的问题。尽量不要发生“无可奉告”的问题,“无可奉告”就是说你没有准备,但是你又不能随便回答人家,所以你“无可奉告”。去年我们的新闻发布会,60多个,基本上没有发生无可奉告的现象。
观众提问
找托儿说明概括能力低
提问:赵主任您好,我是清华大学的学生。我没有参加过新闻发布会,但是我想知道那些国内的记者是安排好的吗?是托儿吗?
赵启正:在多数情况下没有,少数情况有。因为我安排新闻发言人不得超过8分钟,他讲不完,并且他觉得这个问题太重要了,我还是想回答,这个托儿不多,一个两个而已,第三个绝对不是。这个托儿不是设计阴谋,是来不及回答,并且这个现象今后是越来越少了。因为你8分钟高度的概括也是很了不起的,如果找托说明你概括能力低,是不是?
党务公开将能够实现
提问:赵主任您好,在过去一年,国务院新闻办在任务公开方面做出了令人称赞的工作,那么今年是否准备党务公开?
白岩松:因为您12月28日的新闻发布会也谈到了这一点,谈到2005年工作的时候,谈到了党务公开。那么也就是说是否我们在2005年或者2006年也可以看到党的一些部门也会开新闻发布会?
赵启正:我觉得大家对此完全抱有希望,因为这个事情并不是你提了一件,我接受你一件,而是党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中有这样的决定。上次新闻发布会之后就有人问我,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的建设的决定,强调要发展党内民主,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重视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完善新闻发布制度和重大突发事件报道和反应机制。这是多么重要的会议,多么重要的决定,我们大家当然都拥护,拥护的表现就是去实践。所以你的期望我觉得能够实现。
关于美女记者
提问:请问赵主任,在新闻发布会当中,漂亮的女记者会不会有时候有更多的机会抢得话筒,有这种提问的机会呢?
赵启正:至少有意识的不会,下意识的因人而异,就有可能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