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深入福建沿海调查:偷渡为何屡禁不止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04日14:00 法制晚报 | ||||||||
今天是农历腊月廿六,鸡年春节的钟声即将敲响,8名在伊拉克遭绑架获救的福建平潭同胞,都已被送回家中与亲人团聚。但因为债务缠身,人质之一的林斌在回家当天就外出打工。今天上午,记者了解到,林斌回到家人身边,正忙着办年货。 就在人质回乡不久的1月30日,福建平潭边防部门又查获一起17人的偷渡案。福建民间流传着“海水不干,偷渡不绝”的说法。几年来,偷渡客魂断他乡的悲剧一次次地重演,但
据统计,1978至1995年,中国东南沿海海外移民平均每年为10万-18万人,其中非法移民约占20%。我国每年有非法偷渡者约8万-10万人,偷渡成功率约为20%-40%,真正偷渡成功者(包括在海外被抓获者)约每年两万人。北美、西欧、澳大利亚、日本是我国非法移民的主要目的地。 那么,是什么原因促使偷渡客们漂洋过海、背井离乡呢?记者花费一周的时间,在福建省的福州市、长乐市、连江县、马尾区、平潭县、琅岐开发区等地进行调查,从经济、地理、历史、心理等多方面详细分析了东南沿海多偷渡的原因。 “龙高线” 黄土地庄稼收成少 走在福清市边上龙港镇到高山镇的公路上,村前面的土地上都林立着欧式、古典等风格的别墅,但是村后面都藏着许多土房子。路边到处都是黄土地,土地贫瘠,地里杂草和枯枝密布,一片荒凉的景象。 当地的李司机告诉记者,20多年前,因为缺水,庄稼基本没有收成,当地的村民整天吃的都是地瓜干和地瓜丝,很少有大米。村民们珍惜每一寸田地,都把房子往后面盖。十多年前福建出现出国热,福清的许多人都跃跃欲试。现在,村民们靠出国赚了许多钱,他们一改原来惜土如金的传统,结果,这些土地不是荒废,就是成了洋楼的地基。 据悉,“龙高线”由龙田、港头、三山、沙铺和高山五个乡镇组成,是福清乃至福建偷渡客最多的地方。大都数福清人都选择去日本、俄罗斯和阿根廷等国家。 苍溪村 人均旱地仅二分 1月24日,记者来到福清苍溪村,只见村前的一排排平房在村后林立的豪宅的“反衬”下,显得格外不协调。坐在村口闲聊的村民告诉记者:“不用我说就知道,盖得起小洋楼的都是出国的,像我们这个地方,想赚钱就只有出国一条路。”经了解,苍溪村没有靠海的优势,人均只有2分旱地和1分水田。该村共有600多户3000多人,当地村民年均收入只有一两千元,但其中就有200多户盖了洋楼。 在福清苍溪村四面崛起的高楼的“围攻”下,倪惠芳家显得格外的矮小和陈旧。40多岁的倪惠芳显得要比实际年龄苍老,额头爬满了皱纹。 2000年6月19日凌晨,英国多佛尔港海关官员在一辆货柜车的集装箱内发现60名中国非法入境者,其中58人被闷死,死者大都来自福建,倪惠芳的大儿子曹贤心,就是此次的遇难者之一。曹贤心遇难后,给家里留下了十几万元需要偿还的劳务费和高额利息。倪惠芳说,等有钱了,还得把老二曹贤才送出国去。 “偷渡之乡”都位于福建省的东部沿海,村里的大部分豪宅都是成功偷渡者兴建的,雨后春笋般崛起的小洋楼,好像是在向人炫耀偷渡的业绩。许多村里40岁以下的村民都趋之若鹜,奔走他国,因此留下的都是妇女、老人和小孩,看守着空荡荡的家园。 平潭县 海洋枯竭渔民闲 拥有15个乡镇、约40万人的平潭县,陆地面积只有300多平方公里,人均不到1分旱地,由于海水是咸的,加上气候干燥,当地根本就不能发展水稻等农作物,主要种植的农作物有玉米、花生和地瓜等。 不靠海的村民年均只有一两千元的经济收入。沿海的乡村经济状况相比之下要宽裕些。但是,近几年人口的增长和海资源的枯竭,也使“闲得慌”的村民们开始寻找外出打工的道路,这样,劳动力严重过剩和贫穷“逼”着平潭人飘零过海出国“淘金”。 平潭的青壮年大多都选择出国打工,“出国热”使流水镇的几个村子的人都走空了。有2500多人的湖头村,出国的就达500多人,村里很难看到青壮年,只看得到老年人和小孩。 “几乎每家都有外出打工的。”当地的知情人士如是说。在平潭民间流传着这样的数据:出国的有30%的人赚到钱,有20%的人扯平,而剩下50%的人都是亏本的。连上小学的孩子都说,再过些年也要去外国赚钱。当地公安部门最新的统计数字表明,平潭县约有两万人持有护照。这些持有护照的人,想方设法出国。 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教授称,同样是劳动1小时,在发达国家最低可以拿到5美元的报酬,而在我国却只能拿到5元人民币。因此,偷渡的高回报率已经超过了借高利贷乃至搭上性命的风险。文并摄 本报特派记者 杨章怀 福建报道 相关专题:八名中国人在伊拉克遭绑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