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杂志专题 > 正文

中国新年在西方影响越来越大缘于中国经济崛起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17日14:51 《环球》杂志
中国新年在西方影响越来越大缘于中国经济崛起

2月13日,一个伦敦男孩正兴奋地向人展示“中国结”。胡淑薇 孟宙摄(图片来源:新京报)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中国热”的现象,如同中国年的动静一样,是因为我们以前在世界舞台上太静寂了。一个人口占到地球总人口近1/4的民族,成为国际瞩目的焦点理所当然。我们在为中国话题升温感到高兴的同时,更应保持清醒的头脑。

  《环球》杂志驻布鲁塞尔记者/田帆

  中国人好热闹,过年时尤其如此。所谓“红红火火闹新春”,说的就是这个理。近些年来,中国老百姓的日子好过了,对传统风俗与文化也更加看重,过年的闹腾劲儿就更足了。敲锣打鼓穿唐装、舞龙舞狮逛庙会,过年就爱听个响。北京的鞭炮禁令实施了十几年,可年三十的烟花爆竹声倒是一年比一年响,即是明证。

  中国年的动静不仅在国内越闹越大,也漂洋过海闹到了国外。东南亚一带本就华人众多,且深受中国文化影响,过新年、闹新春不足为奇。倒是近年来在欧美等国,在这些中国人为“少数族裔”的地方,中国新年引起了当地官方和普通百姓的关注与热情,的确是一个新现象。

  据报载,美国总统布什、法国总统希拉克、英国首相布莱尔等大国政要今年春节都发表了致辞,许多欧美城市还由当地政府出面,搞中国新年招待会,让人感慨中国人和中国文化在西方社会的影响。不过,让笔者有切身感受的,倒是女儿幼儿园的老师。今年中国春节,正好赶上比利时的狂欢节假日。放假之前,我去接女儿,老师特意向我们祝贺“鸡年快乐”,让我吃惊不小。

  不过,细想也不奇怪。春节期间,当地报纸都专门刊登了介绍中国春节的文章,有家报纸甚至将“中国雄鸡”的照片放在了头版。多家电视台也专门播发了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节目。有些精明的商家,如法国家乐福超市,也趁机在店内张灯结彩,推出中国商品专柜。在这么大的动静下,普通西方人知道中国的春节也就不稀奇了。

  中国年的动静之所以在西方能越闹越大,原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一点,是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带动了华人华侨和华人文化在西方社会的影响力。如果说,西方的普通百姓对中国的兴趣,更多地是出于对神秘的东方文化感到好奇的话,那么西方的工商界人士对中国的兴趣,就是实实在在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了。

  春节之前,笔者在瑞士达沃斯采访世界经济论坛,便真实地感受到了一回“中国热”。世界经济论坛实际就是西方的“名人秀”、“名利场”。能跻身其间的,非富即贵。所谓论坛,更多的是清谈。但在清谈的背后,却是上流社会的盛大社交场,更是商人政客建立人脉的最佳场所。在这样一个西方主流味很浓的地方,中国就因其经济的突飞猛进而成为整个会议期间的一大热点。

  大会第一场研讨会的主题,便是中国。担任协调人的美国哈佛大学学者丽贝卡·麦金诺在开场白中指出,人们对中国经济的关注已经不再仅限于讨论软着陆还是硬着陆,人民币贬值还是升值,或是如何应付银行巨大的坏账。中国作为经济强国的快速崛起已经使中国的影响变得更为广泛,人们开始讨论的是:中国如何运用自己的力量承担日益增加的全球责任和施加外交影响?

  论坛会期有5天,关于中国的研讨会有六七场之多。其实,随便进入一个研讨会现场,便会听到“中国”二字。也难怪,会议的许多议题,从全球经济前景、能源价格走向、美国的双赤字、美元贬值、甚至日本的经济复苏和欧洲企业的竞争力,直到大气变暖,什么话题都与中国有关。西方界济中国经济的崛起,中国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升,也。但最根本的一条人对中国感兴趣,当然是因为中国经济发展太快,中国有着太多的投资和贸易机会。所谓“无利不起早”,商人是最讲究实际的。毕竟到达沃斯开个会,是要掏上一二万美元的。

  当然,“中国热”的现象,如同中国年的动静一样,是因为我们以前在世界舞台上太静寂了。按理说,一个人口占到了地球总人口近1/4的民族,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我们在为中国话题升温感到高兴的同时,也应保持清醒的头脑。正如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李若谷在达沃斯所言,中国的经济规模和贸易额分别只占全球GDP的3.9%和贸易总额的5.6%,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作用仍是有限的。

  不管怎样,中国年的动静是愈闹愈大了。不妨大胆预言一下,如果中国经济再按照现在的速度发展20年,中国的春节,就会像圣诞节在中国一样,成为西方社会的一种时尚。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相关专题:《环球》杂志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金鸡送福
恭喜发财图铃拿来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