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观点专题 > 正文

中国经济时报:意见是如何变成漂亮话的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1日14:13 中国经济时报

  作者:孙立忠

  2月26日,中共山东省委副书记、济南市委书记姜大明在听取章丘市委汇报时,就“征求意见”谈自己的看法时说:现在征求意见,听真话,并不是那么容易。尤其是领导机关,握有人权、财权、物权,下面的不同意见,不太容易听进去。很多“意见”其实都是说的漂亮话,都是摆设。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之一,现在我们要拿起这个武器。
在很多时候,成了表扬和自我表扬相结合。民主生活会上,提意见也很有“水平”。批评别人,就说“不爱护自己,不注意身体健康”;自我批评就是“工作上有时求稳,有时求急”……全是表扬话!有的同志实在想不起来,就说个“你不注意个人卫生”这样的“意见”。(2月28日《人民日报》

  批评成了表扬,意见成了“漂亮话”,成了摆设,都该怪谁呢?这不能完全怪发表意见者没有原则,愿意当好好先生。“漂亮话”不过是对人们自己的一种保护,是为了适应环境为了生存而为自己着上的一层“保护色”。

  天下有道则庶人议,而且这议不止是在私下里议,而是敢在桌面上议。所以,这庶人议与不议是判断某个地方有道程度的试金石。“须知这各人自扫门前雪的态度,并非国民的天性,乃因不得人权保障,法律不能卫人,所以人人不知不守口如瓶以自卫”,林语堂先生这话说在数十年前,今天的情形或者已不比当日,但道理却是相通的。当官员手中的权力没有得到完全的制约,官民不能做到真正平等的时候,是往往会有这样的景象的。当意见征求到了头上,不得不发表之时,只能言不由衷,把批评给“歪曲”成表扬。将批评转化为表扬,对于谄媚之徒而言,或许驾轻就熟,但对于正直者而言,这是怎样的一种痛苦,又是怎样的一种不堪。

  某些领导听不得批评,或是表面欢迎批评背地里却给批评者小鞋穿,在这种态势下,显然不太可能有人献上温婉的批评,不留情面的批评则更不必说了。

  而即便是一些领导热切地欢迎真正的批评,人们也不能不考虑所处的环境。当话语权与权力大小成正比的时候,一个没什么权力的人就意味着没有多少话语权,谁还会自讨没趣地说真话?某些领导说话时一句顶别人说很多句,投票时一票顶别人很多票,甚至一票大于其他人的票,如果这样的现实不能改变,那征求意见又怎能征来真话?

  “耳习于所闻,则喜谀而恶直;目习于所见,则喜柔而恶刚;心习于所是,则喜从而恶违。”乾隆时代的重臣孙嘉淦在《三习一弊疏》中指出了为官者易形成的三个习惯。这大约是说,当领导当得久了,就喜欢听好话,喜欢拍马屁的属下,喜欢别人顺从而不是违抗自己。如今征求意见时常常征来很多“漂亮话”,不也反证了有此“三习”的领导非止一个两个吗?不过“三习”既成,结果是什么呢?“喜小人而厌君子也”。这样就必然会让领导陷入泥淖而难以自拔:周围小人日渐其多,而听到的真话则日渐其少。

  如果把“漂亮话”仅仅被当成了摆设,倒还没有太大的危害。让人担心的是,如果这些“漂亮话”成了用人的依据,成了评价某个部门或领导的参考,那就真的是害莫大焉了。而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在少数。安徽省原副省长王怀忠当年被提拔时,考察组前去征求意见时,听到的竟全是对王怀忠的赞誉,一概说他如何勤政廉洁。而这也被采信了。

  要让意见由“漂亮话”恢复为实实在在的意见,关键是约束领导的权力,用制度防止领导“三习”的形成,并切实保障百姓的宪法权利。

  而在做到这些之前,为了听到真正的意见,征求意见的方式和方法也应改变,多采取那些可让人们更容易说出心里话的措施,比如设立网上信箱,比如让意见箱发挥应有的作用而不仅仅是摆设等等。当然,这些只是治标的办法。

  意见成为“漂亮话”,是一种无奈的粉饰,是一种社会的病态,是该进行疗治了。

  相关专题:媒体观点 


新浪友情提醒:看新闻也有“巧”方法! 
 【评论】【收藏此页】【 】 【多种方式看新闻】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