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5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国内房价疯涨不停 遏制房价疯涨构建和谐社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4日13:49 新京报

  构建中国的和谐社会,既是目前我国政治经济生活中的主要议题,也将成为今年“两会”最为重要的议题。

  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最基本问题在哪里?国内民众最为关注的东西又是什么,以及目前最容易引起社会矛盾与利益冲突的问题是什么?在本文看来,对于转轨时期的中国来说,与国内社会和谐相冲突的事情不少,而且许多问题也显而易见,如三农、农民工、安全生
产、弱势民众权利保护等,但目前最为迫切,最容易引起社会矛盾与冲突的问题是国内房价的疯涨。

  国人已经看到,近几年来,随着国内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国内房价飙升,房价疯涨已经成了整个社会矛盾集中与容易激化的导火线。

  无论是国内房地产泡沫的激辩,还是中低收入者该不该购房之争;无论是网民对国内房价疯涨的谩骂,还是理想化的个人集资建房潮的兴起。说到底,都是为房价上涨而来。

  大众希望政府政策的干预能把过高的房价压下来,房地产开发商希望房价能够持续上涨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银行希望房价上涨让它们大图其利,地方政府则希望房价上涨使它们政绩显著等。但无论各阶层的愿望如何,如果房价还是持续疯涨,这种希望房价涨与跌的冲突可能会转化为社会上富与穷之间的阶层冲突。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和谐无从谈起。

  在一个文明社会中,住房是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条件。离开了衣食住行,个人的基本生存权利就可能被剥夺。特别是在市场体制下,由于整个市场运作都是以货币来交换,而个人获得货币的能力、禀赋、知识与背景又是千差万别的,因此个人所获得的货币也会差别悬殊。而住房是个人一生中最昂贵的消费品,如果房价持续上涨,那么肯定会出现住房拥有的严重两极分化。强者拥房千间,弱者身无片瓦。

  无论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还是计划体制及发展中国家,政府会试图建立住房保障制度来保证人人有房住。也就是说为了保障每个人都有房子住,政府采取一些特殊的措施来帮助那些完全依靠市场解决住房有困难的群体。如住房公积金制度、经济适用房制度、公屋制度、廉租屋制度等。也就是说,住房保障制度完全是政府的事情,住房困难者可以由政府来解决。但是,在市场体制下,无论是从市场的特性来说,还是从政府的财力而言,政府建立的住房保障体系对民众的住房满足都是十分有限的,市场体制下民众所需要的住房基本上还是需要通过市场的方式来解决,因此,房价的高低就决定了民众的生活条件能否得到改善,也成为我们的社会经济能否真正为民众发展之关键。

  目前的房地产市场,由于行政对房地产业干预过度,从而使得国内的房地产市场形成一个几乎完全垄断的、由房地产商操纵价格的市场。在这种情况下,不仅使得国内房地产市场产品质量与服务差、价格高,而且也让该市场成了财富聚集、获得暴利、贪污腐化十分严重的市场。房地产市场不仅让国家大量财政收入流失,也让社会财富向少数人集中,社会财富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

  还有房地产商操纵房价快速上涨,从而使得民众的个人住房消费盲目扩张。

  比如目前国内购房者主要是25岁—35岁的人,但是欧美国家这个年龄段很少自己购房的,基本上是租房住;还有使得国内城市居民住房持有率严重偏高,在香港20世纪80年代民众住房的持有率不到30%,但是现在国内的每一个人恨不得都能有一套房子;再就是每套住房面积的夸张性扩张,如在香港20世纪90年代,60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占72%以上,90平方米以上的住房不足10%,但是在目前国内,无论是人口(内地人口多)还是财富水平(内地收入水平低),哪一点都不及香港,可是北京开发的住房其面积动辄100平方米以上,大的200多平方米,即所谓购买住房一步到位。而民众的住房消费过度扩张,不仅使得不少购房民众经济负担加重以及生活质量严重下降,而且也容易由此导致家庭生活矛盾与冲突。

  房价快速上涨,也使得房地产投机炒作严重,这不仅使得许多民众居住条件不能改善,带来了许多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且导致国内不少地方的房地产泡沫四起,使得国内金融市场、银行体系面临着巨大的潜在危机。

  因此,就目前的情况来说,无论是媒体还是民众,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对国内房地产价格疯涨都十分关注,如何遏制国内房地产价格的疯涨,就成了构建和谐社会重要的一环。而政府也完全有能力在土地政策(规定土地用处、规划住房建筑的面积与类别)、信贷政策(严格的信贷风险管理及加息)、税收政策(用重税遏制住房投机者及对豪华住房苛重税等)、住房政策(限定购买)上做好的。这个问题的解决也会让社会上的矛盾迎刃而解。

  相关专题:2005年全国两会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