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5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政协委员关注新失业群体:20多岁难自立(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5日17:38 金羊网-羊城晚报
政协委员关注新失业群体:20多岁难自立(图)
  图: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授之以渔”,是促进就业的必由之路。记者 侯恕望/摄

  隔壁刘姨的儿子在家呆了两三年了,邻街李伯的女儿初中毕业后就没找到工作。环顾四周,已经成年仍“食老窦”、靠父母养活的“待业青年”还真不少。社会学家称他们为“新失业群体”,在网上,网民则形象地叫他们“啃老族”。这支“2030”的失业军团一直没有引起各方关注。正在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江中联的一份提案使这个群体浮出水面。

  现象:无所事事一觉睡到11时

  广州市东山区的苏姨今年50多岁了,几年前下岗后,一直在做钟点工,每个月能赚两千多块。可她总觉得钱不够用,“没办法,19岁的儿子没事做,在家呆了三年了,我这个年纪还要赚钱养他”。苏姨做钟点工每个小时赚10块钱,每天要坐着公共汽车从城东到城西,跑上五家,为了省点钱,中午还要赶回家吃饭。

  儿子每天睡到11时,起床打打电脑游戏,下午出去转转,晚上回家看看电视,一天就过去了。“没办法,初中毕业什么都不会,找不到事做”,苏姨虽然着急,还是在为儿子开脱。

  家住流花公园附近的黄仔今年20岁,最近又失业了。高中毕业后,没考上大学,黄仔就总是处在就业、失业、再就业、再失业的状态中,一晃就是两年了。他干过保安,当过网吧管理员、售货员,可最长的也只干了半个月。有时是老板炒他,有时是他炒老板,“太累了,才挣800多块,没着数,零花都不够”。黄仔吃住都在家里,“食老窦”,隔三差五还要从妈妈那里要点零花钱。

  江中联委员在《关于积极稳妥安排“新失业群体”的建议》中指出,像苏姨儿子和黄仔这样的“新失业群体”已经超过“老失业群体”。劳动部《2003-2004:中国就业报告》指出,当前正面临自然新生劳动力的高峰期,专家统计,城镇新增劳动力中只有40-50%能够实现就业。新成长失业青年增幅为63.2%;劳动力市场普遍出现的青年就业问题正在成为主要矛盾。

  一组数字可以说明广东的状况:广东省社会和劳动保障厅调查显示,2004年第三季度全省城镇新成长失业青年为13.56万,人数已经超过就业转失业人员,也就是俗称的“下岗”人员。而在需要就业的人群中,16-34岁年龄段约为50.15万,占总量的83.98%。

  探因:忙于应试职业技能谁来教

  江中联调查发现,“新失业群体”缺少技能,缺少社会阅历,无稳定收入,绝大部分靠“食老窦”生存。随着父母退休收入减少,或者下岗经济来源减弱,“啃老族”的经济支柱也会日渐衰弱,甚至会面临生存危机。

  “啃老族”为何无法就业?清华大学社会学家孙立平分析,从成长的环境说,他们绝大部分是最初的几代独生子女,从小就是“小皇帝”,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弱。而在以升学为取向的应试教育中,在中等教育阶段,他们又没有得到专门的职业技能训练,在就业市场中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即使是短暂就业,“啃老族”所从事的也大多是第三产业中的“青春饭”,如售货员、服务员。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能得到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少。

  如果不引起足够的重视,“啃老族”将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孙立平认为,目前“新失业群体”中的大部分人已经步入应该成家立业的年龄阶段,没有稳定的工作,负担又日渐沉重,社会稳定将经受考验;另一方面,现阶段,“老失业群体”已经达到峰值,今后所增加的失业人员将会主要来源于“新增劳动力”部分,我国未来的社会保障制度面临挑战。

  问计:低保救济不如贷款助自立

  江中联委员建议,首先政府应该成立专门机构帮助他们就业。建立“新失业群体”的动态档案,建立有效的管理办法,为妥善安排培训、就业打好基础;要就业,须有“一技之长”,政府要加大各种职业教育培训的投入,“啃老族”没有经济来源,技能培训应该免费;同时,我国应推行免费中等职业教育,从根本上解决青年就业问题。

  江中联委员认为,在就业安排上,也应“面向下一代”,优先安排“啃老族”。“‘新失业群体’可以工作二三十年,与其让父母养活他们,不如给工作岗位,让给他们养活父母”。

  对于自谋职业者,政府要出台优惠政策予以扶持,比如在起步阶段免征税费,提供小额贷款。“与其发低保救济,不如给资金发展”。(本报北京专电特派记者 周敏 蒋铮 余颖 张演钦 李宜航)

  相关专题:2005年全国两会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